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亚辉专利>正文

一种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710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注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包括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还包括安全阀;安全阀包括腔体和悬浮堵头;腔体的上端与瓶塞穿刺器、进气管连通,下端与滴壶连通;悬浮堵头设置于腔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液体通过安全阀输入到滴壶中,当输液瓶中的药液滴尽时,安全阀中的悬浮堵头无液体支撑,下降堵住安全阀腔体下端的出口,从而将空气隔离在安全阀悬浮堵头的上方,防止回血或空气进入输液器输入病人体内等医疗事故的发生;当悬浮堵头完全将安全阀下端出口堵死时,只需新药液流下或通过挤压滴壶,即可使悬浮堵头松开,使得本装置具有安全换药,使用安全、易于操作的技术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注器械
,尤其适用于对药液进行输注。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200720126002. O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安全输液器滴壶,其通过在滴壶中放置可飘浮于液体上的出液管口封闭球,使得液体完时,自动停止液体的下流,防止危险状况的发生,不会影响病人的休息,不会影响医护人员正在进行的工作,医护人员可随时处理打完的液体瓶。上述技术解决了传统输液器存在的输液结束时不能自动停止输液,造成回血或空气进入输液器输入病人体内等医疗事故的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下述可改进的技术问题当液体滴完时,封闭球上端受向下的空气压力,下端受液体向下吸力将出液管口封·死,由于滴壶至针头之间再无容积较大的腔体,换药时,只能通过缠绕滴壶与针头之间的输液软管来挤压封闭球,才有可能使封闭球受新药液作用悬浮起来,其操作不易,且成功率低,使得输液器不易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液器,它具有在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的下方、滴壶的上方设置安全阀,使液体通过安全阀输入到滴壶中,当瓶中的液体滴尽时,安全阀中的悬浮堵头无液体支撑,下降堵住安全阀腔体下端的出口,从而将空气隔离在安全阀悬浮堵头的上方,防止回血或空气进入输液器输入病人体内等医疗事故的发生;当悬浮堵头完全将安全阀下端出口堵死时,只需新药液流下或通过挤压滴壶,即可使悬浮堵头松开,使得本装置具有安全换药,使用安全、易于操作的特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器,包括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腔体和悬浮堵头;所述腔体的上端开设有入口、下端开设有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瓶塞穿刺器、进气管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滴壶连通;所述悬浮堵头设置于腔体中。对上述基础结构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透水隔离层;所述透水隔离层设置于所述腔体中;所述悬浮堵头设置于腔体中,并且处于透水隔离层的下方。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输液软管;所述安全阀的腔体下端与所述输液软管的入口端连接,输液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滴壶连接。又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腔体的下部为透明体;所述悬浮堵头为不透明体。对上述改进方案做出更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腔体的上部为不透明体。对上述方案进行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悬浮堵头外部设置有警示涂层。对上述方案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悬浮堵头呈包括圆台部分和圆锥部分的结构;所述圆台部分与所述圆锥部分同轴设置,圆锥部分的大头端与圆台部分的小头端连接;圆台部分的小头端的直径小于圆锥部分大头端的直径,圆台部分呈中空结构,圆锥部分的小头端处于所述腔体下端的开口中。更加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透水隔离层包括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安全阀的腔体内壁周向均匀布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通过在瓶塞穿刺器、进气管下方、滴壶的上方设置安全阀,使得输液结束时通过悬浮堵头截断输液通道,实现自动停止输液,避免造成回血或空气进入输液器输入病人体内等医疗事故。2.通过采用本装置,能够使病人输液时不必时常观察输液进度,从而保证病人得到充足休息,也可适用于无人看护的情况;并且,采用本装置进行输液,能够将药液瓶中的药液完全滴尽,不会浪费。3.采用本装置后,更换输液瓶时,滴壶以及输液管内无多余空气进入,也无需另行排除。4.采用本装置进行输液,在更换药液瓶时,悬浮堵头易于复位,即使悬浮堵头完全堵死也可以通过挤压滴壶使悬浮堵头松开,从而在新药液的作用下重新悬浮,直至新药液滴尽。因此,本装置具有易于复位、能够安全换药的技术效果。5.当安全阀的下部呈透明体、悬浮堵头外部设置有警示(标识)时,能够在输液完毕时给观察者以明显提示,使得巡查人员在较远处就可视觉判断出输液是否完毕。本技术在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的下方、滴壶的上方设置安全阀,使液体通过安全阀输入到滴壶中,当输液瓶中的药液滴尽时,安全阀中的悬浮堵头无液体支撑,下降堵住安全阀腔体下端的出口,从而将空气隔离在安全阀悬浮堵头的上方,防止回血或空气进入输液器输入病人体内等医疗事故的发生;当悬浮堵头完全将安全阀下端出口堵死时,新药液流下或通过挤压滴壶,即可使悬浮堵头松开,使得本装置具有安全换药,使用安全、易于操作的技术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加工,使用效果,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的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透水隔离层设置于腔体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I-瓶塞穿刺器,2-进气管,3-透水隔离层,4-安全阀的腔体,5-安全阀的悬浮堵头,6-至滴壶的输液软管,7-滴壶,8-至针头的输液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输液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传统的输液器包括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流速调节器、滴壶7、瓶塞穿刺器I、进气管2等。如图I所示,本技术与现有输液器的区别点在于,在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的下方、滴壶的上方设置安全阀,使液体经过安全阀的控制输入到滴壶中。本装置中采用的安全阀包括腔体4和悬浮堵头5。其中,腔体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开口,位于腔体上端的开口与瓶塞穿刺器I、进气管2连通,位于腔体下端的开口与滴壶7连通,悬浮堵头5设置在腔体4中。为防止在药液滴速慢时,出现腔体4中的药液量较大,使得悬浮堵头5受药液浮力作用上浮至腔体4上端并堵住腔体4入口的情况,在腔体4中设置透水隔离层3。将悬浮堵头5设置在腔体4中,并使其处于透水隔离层3的下方。对于透水隔离层3,可以采用网状结构的隔离层,也可以采用如图2中所示的限位块。采用多个限位块,使各个限位块沿安全阀的腔体4的内壁周向均匀布置。滴壶7的上方连接有输液软管6,滴壶的下方连接至针头的输液软管8,对于安全阀设置的具体位置,优选的,将腔体4的下端出口处与输液软管6的入口端连接,输液软管 6的出口端与滴壶7连接。为了使人们更易观察是否药液滴尽,可以将腔体4的下部设置成透明体,将悬浮堵头5设置为不透明体。为了使得观察结果更加精准,可以将腔体4的上部设置成不透明的。为了使得药液滴尽的结果更加清晰,还可以在悬浮堵头5的外部设置警示涂层。对于悬浮堵头5的结构,优选的,采用包括圆台部分和圆锥部分的结构;圆台部分与圆锥部分同轴设置,圆锥部分的大头端与圆台部分的小头端连接;圆台部分的小头端的直径小于圆锥部分大头端的直径,圆台部分呈中空结构,圆锥部分的小头端处于腔体下端的开口中。这样的结构,能够便于药液从悬浮堵头的圆台部分的侧壁流下,并对圆台部分的小头端产生浮力;中空结构,能够使悬浮堵头更易上浮;圆锥部分的小头端处于腔体下端的出口中可以使悬浮堵头始终保持在出口处运动,使得堵塞效果更加可靠。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输液器进行输液时,悬浮堵头5在药液中处于悬浮状态,正常输液时悬浮物悬浮在腔体4的上部不可见,药液输入完毕后悬浮堵头5在下降堵住腔体4的出口,防止多余空气进入输液管输入病人体内以及防止血液回流,同时悬浮堵头5下降时利用外部设置警示涂层提醒病人或护理人员药液输入完毕,可结束输液或换瓶。当换瓶后,悬浮堵头5因堵死而未能自动上浮时,只需挤压滴壶7即可使悬浮堵头5松开,从而悬浮于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器,包括:滴壶、瓶塞穿刺器、进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包括:腔体和悬浮堵头;所述腔体的上端开设有入口、下端开设有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瓶塞穿刺器、进气管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滴壶连通;所述悬浮堵头设置于腔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亚辉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冯亚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