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支承双跑道锥面钢领与钢丝圈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6848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支承双跑道锥面钢领与钢丝圈组合结构,包括下支承钢领(1)的内跑道(1a)与水平坐标轴的夹角为α1,且α1=65~89°,所述下支承钢领(1)顶部的外侧设置有深度为h1的凹陷,该凹陷的外侧端比内侧端低形成倾角为α2的斜面,当纱线(3)带着下支承钢丝圈(2)在下支承钢领(1)上正常运行时,下支承钢丝圈(2)受到F的作用力处于上提运行状态,同时,下支承钢丝圈(2)的ab段内脚与下支承钢领(1)的内跑道(1a)紧密贴合在一起,下支承钢丝圈(2)的cd段外脚与下支承钢领(1)的外跑道(1b)紧密贴合在一起。该结构增大钢领与钢丝圈的接触面积,保证钢丝圈在钢领上运动平稳,延长钢丝圈的使用寿命,减少断头,改善纺纱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设备上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下支承双跑道锥面钢领及钢丝圈的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棉纺设备的钢领设计制造中,存在平面钢领和锥面钢领,锥面钢领又分为上支承锥面钢领和下支承锥面钢领。钢领为环形件,无论是平面钢领,还是锥面钢领,其内跑道均设计成主跑道。图7所示为平面钢领与钢丝圈的组合结构,在正常纺纱时,纱线3带着钢丝圈2在钢领I上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钢丝圈2紧贴在钢领I的内跑道Ia上运行,而钢丝圈2在外跑道Ib上悬空,不可能与钢领I的外跑道Ib接触;即钢丝圈2在钢领I上移动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与钢领I的内跑道Ia相接触,钢领I的外跑道Ib仅仅是辅助跑道。当纺纱张力突变时,钢丝圈2的外脚可能瞬间与钢领外跑道Ib相碰,但不可能长时间紧贴在钢领I外跑道Ib上正常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钢丝圈外脚与钢领外跑道瞬间相碰,容易造成断头;(2)现有的钢领与钢丝圈的接触长度有限,平面钢领的接触长度仅为I. 5 2. 5mm,锥面钢领的接触长度也只有3 5mm,使钢丝圈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钢丝圈,同时,钢丝圈的温度高,易损伤纤维,影响纺纱质量;(3)钢丝圈仅与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支承双跑道锥面钢领与钢丝圈组合结构,包括下支承钢领(1)和下支承钢丝圈(2),所述下支承钢领(1)上设置有内跑道(1a)和外跑道(1b),所述下支承钢丝圈(2)带有ab段内脚和cd段外脚,所述内跑道(1a)与水平坐标轴的夹角为α1,且α1=65~89°,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承钢领(1)顶部的外侧设置有深度为h1的凹陷,该凹陷的外侧端比内侧端低形成倾角为α2的斜面,当纱线(3)带着下支承钢丝圈(2)在下支承钢领(1)上正常运行时,下支承钢丝圈(2)受到F的作用力处于上提运行状态,同时,下支承钢丝圈(2)的ab段内脚与下支承钢领(1)的内跑道(1a)紧密贴合在一起,下支承钢丝圈(2)的cd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