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强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62548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0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三强栽培方法,其核心技术在于采用宽窄行错位移栽:每亩基本苗为9000-12000株,起垄栽培,窄行行距19-23cm,宽行行距40cm,株距19-23cm;在两窄行中将一行按正穴位插1苗,另一行则在两穴中间插1苗,形成横向三角形或菱形的错位式宽窄行,行向南北向,单本移栽。优点在于:可使水稻最大限度利用光能、发挥边际优势、塑造最佳株形与理想群体;强化根系生长,节水灌溉;准确的作业时间和物化投入量,获得预期高产、优质的水稻,从而取得最佳经济、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物栽培方法,具体地说,涉及。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中,“稀植”(正方形)技术存在前期光能浪费、后期光能利用分配不匀等问题,尽管中后期叶面积系数高,但光合产量不高。“宽行窄株”(长方形)技 术株距太窄,光能利用不尽合理,群、个体不协调,不符合超级稻株、穗型的特点。“宽窄行平作”技术没有随不同分蘖能力的组合进行宽窄行距调整变化,有效穗不足,窄行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制约,形成半边稻。“三定”栽培范围太广,适应对象太多,早稻、中稻、晚稻不同品种都有不同的“三定”问题,不易规范,而且它只重视作物与措施,未考虑环境影响。“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具有一定优势,然而该技术需精确定量施氮,必须有多年的资料及经验积累,不适于普遍推广。综上,现有水稻栽培技术中没有将宽窄行与起垄栽培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且没有重视到根系在水稻栽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水稻栽培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将宽窄行与起垄栽培有机结合的新型。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稻三强栽培方法,包括种子消毒、催芽、育秧、播种、移栽、施肥、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其特征在于,采用宽窄行错位移栽,具体为:每亩基本苗为9000?12000株,起垄栽培,窄行行距19?23cm,宽行行距40cm,株距19?23cm;在两窄行中将一行按正穴位插1苗,另一行则在两穴中间插1苗,形成横向三角形或菱形的错位式宽窄行,行向南北向,单本移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