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射式显示技术,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率液晶显示投射系统。
技术介绍
投射式的液晶显示技术已是普遍的技术。传统的液晶显示投射系统主要是利用反射式的单晶娃面板(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做为影像像素的彩色与灰度处理。所谓的反射式的单晶硅面板其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将大部分的驱动元件形成于下基板上,而液晶层是在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光源是从上基板进入到下基板,由下基板的反射层将光反射。如此,反射光不会被驱动元件等挡住,光的使用率可以提升。 图I绘示传统的液晶显示投射系统示意图。参阅图1,光源100产生白光束102。白光束102经过分色镜(Dichroic Mirror) 104,例如分成蓝光束108与红绿混光束106。红绿混光束106又入射到另一分色镜114,被分成红光束116与绿光束118。先描述蓝光束108的路径与机制。没有被偏振化的蓝光束108包含有P偏振态与S偏振态成分。蓝光束108进入到偏振分光(Polarized Beam Splitter, PBS)元件110a。偏振分光元件的作用例如会将S偏振态的光反射,而允许P偏振态穿过。因此,偏振分光元件IlOa将蓝光束108中的S偏振态的部分光反射,进入到反射式单晶硅面板112a。单晶硅面板112a上有一像素阵列。通过控制对应像素的液晶分子的旋转,原本为S偏振态的蓝光会偏转,因此得到新的偏振态,包括一部份S偏振态以及一部份P偏振态。P偏振态的量会对应所要的灰度而有不同,其会配合偏振分光元件IlOa而产生色的灰度。被单晶硅面板112a反射回到偏振分光元件IlOa的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投射系统,包括:平面光源,包括由多个发光单元所组成的阵列,其中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形成在第一材料层中的多个贯穿且具有初阶锥形反射面的中空开口;形成在第二材料层中的多个贯穿且具有末阶锥形反射面的中空开口,该初阶锥形反射面对准该末阶锥形反射面而连通地构成锥形反射面,该第二材料层连接地设置在该第一材料层上,该锥形反射面的光出射面的边缘与周围相邻的另一锥形反射面的光出射面的边缘是共形的,该初阶锥形反射面具有缩口端与开口端,该末阶锥形反射面具有缩口端与开口端,该末阶锥形反射面的缩口端与该初阶锥形反射面的开口端耦合;以及点状发光体组,依照控制发出平面光源,其中该平面光源是依照时序循环地发出红/绿/蓝的三个光束,该点状发光体组位于该初阶锥形反射面的缩口端;第一偏振滤光片,接收该平面光源,且将该平面光源偏振化成为有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偏振态光束;透射的液晶光阀,接收该第一偏振态光束,依照灰度的需要以转换该第一偏振态,使具有对应该灰度的第二偏振态;第二偏振滤光片,接收该液晶光阀的光输出,得到该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光束;以及投射单元,将该第二偏振态光束投射到显示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投射系统,包括 平面光源,包括由多个发光单元所组成的阵列,其中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形成在第一材料层中的多个贯穿且具有初阶锥形反射面的中空开口 ;形成在第二材料层中的多个贯穿且具有末阶锥形反射面的中空开口,该初阶锥形反射面对准该末阶锥形反射面而连通地构成锥形反射面,该第二材料层连接地设置在该第一材料层上,该锥形反射面的光出射面的边缘与周围相邻的另一锥形反射面的光出射面的边缘是共形的,该初阶锥形反射面具有缩口端与开口端,该末阶锥形反射面具有缩口端与开口端,该末阶锥形反射面的缩口端与该初阶锥形反射面的开口端耦合;以及点状发光体组,依照控制发出平面光源,其中该平面光源是依照时序循环地发出红/绿/蓝的三个光束,该点状发光体组位于该初阶锥形反射面的缩口端; 第一偏振滤光片,接收该平面光源,且将该平面光源偏振化成为有第一偏振态的第一偏振态光束; 透射的液晶光阀,接收该第一偏振态光束,依照灰度的需要以转换该第一偏振态,使具有对应该灰度的第二偏振态; 第二偏振滤光片,接收该液晶光阀的光输出,得到该第二偏振态的第二偏振态光束;以及 投射单元,将该第二偏振态光束投射到显示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投射系统,其中该平面光源的该点状发光体组,包括对应红、绿、蓝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其中该三个发光二极管依照该时序以发出红/绿/蓝的该三个光束。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投射系统,其中当该平面光源是依照该时序发出红/绿/蓝的该三个光束时,该液晶光阀的每一个像素依照该时序而共用于该三个光束。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液晶显示投射系统,其中每一所述发光单元的该锥形反射面的该光出射面是正方形或是长方形。5.一种液晶显示投射系统,包括 平面光源,包括由多个发光单元所组成的阵列,其中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形成在第一材料层中的多个贯穿且具有初阶锥形反射面的中空开口 ;形成在第二材料层中的多个贯穿且具有末阶锥形反射面的中空开口,该初阶锥形反射面对准该末阶锥形反射面而连通地构成锥形反射面,该第二材料层连接地设置在该第一材料层上,该锥形反射面的光出射面的边缘与周围相邻的另一锥形反射面的光出射面的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瑞敏,林俊全,韩伟国,胡纪平,邱镇宏,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