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扭腰器,包括置于底部的机架(1),机架(1)中心处设有中轴(2),中轴(2)与水平支臂(3)中心的中轴套(4)配合安装,中轴套(4)内还设有轴承;水平支臂(3)两侧均设有轴套(5),两个轴套(5)分别与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中心处配合安装,轴套(5)内还设有轴承;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均设有小孔,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两侧的转动销插设在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的小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一个底部的机架上设置两个踏板管和两个摆动杆铰接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得踏板管上的踏板可以来回运动又可以旋转运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扭腰器,属于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居民收入和物质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但人们体力劳动和锻炼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营养过剩、脂肪沉积,随之而来的腰腹部赘肉便会慢慢形成,导致全民身体素质整体下降。由于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各类健身器材的需求也逐渐旺盛。而便携易带,不占空间的扭腰器也是办公室白领们尤为需要的健身器材。但是现有的扭腰器,大部分为室外固定安装的大型扭腰器械,其结构较大,不适合·室内使用。而一些简易的小型扭腰器,如申请号为200820121510.4的技术专利,其结构为一个底座,在底座上方设置一个扭板,底座和扭板之间以一颗垂直的弹簧作为阻尼部件,这与现有大部分扭腰器的基本结构类似。但是这种结构的扭腰器的运动模式简单枯燥,只是单纯的圆周转动,对于使用者腰腹部肌肉群的锻炼不是十分科学,因此,不仅使用乏味,而且锻炼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扭腰器。它不仅结构简单、小巧,而且运动模式更为科学有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扭腰器,其特点是包括置于底部的机架,机架中心处设有中轴,中轴与水平支臂中心的中轴套配合安装,中轴套内还设有轴承;水平支臂两侧均设有轴套,两个轴套分别与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中心处配合安装,轴套内还设有轴承;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两端均设有小孔,第一踏板管和第二踏板管两侧的转动销插设在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的两端的小孔内,第一踏板管、第二踏板管、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首尾依次通过转动销和小孔相互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踏板管和第二踏板管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由于平行四边形的结构是可以变形的,因此两个踏板可以来回运动。而且水平支臂可以绕中轴转动,因而踏板又可同时做圆周运动。上述的新型扭腰器中,为了对踏板的来回运动和圆周运动进行有效结合,使每个踏板在来回运动的同时也要做圆周运动,在所述第一摆动杆上与轴套的连接处设置U型导向板,U型导向板垂直于第一摆动杆,且型形导向板的U型槽向下设置,U型槽内设有导向柱,导向柱固定在底部的机架上,且导向柱上设有轴承。前述的新型扭腰器中,所述导向柱上的轴承外设有尼龙保护套。前述的新型扭腰器中,所述水平支臂其中一侧的下方铰接有拉簧,且铰接处设在对应第二摆动杆的一侧;拉簧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机架的边框上。拉簧可提供一个可靠的阻尼。前述的新型扭腰器,所述机架的边框上还设有装饰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一个底部的机架上设置两个踏板管和两个摆动杆铰接成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得踏板管上的踏板可以来回运动又可以旋转运动。再加上U型导向板的设置,使得来回运动和旋转运动得以复合运动。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小巧,易于携带,可在办公室等环境中使用;而且运动模式更加科学,健身效果更为显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机架,2-中轴,3-水平支臂,4-中轴套,5-轴套,6A-第一摆动杆,6B- 二摆动杆,7A-第一踏板管,7B-第二踏板管,8A-第一踏板,SB-第二踏板,9- U型导向板,10-导向柱,11-拉簧,12-装饰罩。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新型扭腰器,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置于底部的机架1,机架I中心处设有中轴2,中轴2与水平支臂3中心的中轴套4配合安装,中轴套4内还设有轴承;水平支臂3两侧均设有轴套5,两个轴套5分别与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中心处配合安装,轴套5内还设有轴承;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均设有小孔,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两侧的转动销插设在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的小孔内,第一踏板管7A、第二踏板管7B、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首尾依次通过转动销和小孔相互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踏板8A和第二踏板SB。所述第一摆动杆6A上与轴套5的连接处设有U型导向板9,U型导向板9垂直于第一摆动杆6A,且型形导向板9的U型槽向下设置,U型槽内设有导向柱10,导向柱10固定在底部的机架I上,且导向柱10上设有轴承。所述导向柱10上的轴承外设有尼龙保护套。所述水平支臂3其中一侧的下方铰接有拉簧11,且铰接处设在对应第二摆动杆的一侧;拉簧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机架I的边框上。所述机架I的边框上还设有装饰罩12。工作原理。使用者将双脚分别着力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双脚用力时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来回运动,由于来回运动使,平行四边形变形,此时第一摆动杆和第二摆动杆也开始转动,第一摆动杆上的U型导向板也随着第一摆动杆转动,U型导向板转动后与导向柱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驱使着中心支臂也发生转动。所以在踏板来回运动的同时,中心支臂也在转动,形成了一个复合的运动模式。运动时,导向柱沿着U型导向板的U型槽相对地来回滑动。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扭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底部的机架(1),机架(I)中心处设有中轴(2),中轴(2)与水平支臂(3)中心的中轴套(4)配合安装,中轴套(4)内还设有轴承;水平支臂(3)两侧均设有轴套(5),两个轴套(5)分别与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中心处配合安装,轴套(5)内还设有轴承;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均设有小孔,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两侧的转动销插设在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的小孔内,第一踏板管(7A)、第二踏板管(7B)、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首尾依次通过转动销和小孔相互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踏板(8A)和第二踏板(SB)。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扭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杆(6A)上与轴套(5)的连接处设有U型导向板(9),U型导向板(9)垂直于第一摆动杆(6A),且型形导向板(9)的U型槽向下设置,U型槽内设有导向柱(10),导向柱(10)固定在底部的机架(I)上,且导向柱(10)上设有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扭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10)上的轴承外设有尼龙保护套。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扭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臂(3)其中一侧的下方铰接有拉簧(11),且铰接处设在对应第二摆动杆的一侧;拉簧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机架(I)的边框上。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扭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的边框上还设有装饰罩(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扭腰器,包括置于底部的机架(1),机架(1)中心处设有中轴(2),中轴(2)与水平支臂(3)中心的中轴套(4)配合安装,中轴套(4)内还设有轴承;水平支臂(3)两侧均设有轴套(5),两个轴套(5)分别与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中心处配合安装,轴套(5)内还设有轴承;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均设有小孔,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两侧的转动销插设在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的小孔内。本技术通过在一个底部的机架上设置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扭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底部的机架(1),机架(1)中心处设有中轴(2),中轴(2)与水平支臂(3)中心的中轴套(4)配合安装,中轴套(4)内还设有轴承;水平支臂(3)两侧均设有轴套(5),两个轴套(5)分别与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中心处配合安装,轴套(5)内还设有轴承;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均设有小孔,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两侧的转动销插设在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的两端的小孔内,第一踏板管(7A)、第二踏板管(7B)、第一摆动杆(6A)和第二摆动杆(6B)首尾依次通过转动销和小孔相互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第一踏板管(7A)和第二踏板管(7B)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踏板(8A)和第二踏板(8B)。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鸣,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瀚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