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和袖管,衣服本体上设置有领口,袖管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拆卸装置,拆卸装置可将袖管在拆卸装置的位置处进行分离。当患者穿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服装时,可通过拆卸装置将袖管在拆卸装置处轻松分离,从而将患者的胳膊甚至肩膀暴露在外,无需费劲地将袖管撸起,或者甚至将整件衣服脱去。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服装,可协助医护人员更轻松地为病人实施上臂及肩部的治疗和护理,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更换衣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服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适于普遍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具体地涉及一种适于PICC置管的患者穿着的服装。
技术介绍
早期临床上均采用肘部穿刺置管,但是由于手臂的频繁屈伸,极易发生静脉炎、穿刺点炎症、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另外遇到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裸眼盲穿成功率很低。随着医学的发展,各项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 PICC)就是其中一项,它以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体地,PICC置管采用在B超下置管的方法,置管部位在肘上10-20cm左右,由于避开了肘部活动关节,大幅度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导管位置也较隐秘,外形美观,普遍被病员接受。 在PICC置管期间,导管维护十分重要,护理人员时刻都要观察导管局部情况,t匕如,有无红肿、出血、感染、导管脱出、导管移位等,即使在夜间也不列外。但因为患者置管位置比较高,当患者穿着普通式样的衣服,这种普通式样的衣服其袖口无伸缩性,每次观察导管,或者对导管进行换药维护时,都需要将衣袖上卷从而全面暴露导管,这是一件繁琐且不易的事情。特别是当天气比较凉的时候,患者穿衣服较多,要把衣袖卷到肩部确实很不容易,在夜间观察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如果碰到比较结实的患者,其臂膀比较粗壮的时候,普通的衣服袖子根本拉不上,这时,只能解开扣子,脱去整个衣服,露出躯体,才能有效暴露导管,这样操作既麻烦,患者也容易着凉。即使在温暖的季节,患者一天当中要反复将衣袖卷至腋窝那么高的位置也不方便。另外,如果穿刺局部出现异常情况需要治疗的时候,也不能有效暴露治疗区,从而影响了治疗和护理。其次,血液科患者普遍要皮下注射药物,注射部位一般均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故也面临着与上面所述的相同窘境。当患者穿着普通式样的衣服时,将发生以下情况第一,注射部位暴露不良,将影响针头的准确定位;第二,即使勉强将衣袖卷上,衣袖也紧紧地勒在胳膊上方,像扎了一根止血带,导致注射后穿刺点止血不良,甚至出血不止。再次,对于瘫痪、肢体活动不便的患者,在协助其更换衣服时,由于衣袖的限制,导致更换衣服更加困难。针对以上问题,需要对现有的病员服乃至患者日常穿着的衣服进行改良,以更适合患者穿着,方便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服装,特别适于PICC置管的患者穿着。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和袖管,所述衣服本体上设置有领口,所述袖管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两个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优选地,所述拆卸装置的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衣服本体的肩缝处,所述拆卸装置的第二自由端位于所述袖管的袖口处。优选地,所述拆卸装置的第一自由端设置于所述衣服本体的肩缝处除了腋下、平卧位时后肩着力点处以外的任一地方。优选地,所述拆卸装置的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衣服本体的领口处,所述拆卸装置的第二自由端位于所述袖管的袖口处。优选地,所述拆卸装置的第二自由端位于所述袖管的中部。优选地,所述拆卸装置为拉链、纽扣、雌雄搭扣、带子。优选地,所述拉链从所述袖管的袖口方向向所述衣服本体方向打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揭示的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和袖管,所述衣服本体上设置有领口,所述袖管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两个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当PICC置管的患者穿着本技术所揭示的服装时,可通过拆卸装置将袖管轻松打开,从而将患者的胳膊暴露在外,无需费劲地将袖管撸起,或者甚至将整件衣服脱去,极大地方便了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上臂及肩部的治疗和护理。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服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服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衣服本体;11、领口 ;12、肩缝;2、袖管;21、袖口 ;3、拆卸装置;31、第一自由端;32、第二自由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I和袖管2,衣服本体I上设置有领口 11,袖管2上沿着袖管2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拆卸装置3,拆卸装置3可将袖管2在拆卸装置3的位置处进行分离。此处,拆卸装置3沿着袖管2的长度方向设置(即横向设置于袖管2),而非沿着袖管2的宽度方向设置(即纵向设置于袖管2),如此设置,可更大限度地暴露患者的肢体面积。而当拆卸装置3沿着袖管2的宽度方向设置时,因袖管2的宽度有限,患者的肢体暴露面积因此也将受到限制,甚至如果当拆卸装置3的长度到达袖管2的宽度的极限时,最终的结果是将袖管的一部份拆卸下来,使袖管2变短,并不能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I和袖管2,衣服本体I上设置有领口 11,袖管2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拆卸装置3,拆卸装置3可将袖管2进行分离。具体地,拆卸装置3采用拉链,拉链包括两个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自由端31位于衣服本体I的肩缝12处,第二自由端32位于所述袖管2的袖口 21处。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引起穿着者的不适感,第一自由端31避免设置于衣服本体I的肩缝12的腋下处和平卧位时后肩着力点处。除此之外,当第一自由端31设置于衣服本体I的肩缝12处的其它任一地方,均可实现相同的效果,即可通过拉链的打开或关闭实现患者胳膊的暴露或遮挡,从而可轻松地对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治疗或护理。甚至当拉链全部拉开时,可对卧床不起的病人轻松地更换衣服,相比普通款式的衣服没有袖管的束缚,穿脱更加容易,只需将衣服本体I像马夹一样穿好后,将病人的胳膊放入袖管2,最后将袖管2上的拉链拉上,即完成穿着。其中,当拉链的第二自由端32位于袖管2的中部时,一方面可节省拉链的用料;另一方面,不会将袖管2拉开到袖口,只将需要暴露的地方打开,从而起到了一定的保暖作用。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拉链的第一自由端31位于衣服本体I的领口 11处,拉链的第二自由端32位于袖管2的袖口 21处,其余同实施例一。此处,当拉链的第一自由·端31位于衣服本体I的领口 11处时,相比实施例一,不但可打开袖管2,还可以打开衣服本体I的领口 11处,更大面积地暴露了患者的肌肤,适于肩膀以上需要进行护理的患者。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拆卸装置3除了可以采用拉链外,还可以为纽扣、雌雄搭扣、带子等,均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当拆卸装置3采用拉链时,拉链从袖管2的袖口 21方向向衣服本体I方向打开,从而可实现袖管2在拉链处彻底分离。当然,拉链也可从袖管2的衣服本体I方向向袖口21方向打开,此时需要将拉链的止链装置设置于袖口 21的边缘,以防止止链装置阻碍袖管2的完全分离(排除拉链的第二自由端32位于袖管2的中部这种设计情况,因为此时的设计目的本来就在于仅将袖管2的部分进行分离,而非将袖管2完全分离)。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拉链缝合在袖管2上时,拉链的底部应留有足够衬里,以避免拉链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引起患者的不适感。本技术所揭示的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服装,包括相互连接的衣服本体(1)和袖管(2),所述衣服本体(1)上设置有领口(11),其特征在于:所述袖管(2)上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拆卸装置(3),所述拆卸装置(3)包括两个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31)和第二自由端(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永芹,朱霞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