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刀片设置在刀壳内,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此美工刀的刀壳采用镂空设计,即在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特别是在刀壳的下壳壁上设置若干槽孔,此结构即减轻了刀体的重量,而且还增强了刀体的结构强度,节约了材料;槽孔与刀槽相连通,还使得刀片在刀槽内可以通风,便于带走刀片因在刀槽内移动摩擦时产生的热量,也便于排出刀槽内的废屑,并且,人手握住刀体时,便于排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涉及一种美工刀。
技术介绍
美工刀也俗称刻刀的,是一种美术和做手工艺品用的刀,多为塑刀架和刀片两部分组成,也有少数为金属刀架,为抽拉式结构。刀片多为斜口,用钝可顺片身的划线折断,出现新的刀锋,方便使用。现有的美工刀,请参考图1,包括刀架10和刀片20,刀架10和刀片20均呈长条状,刀架10的内部设置一容置刀片20的刀槽,此刀槽的前端设置一可供刀片20出入的前 开口,刀片20可沿着此刀槽方向被推进推出;刀槽的其中一侧壁上设置一导槽,此导槽也为长条状,并且其方向与刀槽的方向相同。还包括一推钮30,此推钮30可以沿导槽方向滑动并设置于刀架10的导槽内,此推钮30穿过此导槽与刀片20固定连接,推动推钮30,推钮30在导槽内移动,并且带动刀片20 —起滑动。但是现有的这种美工刀,此导槽的两边缘都是实心的刀架壁,造成材料的浪费。再者,此种结构容易造成容置空间内堆积灰尘,经常推动推钮30,摩擦生热,使得容置空间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而使得刀架10受热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工刀,以解决现有美工刀的刀架用料太多而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所述刀片设置在刀壳内,所述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较佳地,所述槽孔位于所述刀壳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壳面上。较佳地,所述刀壳内设置一容置刀片的刀槽,位于所述刀槽上方的上壳壁上设置一导槽,位于所述刀槽下方的下壳壁上设置所述若干槽孔。较佳地,所述槽孔为通孔,此通孔与所述刀槽相连通。较佳地,所述槽孔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刀槽隔离。较佳地,若干槽孔均匀地在所述刀壳上排成一排。 较佳地,所述刀壳包括前刀壳和后端盖,所述后端盖连接在所述前刀壳的后端,所述槽孔位于所述前刀壳上。较佳地,所述槽孔分布在所述前刀壳的中后段。较佳地,所述槽孔为长方型,若干长方型槽孔并列排成一排。较佳地,所述槽孔为“〉”型,若干“〉”型槽孔并列排成一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美工刀,此美工刀的刀壳采用镂空设计,即在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特别是在刀壳的下壳壁上设置若干槽孔,此结构即减轻了刀体的重量,而且还增强了刀体的结构强度,节约了材料;槽孔与刀槽相连通,还使得刀片在刀槽内可以通风,便于带走刀片因在刀槽内移动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和,也便于排出刀槽内的废屑,并且,人手握住刀体时,便于通风排汗。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美工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结构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美工刀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剖视图A-A。 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刀片设置在刀壳内,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在本技术中,刀壳可以是一体制成的,也可以包括若干组成部分,本技术不加以限制。在本技术中,槽孔分布在刀壳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壳面上,本技术不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举一具体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和图3,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2,此刀壳包括前刀壳I和后端盖3,后端盖3连接在前刀壳I的后端。在本实施例中,前刀壳I和后端盖3通过一容置刀片2的刀槽11连通,即刀片2 —部分位于前刀壳I上,另一部分位于后端盖3内。刀槽11贯穿与前刀壳I的前端和后端,即前刀壳I的前端和后端均设置刀槽11 口 ;后端盖3的前端设置刀槽11 口,后端为封闭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刀壳中,位于刀槽11上方的上壳壁上设置一导槽12,位于刀槽11下方的下壳壁上设置若干槽孔13。请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槽孔13可以为凹槽,此凹槽与刀槽隔离,即此凹槽与刀槽11不相通。此种结构在保证刀壳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了刀壳的重量,节约了刀壳的制造材料,还在人手握住刀壳时防止手出汗打滑。在本实施例,槽孔13也可以为通孔,即此通孔与刀槽11相连通。此种结构除了减轻刀壳重量,节约了刀壳制造材料,和防止人手握住刀壳时手出汗打滑之外,还使得刀片2在刀槽11内可以通风,便于带走刀片2因在刀槽11内移动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和,也便于排出刀槽11内的废屑,并且,人手握住刀体时,便于通风排汗。槽孔13具体是凹槽还是通孔,本技术不加以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若干槽孔13均匀地在刀壳上并列排成一排。并且,若干槽孔13位于前刀壳I上,而且,位于前刀壳I的中后段。原因是,刀壳前端的受力比较大,因此,刀壳的前端不设置槽孔13,便于保证刀壳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槽孔13可设计成任意形状,本技术不加以限制。如,请参考图3,槽孔13为长方型,若干长方型槽孔并列排成一排;请参考图4,槽孔13为符号型,本技术对符号不作具体限制,如,此符号可为大于号(“>”),若干大于号型(“>”型)槽孔并列排成一排。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所述刀片设置在刀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位于所述刀壳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壳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壳内设置一容置刀片的刀槽,位于所述刀槽上方的上壳壁上设置一导槽,位于所述刀槽下方的下壳壁上设置所述若干槽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通孔,此通孔与所述刀槽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刀槽隔离。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若干槽孔均勻地在所述刀壳上排成一排。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壳包括前刀壳和后端盖,所述后端盖连接在所述前刀壳的后端,所述槽孔位于所述前刀壳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分布在所述前刀壳的中后段。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长方型,若干长方型槽孔并列排成一排。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美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为“〉”型,若干“〉”型槽孔并列排成一排。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刀片设置在刀壳内,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此美工刀的刀壳采用镂空设计,即在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特别是在刀壳的下壳壁上设置若干槽孔,此结构即减轻了刀体的重量,而且还增强了刀体的结构强度,节约了材料;槽孔与刀槽相连通,还使得刀片在刀槽内可以通风,便于带走刀片因在刀槽内移动摩擦时产生的热量,也便于排出刀槽内的废屑,并且,人手握住刀体时,便于排汗。文档编号B26B1/08GK202684932SQ201220111250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专利技术者丁靓 申请人: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美工刀,包括刀壳和刀片,所述刀片设置在刀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壳上设置若干槽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