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扒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871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件毛坯扒料机用的扒料机构,包括夹持固定装置和扒料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设置有可在铅垂方向作相对运动的上、下支承,上、下支承分别位于扒料机扒料工位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扒料装置包括由第二气缸驱动的杠杆式摆臂,杠杆式摆臂的后端与第二气缸顶杆相连接,杠杆式摆臂前端安装有可开闭的气动手爪,所述扒料装置位于所述扒料工位的外侧两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连续自动地从料件上扒下排溢料和毛坯产品,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压铸机的外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铸件毛坯扒料机的扒料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压铸的生产过程中,压铸机每压铸一模,出来的料件一般会有2-8个偶数工件,二个、四个、六个或八个毛坯产品通过流道体连接成一体,在每个毛坯产品上还有多余的排溢料,如图5所示,流道体81、毛坯产品82和排溢料83是通过浇口 84和排溢口 85连接成一体的。因而,要获得单件的压铸毛坯产品,还需要将各压铸毛坯产品与料件上的流道体和排溢料分离。目前,这种将毛坯产品与料件上的流道体和排溢料分离的扒料工作几乎都是人工用手扒除和分拣,人工扒料时,是用一只手握紧工件,用另一只手抓住排溢料或毛坯产品反复折弯浇口或排溢口直到折断,劳动强度大,并且工作效率低,不能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扒料机的扒料机构,它能够连续自动地从料件上扒下排溢料和毛坯产品,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扒料机构,包括夹持固定装置和扒料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设置有可在铅垂方向作相对运动的上、下支承,上、下支承分别位于扒料机扒料工位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扒料装置包括由第二气缸驱动的杠杆式摆臂,杠杆式摆臂的后端与第二气缸顶杆相连接,杠杆式摆臂前端安装有可开闭的气动手爪,所述扒料装置位于所述扒料工位的外侧两旁。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固定装置包括由第一气缸驱动的上板和下板,在上板和下板上设置有滑槽,在滑槽中安装有夹持固定料件用的所述上、下支承。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支承的长度可以调节,上、下支承包括螺纹连接的筒座和伸缩杆,伸缩杆的位置由外套的调节螺母固定,这种可调节长度的上、下支承可应用于排溢料拔除工位,此上、下支承将料件的毛坯产品夹持固定。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支承也可以是断面为U形的支承柱,支承柱的下端开口与料件的流道体相对,此种上、下支承应用于毛坯产品拔除工位。进一步地,所述上板和下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长度分别覆盖了两个扒料工位。进一步地,所述扒料机构杠杆式摆臂的中部与吊臂一端铰接,吊臂的另一端穿装在滑柱上,吊臂可在滑柱上滑动从而改变杠杆式摆臂上的气动手爪位置,所述滑柱和第二气缸安装在与扒料机机架相连接的悬臂上。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手爪的手指为两个,两个手指处于上、下位置而相对设置,所述手指通过曲柄摆杆机构与第三气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悬臂通过铰链铰接在机架上。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支承和气动手爪在与料件相接触端设置有防护件。本技术自动化设备模仿人工用手扒料,由夹持固定装置来固定料件,由扒料装置来扒除料件上的排溢料和毛坯产品,夹持固定装置和扒料装置都由扒料机的控制系统控制,扒除排溢料和毛坯产品由同样的扒料机构完成,只是夹持固定装置的上、下支承所夹持的料件部位不同,当第一步拔除排溢料时需要固定毛坯产品,第二步拔除毛坯产品时,就固定流道体。不同的毛坯产品的形状、外形大小和型厚具有差异,只要在自动化生产前针对毛坯产品作好上、下支承和气动手爪的动作位置调试,就可进行连续自动化的扒料。料件定位是把料件放在传送链上的夹具上,传送链间歇式步进,夹具到设计的工位时暂停,完成各工位的处理;料件上的毛坯产品是偶数呈左右对称分布,因而本技术安装在扒料机上也是左、右各一个地成对实用,以同时扒下料件左、右两侧的排溢料或毛坯产品。扒除排溢料和毛坯产品是在传送链步进下分两步由两对扒料机构完成,当夹具到了拔料工位暂停时,上、下可调节支承由第一气缸驱动而相对运动,并通过多点线的接触夹持住料件上的毛坯产品或流道体,排溢料或毛坯产品被气动手爪的手指夹住,气缸驱动杠杆式摆臂作往复摆动使排溢料或毛坯产品从排溢口或浇口处折断,从而被扒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连续自动地从料件上扒下排溢料和毛坯产品,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应用于扒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的图3左视方向表达扒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I中料件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传送链;2夹具;6固定装置;7扒料装置;8料件;9悬臂;11链轮;12张紧轮;21机架;22滑道;51上板;52下板;53第一气缸;61上支承;62下支承;63防护件;71第二气缸;72杠杆式摆臂;73气动手爪;74吊臂;75滑柱;731手指;732曲柄摆杆机构;733第三气缸;81流道体;82毛坯产品;83排溢料;84浇口 ;85排溢口 ;91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扒料机构,包括夹持固定装置6和扒料装置7,所述夹持固定装置6设置有可在铅垂方向作相对运动的上、下支承61、62,上、下支承61、62分别位于扒料机扒料工位的上方和下方,即位于料件的上方和下方,以便于从上、下方向运动而夹持固定料件;所述扒料装置7包括由第二气缸71驱动的杠杆式摆臂72,杠杆式摆臂72的后端与第二气缸71顶杆相连接,杠杆式摆臂72前端安装有可开闭的气动手爪73,所述扒料装置7位于所述扒料工位的外侧两旁,扒料装置7左、右各一个地成对实用,以同时扒下料件左、右两侧的排溢料或毛坯产品。图3和图4是本技术应用于扒料机的实施例,图中的扒料机包括控制系统和由驱动系统驱动的传送链1,由链轮11和张紧轮12张紧而安装在机架21上所,驱动系统是步进减速电机,驱动系统使所述传送链I间歇式地步进、并且在传送链I上等距离地安装有用于承载料件8的夹具2 (料件8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沿着传送链I行进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冷却工位、排溢料扒料工位和毛坯产品扒料工位,扒料机在排溢料扒料工位和毛坯产品扒料工位都设置有一对扒料装置7,扒料装置7位于左、右两侧,当传送链I在工作过程中暂停时,夹具2正好位于所述冷却工位、排溢料扒料工位和毛坯产品扒料工位处,在即夹具2在各工位处暂停,当夹具2中承载的料件在各工位暂停时被冷却、拔除排溢料或拔除毛坯产品。夹持固定装置6包括由两个第一气缸53分别驱动的上板51和下板52,在上板51和下板52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上板51和下板5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长度分别覆盖了排溢料扒料和毛坯产品扒料两个扒料工位,这样就在两个工位可共用一块上板、下板,简化结构,使设备配置更加紧凑。在上板51和下板52的滑槽中安装有夹持固定料件用的所述 上、下支承61、62,根据不同料件的形状和型厚,上、下支承61、62可在滑槽中选取适当的位置再固定,而上、下支承61、62的长度也可以调节。如图3所示,此为本扒料机构安装在排溢料扒料工位的工作示意图,上、下支承61、62包括螺纹连接的筒座和伸缩杆,伸缩杆的位置由外套的调节螺母固定,此工位的多个上、下支承61、62接触夹持住料件8上的毛坯产品82,上、下支承61、62的伸缩杆的前端与料件相接触,在接触端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制成的防护件63,以防止夹伤毛坯产品,当然防护件63也可由其它工程塑料制成。如图4所示,此为本扒料机构安装在毛坯产品扒料工位的工作示意图,上、下支承61、62也可以是断面为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扒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固定装置和扒料装置,所述夹持固定装置设置有可在铅垂方向作相对运动的上、下支承,上、下支承分别位于扒料机扒料工位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扒料装置包括由第二气缸驱动的杠杆式摆臂,杠杆式摆臂的后端与第二气缸顶杆相连接,杠杆式摆臂前端安装有可开闭的气动手爪,所述扒料装置位于所述扒料工位的外侧两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昭挺
申请(专利权)人:百冠福建机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