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5526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包括上夹持杆、下夹持杆、连接所述上夹持杆和下夹持杆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上的至少两个过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夹持杆和能够自由调整与上夹持杆之间距离的下夹持杆,能够实现其夹持在车架纵梁下翼面上时,将下夹持杆调整至能够夹紧车架纵梁下翼面的位置,并用螺栓锁紧即可,不需要在车架纵梁上打孔,能够保证管路和线束的合理固定,且不会对车架纵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实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箍固定机构
技术介绍
对于采用气压制动的商用车,制动管路的数量众多,通常需要以管束的形式进行合理的布置,并加以固定,以免产生噪音,或发生管路的破坏。尼龙管束通常要 求每隔300_,就要有一个固定点。为保证整车包括制动软管、电器线束、燃油管、离合管路的走向合理、整齐,则需要沿车架纵梁内侧增加相应的支架,来固定这些线束和管束。而出于防热和安全等的考虑,就要求在纵梁内侧很局促的空间内使管路既能走向顺畅合理、又能与不同类的管束留有足够的空间距离,这样既增加了布置的难度,又增加了纵梁上的开孔数量。 因此,造成商用车的管路布置困难,装配工艺繁琐,一些不同类的管路和线束挤在一起,既影响美观,又增加了潜在失效的风险。若能将支架固定在纵梁的下翼面,则会有一定的改善,但在纵梁的下翼面开孔,既不规范,又会削弱车架的强度。现有的管路布置通常如图I所示,在车架纵梁I上打孔,将支架2用螺栓固定在车架纵梁I上,支架2上开设过孔,用塑料紧箍带3穿过过孔,并将管路和线束4捆绑固定,从而将管路和线束4固定在支架2上。受车架纵梁I高度和孔位的限制,要在车架纵梁I内侧将不同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持杆(6)、下夹持杆(9)、连接所述上夹持杆(6)和下夹持杆(9)的连接杆(7)、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夹持杆(6)上的至少两个过孔(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言平赵建学
申请(专利权)人: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