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808 阅读:4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8:42
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涉及到一种用于有多处分型面的模具(通常为三板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前后模间的导向机构降低阻力部分的结构改进方面。解决现在前后模导向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或者是阻力大,寿命短等技术不足,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设于前模和后模间的导柱和导套;所述的导柱与导套间为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组成的导柱与导套相配合,具有占用空间小,大大简化模具结构,降低制造成本,适用性广泛,生产稳定,能提升模具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有多处分型面的模具(通常为三板模)
,具体涉及到前后模间的导向机构降低阻力部分的结构改进方面。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竞争越来越激烈,模具制作简单实用,成本低,生产安全可靠,已是越来越多企业发展的目标,目前,一般类似结构的模具需增加多套外置机构,占用很大模具空间,且有很大局限性,生产不够稳定,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具竞争力。而现有的前后模间的导向机构中的导柱部分完全是通过直身配合结构与导套间隙配合,该现有的这种导向机构存在着在引导过程中存在阻力大,损耗严重,寿命短等技术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在前后模导向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或者是阻力大,寿命短等技术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为解决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设于前模和后模间的导柱和导套;所述的导柱与导套间为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作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包括有所述的导柱的直身配合段的长度为Γ2πιπι ;所述的斜面配合段的倾斜度为Γ2度。所述的导柱的直身配合段与导套之间的间隙O. 005mm ;所述的导柱的斜面配合段与导套之间的间隙O. 015mm。所述的导柱安装在后模上,导套安装在前模上。所述的后模与前模之间设有四组导柱与导套配合组成的导向机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由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组成的导柱与导套相配合,具有占用空间小,大大简化模具结构,降低制造成本,适用性广泛,生产稳定,能提升模具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未合模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导向机构处于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导向机构处于插入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导向机构处于分离时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参照图I至图7中所示,本技术包括有前模I和后模2,以及设于前模I和后模2间的导柱31和导套32 ;导柱31和导套32配合构成一套导向机构3,引导前模I和后模2对准合模。所述的导柱31安装在后模2上,导套32安装在前模I上;所述的后模2与前模I之间设有四组导柱与导套配合组成的导向机构3。所述的导柱31包括有直身配合段a和斜面配合段b,直身配合段a的长度为Γ2_ ;所述的斜面配合段b的倾斜度为Γ2度,也即斜面配合段b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为9广92度。所述的导柱31的直身配合段a与导套32之间的间隙O. 005_,也即是合模时,直身配合段a任一处与导套32之间的间隙均为O. 005mm ;所述的导柱31的斜面配合段 b与导套32之间的间隙O. 015mm,也即是合模时,斜面配合段b任一处与导套32之间的间隙均为O. 015mm ;或者表述为直身配合段单边间隙O. 005_,斜面配合段单边间隙O. 015_。权利要求1.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设于前模和后模间的导柱和导套;所述的导柱与导套间为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的直身配合段的长度为广2_ ;所述的斜面配合段的倾斜度为Γ2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的直身配合段与导套之间的间隙O. 005mm ;所述的导柱的斜面配合段与导套之间的间隙O. 015mmo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安装在后模上,导套安装在前模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模与前模之间设有四组导柱与导套配合组成的导向机构。专利摘要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涉及到一种用于有多处分型面的模具(通常为三板模)
,具体涉及到前后模间的导向机构降低阻力部分的结构改进方面。解决现在前后模导向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或者是阻力大,寿命短等技术不足,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设于前模和后模间的导柱和导套;所述的导柱与导套间为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本技术由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组成的导柱与导套相配合,具有占用空间小,大大简化模具结构,降低制造成本,适用性广泛,生产稳定,能提升模具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9C33/30GK202685149SQ20122021471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专利技术者张小明, 黄鹏 申请人:深圳市东方亮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模具前后模处合模时降低阻力结构,包括有:前模和后模,以及设于前模和后模间的导柱和导套;所述的导柱与导套间为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柱包括有直身配合段和斜面配合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明黄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方亮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