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686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轮椅,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前车架、扶手架、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后轮、前轮均安装在车架上,扶手架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的后部,第二升降臂的一端与前车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的上部铰接,前车架安装在车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侧的中部与车架的上部枢接,前车架的下部与车架的下部之间设有滑移结构,第一升降臂水平设置,且第一升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前车架相铰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水平安装的升降臂技术方案,可大大提升前车架可调节后倾斜的角度,如可以达到45°,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升前车架倾斜角度,使用方便而且省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椅
,具体说是一种轮椅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使用的轮椅,如图1,一般包括车架I、前轮2、后轮3、前车架4、扶手架5、用于调节前车架倾斜角度的第一升降臂6和用于调节扶手架的第二升降臂7,前轮2、后轮3均安装在车架I上,扶手架5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4的后部,第二升降臂7的一端通过一连接段与前车架4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5的上部铰接,前车架4安装在车架I的上面,前车架4由水平架和连接在水平架前端且相互呈直角的前端架构成,车架I由水平架和两端分别连接在水平架前端和后端部的支撑架构成,支撑架的中部设有水平段,第一升降臂6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水平架的前部,另一端铰接在前车架的水平架的中部,第一升降臂6向后倾斜方向设置。如图1,前车架4在不倾斜状态时由支撑架中部的水平段支撑前车架, 此时前车架4的水平架与支撑架中部的水平段呈平面接触支撑状态;如图2,为调节状态,即通过第二升降臂7,经过连接段与前车架4的后部的铰接位为支点,将连在前车架和后车架上的第一升降臂6牵引出升降臂的行程,拉伸出来的第一升降臂6的行程进行对轮椅座架的向后倾斜调整角度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种普通型的安装升降臂对座架调节角度有限,最大只能达到25。而已,且压缩升降臂时颇费力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提升前车架倾斜角度,使用方便而且省力的新型轮椅。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轮椅,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前车架、扶手架、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后轮、前轮均安装在车架上,扶手架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的后部,第二升降臂的一端与前车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的上部铰接,前车架安装在车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侧的中部与车架的上部枢接,前车架的下部与车架的下部之间设有滑移结构,第一升降臂水平设置,且第一升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前车架相铰接。所述前车架的设有弧形杆,车架由水平架、前轮安装架和后侧支撑架及前侧支撑架构成,水平架的前端与前轮安装架的顶端、前侧支撑架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水平架的后部与后侧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前侧支撑架的顶端与后侧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与前车架中部铰接,第一升降臂的一端与车架之水平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前车架的弧形杆铰接,所述滑移结构包括所述弧形杆和水平架。所述水平架上设有供弧形杆移动的限位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由于第一升降臂水平设置,第一升降臂的一端铰接在车架的后部,另一端与前车架铰接,特别是车架在侧面看呈三角架结构,这种水平安装的升降臂技术方案,可大大提升前车架可调节后倾斜角度,即调整后倾斜轮椅座架,角度可调节至高达45°,大大提升及满足了客户对座架的角度需求,而且调整压缩升降臂时能省力,更轻松完成,为更多残疾人带来福音。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轮椅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现有轮椅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轮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轮椅之前车架倾斜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新型轮椅之车架与前车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3、图4,一种新型轮椅,包括车架8、前车架9、前轮10、后轮11、扶手架12、用于调节前车架倾斜角度的第一升降臂13和第二升降臂14,前轮10、后轮11均安装在车架8上,扶手架12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9的后部,第二升降臂14的一端与前车架9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12的上部铰接,前车架9安装在车架8的上面,而且前车架9上侧的中部与车架8的上部通过转轴枢接,枢接即是前车架9以转轴为中心,相对于车架8转动,车架8是固定不动的,在前车架9的下部与车架8的下部之间设有滑移结构,其中第一升降臂13水平设置,第一升降臂13的一端铰接在车架8的后部,另一端与前车架9铰接。如图5,前车架9包括水平架91和连接在水平架前端且相互呈直角的前端架92,水平架91的底面连接有弧形杆93,车架8由水平架81、前轮安装架82和后侧支撑架83及前侧支撑架84构成,水平架81的前端与前轮安装架82的顶端、前侧支撑架84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水平架81的后部与后侧支撑架83的底端固定连接,前侧支撑架84的顶端与后侧支撑架83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与前车架中部铰接,第一升降臂的一端与车架之水平架81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前车架的弧形杆93铰接。在水平架上设有供弧形杆移动的限位块15,限位块15防止弧形杆任何时候脱离水平架81。弧形杆93和水平架81和限位块15 —起构成滑移结构。由于将第一升降臂13平行水平安装在前车架和车架之水平架81的后部之间,通过第二升降臂14后,经过前车架中部的铰接结构为支点,成功牵引第一升降臂13,由水平移动原理可知,能更轻松调节两升降臂,且可调节出座架向后倾斜角度45°,大大满足了客户对更大调节空间的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轮椅,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前车架、扶手架、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后轮、前轮均安装在车架上,扶手架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的后部,第二升降臂的一端与前车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的上部铰接,前车架安装在车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侧的中部与车架的上部枢接,前车架的下部与车架的下部之间设有滑移结构,第一升降臂水平设置,且第一升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前车架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的设有弧形杆,车架由水平架、前轮安装架和后侧支撑架及前侧支撑架构成,水平架的前端与前轮安装架的顶端、前侧支撑架底端固定连接在一起,水平架的后部与后侧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前侧支撑架的顶端与后侧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与前车架中部铰接,第一升降臂的一端与车架之水平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前车架的弧形杆铰接,所述滑移结构包括所述弧形杆和水平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架上设有供弧形杆移动的限位块。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轮椅,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前车架、扶手架、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后轮、前轮均安装在车架上,扶手架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的后部,第二升降臂的一端与前车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的上部铰接,前车架安装在车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侧的中部与车架的上部枢接,前车架的下部与车架的下部之间设有滑移结构,第一升降臂水平设置,且第一升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前车架相铰接。通过本技术所述水平安装的升降臂技术方案,可大大提升前车架可调节后倾斜的角度,如可以达到45°,故本技术可以提升前车架倾斜角度,使用方便而且省力。文档编号A61G5/10GK202682204SQ201220270399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黄锦荣, 黄飞庆, 戴志荣 申请人:广东凯洋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轮椅,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前车架、扶手架、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后轮、前轮均安装在车架上,扶手架的底端铰接在前车架的后部,第二升降臂的一端与前车架的后部铰接,另一端与扶手架的上部铰接,前车架安装在车架上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上侧的中部与车架的上部枢接,前车架的下部与车架的下部之间设有滑移结构,第一升降臂水平设置,且第一升降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前车架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荣黄飞庆戴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凯洋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