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73346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包含终端NFC模块,数据交换模块,系统业务逻辑模块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用户在系统进行注册后同步终端数据到系统平台,包含终端通讯录数据,多媒体数据如相册等数据,并根据场景设置设备的不同NFC模式,包含点对点模式,卡模式,阅读器模式动态适配各种场景的数据交换需求,包含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的终端数据交换模式。通过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提供了一种环保便捷的终端数据快速交换和同步的业务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系统软件,NFC等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终端、定位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为基于终端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提供了可行性。传统交换信息的方式多为纸媒方式或拷贝方式,效率不高,而且浪费了大量资源,而通过NFC识别终端发起数据交换,解决了以上的各种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单易行,通过NFC方式识别和发起数据交换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通过NFC识别终端,并以各种数据交换模式并发起数据交换会话完成终端间的数据自动交换和同步功能。进一步的,通过所提供的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为一种基于NFC的终端的数据交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满足用户各方要求,提升用户友好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该方法包括:用户注册成系统用户,注册终端用户终端和系统通过NFC识别终端触发数据交换会话,同时,系统通过不同的NFC的应用模式适配不同数据交换场景,通过系统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用户注册成系统用户并同步交换数据和设置交换策略到系统,数据包含通讯录,相册,多媒体文件以及终端内的各种数据,系统注册用户终端的NFC设备识别编码,并与用户信息进行映射和捆绑,同时,用户设置交换策略,设置交换对象,数据类型,数据粒度等数据策略以控制数据交换,非注册终端用户则只能进行点对点方式的终端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通过NFC方式触发数据交换会话。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NFC模式包含卡模式,阅读器模式和点对点模式,数据会话场景包含了点对点交换,点对多交换,多对多交换,根据数据会话的场景选择对应的模式,点对点模式对应点对点终端之间的交换,卡模式和阅读器模式对应点对多和多对多模式。点对点交换为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系统为交换枢纽进行点对点数据交换,点对多和多对多数据会话模式通过以阅读模式的系统为交换枢纽进行数据交换,系统作为交换中心枢纽汇聚各个终端的会话数据并控制会话流程和分发数据分到不同的终端。交换策略包含交换的数据粒度,数据类型,交换密码,如用户设置密码,则交换数据时需要提供对方的交换密钥,数据粒度定义数据范围层次,数据类型定义终端的各种数据属性类型划分,包含通讯录数据,相册数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系统作为数据交换枢纽以NFC的阅读器模式读取和识别NFC卡模式终端并构造数据交换会话,识别会话有效期内的NFC卡模式的终端并查找系统上的对应终端用户数据,并将会话内的终端的系统数据根据交换策略触发数据交换流程。系统可构造单个或多个会话,并赋予会话标签,多个会话的情况下,系统下发会话标签到用户,用户选择参与的会话,通过客户端,短信,WAP,WEB方式进行选择数据的提交,系统接收到用户数据将用户加入确定的会话,或以系统默认方式处理用户参与的会话。根据系统策略,系统通过直接推送方式或在线更新方式分发数据,直接推送方式为系统直接推送终端数据到每个终端,在线更新方式为系统首先更新注册用户的在线数据并通知终端数据更新消息,终端获取更新消息后发起数据同步获取更新终端本地数据。系统根据终端侧状态,采取不同的通知方式,未安装客户端的终端采取短消息或WAPPUSH消息方式,终端安装客户端则采取数据消息方式,终端随即可以发起数据同步更新终端本地的数据。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方式简单:用户简单地使用终端使用点对点或卡模式,系统通过NFC阅读器模式的阅读设备识别终端后即可快速实现数据的交换。适应多种模式:使用点对点或集中式交换的方式,满足终端的点对点,点对点,多对多交换的多种场景下的数据交换需求,提高了大批量数据交换的便捷性。环保方便:通过电子化的信息交换,为用户节省名片或纸媒的交换,绿色环保。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模块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网络拓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用户注册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数据交换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数据交换模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实现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的关键点如下:系统注册:用户在系统注册身份,同步终端本地和系统的数据,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提供各种数据,非系统注册用户只能参加离线方式的点对点数据交换。策略控制:用户设置数据交换策略,包含交换数据类型,如通讯录数据,相册数据,日程数据等终端上可交换的数据,数据粒度,交换对象选项,接入密码等。场景匹配:根据不同的数据交换的场景,终端选择不同的NFC使用模式,同时系统选择不同的交换模式,匹配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的数据交换模式,系统作为交换数据中心通过集中式交换,提供了大批量终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会话控制:系统以NFC阅读器模式识别终端并查找注册终端的在线数据,并对参与会话的终端进行会话控制,根据数据交换场景,如多对多会议模式,选择对应的会话和交换模式,读取系统和用户交换策略,控制数据交换的流程,发起数据的同步和终结。数据同步:系统获取各个终端数据同步的数据源和目的地后,发起数据的同步,完成终端在系统数据的更新,并下发同步更新消息到终端,终端随后可以同步更新本地数据。在点对点不经过系统的模式下,由终端完成点对点的数据交换,适应小规模场景下的数据交换。主要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的结构主要包括:终端侧:终端NFC软硬件100:提供终端NFC功能的硬件部分和软件控制功能,包含NFC天线,主控芯片,外围电路接口以及软件控制部分,完成NFC的各自基本功能,包含各个NFC功能模式切换,NFC识别等。日志模块101:记录用户在终端侧的业务操作等活动数据并以日志方式保存在终端。终端本地数据库102:移动终端内部的数据库系统,保存各种数据如通讯录数据,并为其他模块提供数据源和数据访问接口。逻辑模块103:终端侧的数据交换业务逻辑流程的控制和执行,与其他模块进行交互完成各种业务逻辑功能,如控制用户数据交换的逻辑流程。同步模块104:按照系统与终端协商的同步协议进行数据的同步,完成本地的通讯录数据与系统在线通讯录数据的双向同步更新。服务接口模块105:按照系统的开放服务接口,发起对系统服务的调用和接收响应的消息,进行双向的消息传送。管理配置模块106:终端用户进行业务配置和数据管理,用户通过管理模块对业务的数据和业务的配置进行设置。终端通信模块107:包含数据域和电路域的通信模块,提供数据通信和电路域业务如短信,彩信等功能的模块。传输通道108:提供数据传输的实际的物理通道,可以是无线宽带网和移动数据网络等可以传递数据的通道,包含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注册终端用户终端和系统通过NFC识别终端触发数据交换会话,同时,系统通过不同的NFC的应用模式适配不同数据交换场景,通过系统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NFC的终端数据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1)用户注册成系统用户,用户注册成系统用户并同步交换数据和设置交换策略到系统,数据包含通讯录,相册,多媒体文件以及终端内的各种数据,系统注册用户终端的NFC设备识别编码,并与用户信息进行映射和捆绑,同时,用户设置交换策略,设置交换对象,数据类型,数据粒度数据策略以控制数据交换,非注册终端用户则只能进行点对点方式的终端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完成上述步骤后即可通过NFC方式触发数据交换会话;(2)注册终端用户终端和系统通过NFC识别终端触发数据交换会话,通过系统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数据会话包含了多种会话交换模式,点对点交换为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系统为交换枢纽进行点对点数据交换,点对多和多对多数据会话模式通过以阅读模式的系统为交换枢纽进行数据交换,系统作为交换中心枢纽汇聚各个终端的会话数据并控制会话流程和分发数据分到不同的终端;(3)同时,系统通过不同的NFC的应用模式适配不同数据交换场景,NFC模式包含卡模式,阅读器模式和点对点模式,数据会话场景包含了点对点交换,点对多交换,多对多交换,根据数据会话的场景选择对应的模式,点对点模式对应点对点终端之间的交换,卡模式和阅读器模式对应点对多和多对多模式;(4)通过系统和终端进行数据的交换,通过系统作为数据交换的枢纽,系统负责数据会话的控制和数据的分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的注册用户在系统设置交换策略以控制数据交换,其特征在于,交换策略包含交换的数据粒度,数据类型,交换密码,如用户设置密码,则交换数据时需要提供对方的交换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