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细胞分离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超滤器、第一流量控制装置、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和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其中第一超滤器为微流控芯片超滤器,并第一超滤器具有输入口、第一输出口及第二输出口;第一容器通过导管依次与第一流量控制装置、第一超滤器的输入口、第一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及第二流量控制装置组成闭合回路,第一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通过导管依次与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及第二容器连成单向通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血细胞分离装置中采用了微流控芯片超滤器,因此在血液分离过程中对血细胞损伤小,分离后的血细胞活性高,整个管路系统为全封闭式,杜绝了污染,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细胞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于食品、生物制品、饲料和临床医疗等行业。目前,在临床上普遍采用成分输血,其通常需要将红细胞和血小板分离开,成分输血不仅能节约血源,而且还具有一血多用,针对性强和便于保存运输等优点,因此,高效且安全的分离出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显得尤为重要。血液中血细胞的分离常用离心法分离或薄膜法分离。·离心法分离血细胞的主要步骤如下(I)将血液适量地加入血液分离机中;(2)打开机器以一定的转速运行一段时间;(3)取走血液分离机中上层的血浆,剩下的液体即为血细胞悬浮液;(4)根据血细胞不同用途的要求,对血细胞进行反复的洗涤,如加入等渗溶液后离心,并取走上清液。薄膜法分离血细胞的主要步骤如下(I)打开连接全血容器的蠕动泵,把处理好的血液压入血浆分离器中;(2)打开连接空容器的蠕动泵,从血浆分离器中抽取血浆;(3)血液连续通过血浆分离器,直到得到满足要求的浓缩血细胞溶液为止。其中离心法分离血细胞的弊端在于(I)机械离心对细胞的损伤较大;(2)不能处理少量或微量的血液;(3)无法制备出压积比确定的浓缩红细胞悬液。而薄膜法分离血细胞也有其缺陷(1)工作时需要施加外力去驱动血液通过薄膜,血细胞特别是血小板容易受到挤压而损伤;(2)不能处理少量或微量的血液。无论离心法或薄膜法,都会较大地损伤血细胞,因而在后续的成分输血中会严重影响血细胞的活性,并且都无法处理少量或微量血液。因此,如何简单且安全地分离血液中的血细胞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细胞分离机,能够简单且安全地实现血液中血细胞的分离。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出了一种血细胞分离装置,其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超滤器、第一流量控制装置、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和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超滤器为微流控芯片超滤器,并所述第一超滤器具有输入口、第一输出口及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容器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超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组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及所述第二容器连成单向通路。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细胞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副通路和第二副通路;其中第一副通路,包括第三容器、第四容器、第二超滤器、第四流量控制装置和第五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超滤器具有输入口、第一输出口及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三容器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四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超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五流量控制装置及所述第四容器连成单向通路;第二副通路,包括第一容器、第四容器、第二超滤器、第二流量控制装置、第四流量控制装置和第五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四容器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四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二超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及所述第五流量控制装置组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及所述第一容器连成单向通路。优选地,所述第一超滤器具有第三输出口,并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三输出口连接的导管与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连接的导管并接至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第二超滤器可有血浆分离器及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等多种选择,优选地,所述第二超滤器为微流控芯片超滤器,并所述第二超滤器具有第三输出口,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第三 输出口连接的导管与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连接的导管并接至所述第二流量控制>J-U ρ α装直。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由多个超滤单元叠加组成;其中所述超滤单元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周围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凹部相通;所述第二平板具有由多条平行的微通道和两条分别与所述微通道的末端连通的汇流通道组成的超滤区域,所述超滤区域的周围设置有第五通孔、第六通孔、第七通孔及第八通孔,所述微通道和所述汇流通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七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超滤区域相通;所述凹部覆盖部分所述微通道,并所述汇流通道与所述凹部不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七通孔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所述第四通孔和所述第八通孔对应设置并形成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第三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材料可为聚二甲基硅氧烷或聚酰亚胺或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聚对二甲苯或聚四氟乙烯,并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超滤单元的第一平板凹部内具有矩阵排列的圆柱。血细胞分离装置中的容器可有血袋、输液袋、细胞液袋等多种选择,流量控制装置可有蠕动泵等选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器、所述第二容器、所述第三容器和所述第四容器都为血袋,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四流量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五流量控制装置都为蠕动泵。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细胞分离装置还包括多个开关装置、多个三通、多个气泡收集器和白细胞过滤器;其中所述第一血袋通过导管依次与第一蠕动泵、第一超滤器的输入口、第一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第一开关装置、第一三通、第二蠕动泵、第一气泡收集器和第二开关装置组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和第一超滤器的第三输出口通过导管依次与第二三通、第三蠕动泵、第二气泡收集器、第三开关装置及第二血袋连成单向通路;所述第三血袋通过导管依次与第四开关装置、白细胞收集器、第五开关装置、第三三通、第四蠕动泵、第六开关装置、第二超滤器的输入口、第二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第七开关装置、第五蠕动泵、第三气泡收集器、第八开关装置及第四血袋连成单向通路;所述第四血袋通过导管依次与第九开关装置、第三三通、第四蠕动泵、第六开关装置、第二超滤器的输入口、第二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第七开关装置、第五蠕动泵、第三气泡收集及第八开关装置组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和第二超滤器的第三输出口通过导管依次与第四三通、第十开关装置、第一三通、第二蠕动泵、第一气泡收集器、第二开关装置及第一血袋连成单向通路。血细胞分离装置中的开关装置可有电子阀门、感应式开关等多种选择,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装置、第二开关装置、第三开关装置、第四开关装置、第五开关装置、第六开关装置、第七开关装置、第八开关装置、第九开关装置和第十开关装置都为电子阀门。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芯片超滤器的超滤单元的微通道和汇流通道为矩形或半圆形形状,微流控超滤芯片超滤器的第一平板凹部内的圆柱的直径为100 200μπι,高为 400 600 μ m,相邻圆柱间距为I 2mm ;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矩形微通道的宽为O. 4 O. 6 μ m,深为O. 4 O. 6 μ m,长为I IOcm ;所述第一超滤器的半圆形微通道的直径为O. 4 O. 6 μ m,长为f IOcm ;所述第二超滤器的矩形微通道的宽为I. 5 2. 5 μ m,深为I. 5 2. 5 μ m,长为I IOcm ;所述第二超滤器的半圆形微通道的直径为I. 5 2. 5 μ m,长为f IOcm ;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细胞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超滤器、第一流量控制装置、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和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超滤器为微流控芯片超滤器,并所述第一超滤器具有输入口、第一输出口及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容器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超滤器的输入口、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一输出口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组成闭合回路,所述第一超滤器的第二输出口通过导管依次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装置及所述第二容器连成单向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刚,朱凯旋,高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