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7287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剥线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PLC控制器、剥线机构、滑轮、未剥线产品放置处、定位吹气装置、除尘器、废料槽、导滑板、线皮收集槽、步进电机、锁线气缸及工作台架;它能够将超长度的护套线完全剥开并将线皮自动脱下,它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剥线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剥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销售的剥线机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只能剥长度小于O. 5米的护套线,如果要剥2米以上的护套线,则无法实现,如将护套线强行拉下,则会将里面电线拉变形甚至拉断,从而影响电线的质量。例如汽车上的ABS传感器线束,ABS传感器线束在汽车中的作用是,实时将轮速信号传输给ABS电脑,当驾驶员踩下刹车时,电脑判断刹车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车轮防抱死及防止车子侧滑,来保持车子在高速行驶时的安全性。如果ABS电线在任何方面受损,如电线被拉变形、电线断铜丝等,都会对ABS信号产生很大程度影响,从而降低汽车的安全性。因此对于ABS电线在产品 加工时不能受到损伤,故要超长度剥线,但是普通的作业方法和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剥线设备,难免会在剥线时使电线受损,从而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第二是市场上的剥线机只能将电线护套皮切开,没法完全脱下护套。因此在切开护套皮后还需人工脱皮,故工作效率低,废品率高。故有必要对剥线装置的结构进一步地技术革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它能够将超长度的护套线完全剥开并将线皮自动脱下,它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PLC控制器、剥线机构、滑轮、未剥线产品放置处、定位吹气装置、除尘器、废料槽、导滑板、线皮收集槽、步进电机、锁线气缸及工作台架,所述绕线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架上部的右侧下端;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工作台架上部的右侧上端;所述剥线机构设置在工作台架上部,绕线机构的左侧;所述滑轮设置在工作台架上部,剥线机构左侧;所述未剥线产品放置处设置在工作台架上部中间,滑轮的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活动设置在工作台架上部左侧;所述除尘器设置在工作台架前部右侧下方;所述废料槽设置在工作台架后部台面下方;所述导滑板设置在工作台架后部中间;所述线皮收集槽设置在工作台架后部,废料槽下方;所述步进电机设置在工作台架台面下方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左侧设置有锁线气缸。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吹气装置包括治具锁紧螺丝、夹线机构、吹气口,所述夹线机构右侧设置有治具锁紧螺丝;所述夹线机构左侧设置有吹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剥线机构包括电线辅助定位器、剥线刀、吸尘口、滑轮组,所述两个电线辅助定位器之间设置有伺服马达;所述剥线刀与伺服马达相连;所述吸尘口设置在剥线刀左侧;所述电线辅助定位器右侧设置有滑轮组。进一步地,所述PLC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它能够将超长度的护套线完全剥开并将线皮自动脱下,它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 构示意 图2是图I的俯视 图3是图I中B部放大 图4是图I中A部放大 图5是图I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说明 I、 绕线机构; 2、PLC控制器; 3、剥线机构;4、滑轮; 5、未剥线产品放置处;6、定位吹气装置;7、除尘器;8、废料槽; 9、导滑板;10、线皮收集槽;11、步进电机;12、治具锁紧螺丝; 13、夹线机构;14、吹气口; 15、锁线气缸;16、电线辅助定位器; 17、剥线刀;18、吸尘口; 19、滑轮组;20、工作台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包括绕线机构I、PLC控制器2、剥线机构3、滑轮4、未剥线产品放置处5、定位吹气装置6、除尘器7、废料槽8、导滑板9、线皮收集槽10、步进电机11、锁线气缸15及工作台架20,所述绕线机构I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的右侧下端;所述PLC控制器2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的右侧上端;所述剥线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绕线机构I的左侧;所述滑轮4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剥线机构3左侧;所述未剥线产品放置处5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中间,滑轮4的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6活动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左侧;所述除尘器7设置在工作台架20前部右侧下方;所述废料槽8设置在工作台架20后部台面下方;所述导滑板9设置在工作台架20后部中间;所述线皮收集槽10设置在工作台架20后部,废料槽8下方;所述步进电机11设置在工作台架20台面下方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6左侧设置有锁线气缸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定位吹气装置6包括治具锁紧螺丝12、夹线机构13及吹气口 14,所述夹线机构13右侧设置有治具锁紧螺丝12 ;所述夹线机构13左侧设置有吹气口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剥线机构3包括电线辅助定位器16、剥线刀17、吸尘口 18及滑轮组19,所述两个电线辅助定位器16之间设置有伺服马达;所述剥线刀17与伺服马达相连;所述吸尘口 18设置在剥线刀17左侧;所述电线辅助定位器16右侧设置有滑轮组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PLC控制器2上设置有显示屏。本专利技术和原工艺(普通剥线机将线皮切开后人工剥皮)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一端吹气使脱皮的阻力减小,从而容易将线皮脱开。2.因线皮脱开时阻力减小,可以避免将电线拉变形或拉断,提高产品质量。3.线皮脱完后,电线自动在绕线机构上绕成盘状,避免因为电线太长而将电线弄舌L。4.降低废品率,减少总产品报废成本的80%。5.生产效率提高50%,如不再使用人工脱皮,及人工脱皮难以将线皮脱下,节约了生产时间。6.电线中的滑石粉会自动吸入除尘器中,从而达到环保的作用。7.过程更稳定且容易受控,减少劳动强度。·8.皮剥好后自动掉在废料槽内,不会造成现场的混乱。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是将线皮切开后,线的一端通过绕线机构将线皮脱开,另一端通过高压气体将线皮膨胀及将芯线顶开,从而使线皮比较容易开脱。具体步骤为(1)把电线需脱皮的端对准吹气口,然后由夹线机构把需脱皮一端夹住;(2)需脱皮另一端固定在绕线机构上,然后锁紧;(3)按下启动开关,剥线刀将电线线皮切开;(4)吹气口立刻将高压气体吹入电线中;(5)同时绕线机构开始动作将电线绕到绕线机构上;(6)电线脱皮结束后,线皮将自动掉入废料槽内,剥好的电线直接从绕线机构上取下;本专利技术整个过程采用PLC控制,压线、吹气由汽缸动作完成;剥线刀由伺服马达控制进刀量、刀返回以及回退位置;粉尘区域可以加装防护罩,采用整体安全防护罩,避免机械伤人。本专利技术能够将超长度的护套线完全剥开并将线皮自动脱下,它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废品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机构(1)、PLC控制器(2)、剥线机构(3)、滑轮(4)、未剥线产品放置处(5)、定位吹气装置(6)、除尘器(7)、废料槽(8)、导滑板(9)、线皮收集槽(10)、步进电机(11)、锁线气缸(15)及工作台架(20),所述绕线机构(1)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的右侧下端;所述PLC控制器(2)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的右侧上端;所述剥线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绕线机构(1)的左侧;所述滑轮(4)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剥线机构(3)左侧;所述未剥线产品放置处(5)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中间,滑轮(4)的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6)活动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左侧;所述除尘器(7)设置在工作台架(20)前部右侧下方;所述废料槽(8)设置在工作台架(20)后部台面下方;所述导滑板(9)设置在工作台架(20)后部中间;所述线皮收集槽(10)设置在工作台架(20)后部,废料槽(8)下方;所述步进电机(11)设置在工作台架(20)台面下方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6)左侧设置有锁线气缸(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线机构(I)、PLC控制器(2)、剥线机构(3)、滑轮(4)、未剥线产品放置处(5)、定位吹气装置(6)、除尘器(7)、废料槽(8)、导滑板(9)、线皮收集槽(10)、步进电机(11)、锁线气缸(15)及工作台架(20),所述绕线机构(I)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的右侧下端;所述PLC控制器(2)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的右侧上端;所述剥线机构(3)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绕线机构(I)的左侧;所述滑轮(4)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剥线机构(3)左侧;所述未剥线产品放置处(5)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中间,滑轮(4)的左侧;所述定位吹气装置(6)活动设置在工作台架(20)上部左侧;所述除尘器(7 )设置在工作台架(20 )前部右侧下方;所述废料槽(8 )设置在工作台架(20 )后部台面下方;所述导滑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群飞
申请(专利权)人:科络普线束技术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