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杆身本体和沿其轴向设置的贯穿杆身本体的中心孔,所述杆身本体沿轴向依次设有一体相接的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及击球部,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面设有凸筋,而所述套接部及击球部的中心孔内壁面未设有凸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保持了杆身整体的强度,又保证了击球部的弹性和韧性,使得击球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运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技术背景高尔夫球杆由杆身、球头和握把组成。现有技术中,杆身的中心孔多为圆形,且杆身厚度均匀、一致,杆身的抗弯性能和抗扭性能都较差。为解决这个问题,专利CN202044728公开了一种碳纤维高尔夫球杆杆身,该杆身的中心孔内设有凸条,此凸条起着加强筋的作用,使得杆身的抗弯性能和抗扭性能增强,刚性得到提高,但由于该凸条几乎贯穿整个杆身的长度,使得杆身整体的强度一致,进而导致杆身头端的弹性不足,击球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既有足够的刚度,又有良好弹性和韧性的高尔夫球杆杆身。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包括一杆身本体和沿其轴向设置的贯穿杆身本体的中心孔,所述杆身本体沿轴向依次设有一体相接的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及击球部,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面设有凸筋,而所述套接部及击球部的中心孔内壁面未设有凸筋。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击球部的长度比例为I 2:4 6:I 2。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中心孔为圆形。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凸筋为8根,围绕球杆轴线沿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均匀分布。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凸筋从所述连接部的大端向小端逐渐变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高尔夫球杆杆身沿轴向依次设有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及击球部,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上设有凸筋,而所述套接部及击球部的中心孔内壁壁面光滑,未设有凸筋,这样既保持了杆身整体的强度,又保证了击球部的弹性和韧性,使得击球效果明显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图I中A-A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I中B-B面的剖视图;图4为图I中C-C面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如图I所不,一种闻尔夫球杆杆身,包括一杆身本体I和沿其轴向设置的贯穿杆身本体I的中心孔10,所述杆身本体I沿轴向依次设有一体相接的握把套接部11、连接部12及击球部13。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握把套接部11 :连接部12 :击球部13的长度比例为广2:4飞广2。所述凸筋101从所述连接部12的大端向小端逐渐变细。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接部12的中心孔10内壁面设有凸筋101,而所述套接部11及击球部13的中心孔10内壁面未设有凸筋。所述凸筋101起着加强筋的作用,这样既保持了杆身整体的强度,又保证了击球部的弹性和韧性,使得击球效果明显提高。所述中心孔10为圆形。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凸筋101为8根,围绕球杆轴线沿所述连接部12中心孔10的内壁均匀分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包括一杆身本体和沿其轴向设置的贯穿杆身本体的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本体沿轴向依次设有一体相接的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及击球部,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面设有凸筋,而所述套接部及击球部的中心孔内壁面未设有凸筋。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击球部的长度比例为广2:4飞广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为圆形。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为8根,围绕球杆轴线沿所述连接部中心孔内壁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从所述连接部的大端向小端逐渐变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本技术包括一杆身本体和沿其轴向设置的贯穿杆身本体的中心孔,所述杆身本体沿轴向依次设有一体相接的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及击球部,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面设有凸筋,而所述套接部及击球部的中心孔内壁面未设有凸筋。本技术既保持了杆身整体的强度,又保证了击球部的弹性和韧性,使得击球效果明显提高。文档编号A63B53/00GK202682707SQ201220229338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刘永春 申请人:刘永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杆身,包括一杆身本体和沿其轴向设置的贯穿杆身本体的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本体沿轴向依次设有一体相接的握把套接部、连接部及击球部,所述连接部的中心孔内壁面设有凸筋,而所述套接部及击球部的中心孔内壁面未设有凸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