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传输散装材料的主通道,所述主通道中设有用于传输气体的内管,所述内管具有多个孔口,所述孔口使所述内管和所述主通道连通,使得所述内管中的传输气体可以通过所述孔口流通到所述主通道内,在所述内管中每个孔口区域设有偏流件,其中,所述偏流件由所述内管位于对应孔口区域的粗糙内表面构成,从而使得所述内管中的传输气体在所述主通道的孔口区域形成旋流,用来分解所述主通道中的散装材料堵结团。该装置的结构简单,可以利用内管中的粗糙表面将输送气体转向主通道中,由此形成对散装材料的旋流,从而防止或消除材料堵结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传输散装材料的主通道以及用于传输气体的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输送管路中并与其轴线平行,所述内管具有多个孔口,所述孔口使所述内管和所述主通道连通,使得所述内管中的传输气体可以流通到所述主通道内。
技术介绍
从专利文献DE 1174256可知这样的方案一种装置具有输送管路和平行的旁通管路,这两个旁通管路都向输送管路中流注材料,其中,在纵向上与该管路相邻的位置上设置多个这样较短的旁通管路,也可将旁通管路安装在输送管路内。利用这种装置,在管路中输送粉尘状、粉末或颗粒状散装材料时,纵向方向的输送流的主流体在短间距连续位置上部分分流,从主流体分离开的分流在快到下一个分流位置之前,如在流动方向上则重新流回主流。然而,对于易于形成微壁状堆积的散装材料或者当颗粒直径为几毫米时,狭窄的旁·通管路存在堵塞的危险,从而旁通管路将会失效。从专利文献DE1506848可知这样的方案取代多个较短的旁通管路,在与主输送管路相邻的位置设置连续的旁通管路,旁通管路具有入口孔和出口孔,它们被设置成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在等大的入口孔与出口孔之间设有旁通管路的截流阀,从而旁通管路的全部输送介质间隔性地通入主管路,再间隔性地从主管路排出到旁通管路中。这种设计比多个与主输送管路毗邻的独立旁通管路的设计更节约成本。然而,由于正常进行材料输送时,因为送料空气在旁通管路或管路的流动阻力大幅增加,从而送料空气不会流经旁通管路,因此大部分送料空气流入主输送管路中。所以这种装置仅适用于材料堵结团在输送管路中发生哽塞时将其分开,从而可继续进行输送。送料空气仅在主输送管路停止输送材料时才会进入旁通管路中,例如,当材料堵结团堵塞时,空气在材料堵结团堵塞的位置流出管路。根据专利文献DE2102301也可实现同样的方案,其中旁通管路在各个出口孔和入口孔的位置并未完全堵塞。从这项专利可知在底部斜对输送流的一侧设置第一挡片,该第一挡片延伸至旁通管路;在第一挡片后的同一方向上设有第二挡片,用于形成再次进入孔。根据这种结构,当输送管路被材料堵结团堵塞时,应该也可通过从旁通管路向输送管路引入输送空气来分解材料堵结团。然而,在这种结构中,挡板使旁通管路中的流体偏转向旁通管路的上侧,旋流造成旁通管路上侧的磨损。如果考虑到旁通管路中产生的高速输送空气并且空气中充满颗粒状材料,必然会产生高昂的修复费用。另一方面,伸入旁通管路的挡片一旦被安装好,就不能在其位置处进行更换或者更换过程繁琐,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很可能需要更换挡片。通常,这种现有装置仅利用入口孔和出口孔来分解在这些位置堵塞的材料堵结团,而并不适用于防止形成材料堵结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使散装材料连续承受强旋流,从一开始就不会形成材料堵结团的危险,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仍然可以将材料堵结团分解开。实现这样的效果并不会造成由于输送介质的偏向而导致的旁通管路壁的磨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使旁通管路中的气流被强制转向输送管路中,从而使传输气体在传输管路内的连续区域形成强旋流,用来防止或分解管路中的散装材料堵结团。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一种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传输散装材料的主通道,所述主通道中设有用于传输气体的内管,所述内管具有多个孔口,所述孔口使所述内管和所述主通道连通,使得所述内管中的传输气体流通到所述主通道内,在所述内管中每个孔口的区域设有偏流件,所述偏流件由所述内管位于对应孔口区域的粗糙内表面构成,扰动所述内管中经过所述主通道的孔口区域的传输气流并形成旋流,用来分解所述主通道中的散装材料堵结团。·其中粗糙内表面区域在内管的轴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内管的对应孔口的直径。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实现使内管中的输送气流转向主通道中,并在主通道中位于内管的孔口区域形成强旋流。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偏流件还可以构造成使内管中的气流被强制转向主通道中的对应孔口区域,使得传输气体在所述主通道的孔口区域形成旋流,用来分解所述主通道中的散装材料堵结团。其中所述的偏流件由带有开孔的盘体构成,该盘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孔,盘体的开孔可能由多个孔或狭缝构成。盘体的直径可大于内管本身,从而使输送气体转至主流体,由此形成的强旋流防止在输送管路中形成材料堵结团。当该盘体大于旁通管路的外直径时,在不利条件下,也就是存在压差的情况下,突出的部分使主流体的旋流增强,仅有少量的传输气体通过内管。盘体的高度可调,从而可将其调至适合于当时的条件。为了使通过盘体开孔的输送气体最大化地转向主通道中的对应孔口区域,改善输送气体从内管的孔口到主通道的输出效果,并由此增强对散装材料的旋流,从而消除材料堵结团,优选地在开孔处设有导流件,从而通过盘体开孔的传输气体会被强制导向主通道中对应的内管孔口区域。对于会造成严重磨损的输送材料,可将盘体设计为具有喷射状喷口的圆筒。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偏流件由弯管构成,该弯管安装在内管中,由弯管形成的气体通路使内管中的传输气体通过该气体通路转向主通道中,优选地,这种结构使内管中至少80%的输送气流被强制转向到主通道中。为了在输送装置中传输不同的散装材料,可对弯管的弯度、口径以及长度进行调节。具体来说,通过弯管的中心线在入口处和出口处的两切线的夹角α来改变弯管的弯度,通过弯管的中心线在入口处的切线与内管主轴线的夹角β来确定弯管的长度。优选地,为了使主通道和内管连接,还可设有连接销,该连接销贯穿主通道的侧壁,分别通过焊缝使其一端与内管连接且另一端与主通道连接,更优选地,该销状件还可通过焊缝与偏流件连接。本技术的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及其效果。利用偏流件而使足量的传输气流回流到主管道中,从而在主管道中形成强旋流,更有效地防止或分解散装材料中集结的堵结团。换言之,与普通的输送装置相比,根据本技术的装置能够以较小的能量消耗实现显著的技术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表示具有内管的主通道的纵剖面,其中内管的开孔区域设有盘体;图2表示具有内管的主通道的纵剖面,其中内管的开孔区域设有弯管;图3表示具有内管的主通道的纵剖面,其中内管位于对应孔口区域具有粗糙内表面。具体实施方式图I和图2分别表示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I. I和I. 2,该装置包括用于传输散装材料的主通道3,该主通道3中设有用于传输气体的内管4,其中内管4置于主通道3的上半部分并平行于主通道3。基本上是在主通道3中输送散装材料并且可能在输送气体中形成旋流来防止材料堵结团。为实现这个目的,在内管4中设有4多个孔口 5,孔口 5使内管4和主通道3连通,使得内管4中的传输气体可以流通到主通道3内并形成旋流,在内管4中每个孔口 5的区域设有偏流件6或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输送散装材料的装置(2),该装置包括:用于传输散装材料的主通道(3),所述主通道(3)中设有传输气体的内管(4),所述内管(4)具有多个孔口(5),所述孔口(5)使所述内管(4)和所述主通道(3)连通,使得所述内管(4)中的传输气体流通到所述主通道(3)内,在所述内管(4)中每个孔口(5)的区域设有偏流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流件(14)由所述内管(4)位于对应孔口(5)区域的粗糙内表面构成,扰动所述内管(4)中的经过所述主通道(3)的孔口(5)区域的传输气流并形成旋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葛若思加腾,
申请(专利权)人:泽普林固体物料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