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晟廷专利>正文

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5513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5:16
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包括轻质面料书包体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前胸带和后肩带,作为改进:所述的前胸带与后肩带的连接处有一个负荷显示框;所述的负荷显示框正面中部有视窗口,负荷显示框的显示框内上壁处设置有上部开槽;所述的前胸带的前带末端从所述的上部开槽伸入,定位销穿越负荷框沉头孔后依次将测力拉簧的拉簧上端和所述的前胸带固定在负荷显示框体上;所述的测力拉簧的拉簧下端与所述的后肩带末端头相固定;所述的后肩带末端一侧面还粘贴固定连接着红黄蓝显示带基部。通过观察视窗口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段,让学生本人及时了解书包重量是在限定的6公斤之内,或是偏重甚至超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学生用具,特别是指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
技术介绍
为学生减负,是教育部 门喊了多年的口号。有多国专家建议学生书包的重量应为其体重的10%左右,再考虑个体性别差异,作适当波动调整。这就有必要让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一个相对应合理负荷书包。可面对学生沉重的书包,怎样才能时刻了解学生们肩上的书包到底有多重,这是我们每个学生自己很想知道的事,也是学校、家长以及整个社会迫切所关心的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能以最简捷的方法,及时提示学生本人,同时,还能让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家长方便知晓,及时予以提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包括轻质面料书包体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前胸带和后肩带,作为改进所述的前胸带与后肩带的连接处有一个负荷显示框;所述的负荷显示框正面中部有视窗口,负荷显示框的显示框内上壁处设置有上部开槽;所述的前胸带的前带末端从所述的上部开槽伸入,定位销穿越负荷框沉头孔后依次将测力拉簧的拉簧上端和所述的前胸带固定在负荷显示框体上;所述的测力拉簧的拉簧下端与所述的后肩带末端头相固定;所述的后肩带末端一侧面还粘贴固定连接着红黄蓝显示带基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肩带末端另一侧面连同测力拉簧都与所述的负荷显示框的显示框内后壁有间隙可滑动;所述的红黄蓝显示带基部连同显示带蓝段和显示带黄段以及显示带红段都与所述的负荷显示框的显示框内前壁有间隙可滑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测力拉簧的拉力变形量为每公斤重力能拉长测力拉簧总长度16毫米至24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显示带蓝段61和显示带黄段62以及显示带红段63之间的宽度距离均为4毫米至12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轻质面料书包体的限定重量为5. 5至6公斤。当书包较轻或总重量低于限定重量时,只要双手提起前胸带或是双肩扛起书包,观察视窗口所显示的是以显示带蓝段为主;当书包总重量接近于限定重量时,只要双手提起前胸带或是双肩扛起书包,观察视窗口所显示的是以显示带黄段为主;当书包总重量高于限定重量超重时,只要双手提起前胸带或是双肩扛起书包,观察视窗口所显示的是以显示带红段为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观察视窗口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段,让学生本人及时了解书包重量是在限定的6公斤之内,或是偏重甚至超重。同时,还能让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家长方便知晓,及时予以提醒。本技术在负荷显示框内采用红黄蓝显示带基部随着测力拉簧变形而移动的结构方式,构思新颖,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和推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外形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处于高于限定重量超重时,负荷显示框20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侧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处于接近于限定重量时,负荷显示框20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5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本技术处于低于限定重量时,负荷显示框20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7的侧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包括轻质面料书包体10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前胸带11和后肩带12,作为改进所述的前胸带11与后肩带12的连接处有一个负荷显示框20 ;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正面中部有视窗口 66,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上壁25处设置有上部开槽21 ;所述的前胸带11的前带末端16从所述的上部开槽21伸入,定位销30穿越负荷框沉头孔23后依次将测力拉簧55的拉簧上端51和所述的前胸带11固定在负荷显示框20体上;所述的测力拉簧55的拉簧下端52与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头相固定;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一侧面还粘贴固定连接着红黄蓝显示带基部6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另一侧面连同测力拉簧55都与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后壁24有间隙可滑动;所述的红黄蓝显示带基部60连同显示带蓝段61和显示带黄段62以及显示带红段63都与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前壁26有间隙可滑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测力拉簧55的拉力变形量为每公斤重力能拉长测力拉簧55总长度16晕米至24晕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显示带蓝段61和显示带黄段62以及显示带红段63之间的宽度距离均为4毫米至12毫米。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轻质面料书包体10的限定重量为5. 5至6公斤。实施例优选采用测力拉簧55的拉力变形量为每公斤重力能拉长测力拉簧55总长度20毫米。显示带蓝段61和显示带黄段62以及显示带红段63之间的宽度距离均为8毫米。预先将红黄蓝显示带基部60粘贴固定在后肩带12末端一侧面合适位置上,使得负荷显示框20显示轻质面料书包体10的限定重量为6公斤。使用时,将一定量的书本等学习用具放入轻质面料书包体10内,盖好书包盖17并上书包扣18扣上。当书包总重量低于限定重量6公斤,如在5公斤以下时,只要双手提起前胸带11或是双肩扛起书包,左右对称布置的负荷显示框20内每根测力拉簧55受到2. 5公斤重力,观察视窗口 66所显示的是以显示带蓝段61为主。当书包总重量接近于限定重量,达到6公斤左右时,只要双手提起前胸带11或是双肩扛起书包,左右对称布置的负荷显示框20内每根测力拉簧55受到3公斤重力,观察视窗口 66所显示的是以显示带黄段62为主。当书包总重量高于限定重量超重,超过7公斤以上时,只要双手提起前胸带11或是双肩扛起书包,左右对称布置的负荷显示框20内每根测力拉簧55受到3. 5公斤重力,观察视窗口 66所显示的是以显示带红段63为主。通过观察视窗口所显示的不同颜色段,还能让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家长方便了解书包重量是否在限定的6公斤之内,或是偏重甚至超重,及时予以提醒。本技术在负荷显示框20内采用红黄蓝显示带基部60随着测力拉簧55变形而移动的结构方式,构思新 颖,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和推广。权利要求1.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包括轻质面料书包体(10)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前胸带(11)和后肩带(12),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胸带(11)与后肩带(12)的连接处有一个负荷显示框(20);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正面中部有视窗口(66),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上壁(25)处设置有上部开槽(21);所述的前胸带(11)的前带末端(16)从所述的上部开槽(21)伸入,定位销(30)穿越负荷框沉头孔(23)后依次将测力拉簧(55)的拉簧上端(51)和所述的前胸带(11)固定在负荷显示框(20)体上;所述的测力拉簧(55)的拉簧下端(52)与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头相固定;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一侧面还粘贴固定连接着红黄蓝显示带基部(6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另一侧面连同测力拉簧(55)都与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后壁(24)有间隙可滑动;所述的红黄蓝显示带基部¢0)连同显示带蓝段¢1)和显示带黄段(62)以及显示带红段¢3)都与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前壁(26)有间隙可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其特征是所述的测力拉簧(55)的拉力变形量为每公斤重力能拉长测力拉簧(55)总长度16毫米至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拉簧显示负荷高中三年级书包,包括轻质面料书包体(10)以及左右对称布置的前胸带(11)和后肩带(12),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胸带(11)与后肩带(12)的连接处有一个负荷显示框(20);所述的负荷显示框(20)正面中部有视窗口(66),负荷显示框(20)的显示框内上壁(25)处设置有上部开槽(21);所述的前胸带(11)的前带末端(16)从所述的上部开槽(21)伸入,定位销(30)穿越负荷框沉头孔(23)后依次将测力拉簧(55)的拉簧上端(51)和所述的前胸带(11)固定在负荷显示框(20)体上;所述的测力拉簧(55)的拉簧下端(52)与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头相固定;所述的后肩带(12)末端一侧面还粘贴固定连接着红黄蓝显示带基部(6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晟廷
申请(专利权)人:张晟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