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通过滚轮I和滚轮II安装在轨道I利轨道II上,轨道I和轨道II安装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所述电缆环I自由恳挂在滑动杆上;电缆环II自由悬挂在轨道II下方的倒T形梁上;所述电缆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和电缆环II上,电缆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自动改变电缆的长度,在温室大棚内达到全场地输电,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温室大棚作业环境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输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输电>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温室大棚得到迅速发展,其面积在建国初期不足2万公顷,2007年突破210万公顷,至今已位居世界之首。伴随温室大棚面积的飞速增长,其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止逐步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 兴支柱广业。目前,我国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主要以柴油或汽油为能源,其作业时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容易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污染。随着石油价格的提升,温室大棚内作业的成本也逐渐增加。电能既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一种相对廉价和充足的能源,因此,越来越多的以电为能源的作业机械应用于温室大棚中,如电动松土机、电动移栽机等,通过动力电池或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向这些作业机械提供能量。当通过交流电源提供能量时,温室大棚内作业机械的输电问题成为一大难题。因此,研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廉价的温室大棚输电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交流电源通过本技术向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提供能量,在温室大棚内能够达到全场地输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主要包括滚轮I、滚轮II、电缆、滑动杆、电缆环I、电缆环II、轨道I、轨道II ;所述滑动杆通过滚轮I和滚轮II安装在轨道I和轨道II上,轨道I和轨道II安装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所述电缆环I自由悬挂在滑动杆上,电缆环II自由悬挂在轨道II下方的倒T形梁上;所述电缆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和电缆环II上,电缆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连接。所述电缆环I为圆形封闭环,电缆环II为椭圆形开口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电缆环II自由悬挂在轨道II下方的倒T形梁上,倒T形梁表面非常光滑,电缆通过电缆夹固定在电缆环II上。当电缆受到沿温室大棚长度方向的拉力时,电缆带动电缆环II沿轨道II下方的倒T形梁自由滑动。因此,本技术可根据作业要求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自动改变电缆的长度。电缆环I自由悬挂在滑动杆上,滑动杆表面非常光滑,电缆通过电缆夹固定在电缆环I上。当电缆受到沿温室大棚宽度方向的拉力时,电缆带动电缆环I沿滑动杆表面自由滑动。因此,本技术可根据作业要求在温室大棚宽度方向上自动改变电缆的长度。可见,由于电缆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和电缆环II上,因此电缆不仅可以带动电缆环I沿滑动杆表面自由滑动,而且能够通过电缆环I和滑动杆带动滚轮I和滚轮II沿轨道滚动,进而带动电缆环II沿轨道II下方的倒T形梁自由滑动,因此本技术能够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自动改变电缆的长度,在温室大棚内达到全场地输电。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可根据作业要求自动改变电缆的长度,在温室大棚内能够达到全场地输电。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温室大棚作业环境的要求。附图说明 图I是本技术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的主视图;图中I 一电缆环I,2 一滚轮I,3 一滚轮II,4 一轨道I,5 —电缆,6 —滑动杆,7 一轨道II,8-电缆环II。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主要包括滚轮I (2)、滚轮II (3)、电缆(5)、滑动杆(6)、电缆环I⑴、电缆环II⑶、轨道I (4)、轨道II (7);所述滑动杆(6)通过滚轮I (2)和滚轮II (3)安装在轨道I (4)和轨道II (7)上,轨道I (4)和轨道II (7)安装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所述电缆环I (I)自由悬挂在滑动杆(6)上,电缆环II (8)自由悬挂在轨道II (7)下方的倒T形梁上;所述电缆(5)通过电缆夹(未图示)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I)和电缆环11(8)上,电缆(5) —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连接;所述电缆环I (I)为圆形封闭环,电缆环II (8)为椭圆形开口环。由于电缆(5)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I)和电缆环II⑶上,因此电缆(5)不仅可以带动电缆环I(I)在滑动杆(6)上自由滑动,而且能够通过电缆环I (I)和滑动杆(6)带动滚轮I (2)和滚轮II (3)沿轨道I (4)和轨道II (7)滚动,进而带动电缆环II (8)沿轨道11(7)下方的倒T形梁自由滑动。所以,本技术在温室大棚内可以达到全场地输电。权利要求1.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主要包括滚轮I (2)、滚轮II (3)、电缆(5)、滑动杆(6)、电缆环I (I)、电缆环II (8)、轨道I (4)、轨道II (7);所述滑动杆(6)通过滚轮I (2)和滚轮II (3)安装在轨道I (4)和轨道II (7)上,轨道I (4)和轨道II (7)安装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所述电缆环I(I)自由悬挂在滑动杆(6)上;电缆环II (8)自由悬挂在轨道11(7)下方的倒T形梁上;所述电缆(5)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 (I)和电缆环II⑶上,电缆(5)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环I(I)为圆形封闭环,电缆环II⑶为椭圆形开口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通过滚轮I和滚轮II安装在轨道I利轨道II上,轨道I和轨道II安装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所述电缆环I自由恳挂在滑动杆上;电缆环II自由悬挂在轨道II下方的倒T形梁上;所述电缆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和电缆环II上,电缆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连接。本技术不仅可以根据作业要求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自动改变电缆的长度,在温室大棚内达到全场地输电,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用于温室大棚作业环境的要求。文档编号F16L3/00GK202680105SQ20122033853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杨福增, 刘永成, 王元杰, 孙立江, 徐新星, 陈晨宗, 刘东琴, 蒲应俊, 刘海彬, 陈志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室大棚输电装置,主要包括:滚轮I(2)、滚轮II(3)、电缆(5)、滑动杆(6)、电缆环I(1)、电缆环II(8)、轨道I(4)、轨道II(7);所述滑动杆(6)通过滚轮I(2)和滚轮II(3)安装在轨道I(4)和轨道II(7)上,轨道I(4)和轨道II(7)安装在温室大棚长度方向上;所述电缆环I(1)自由悬挂在滑动杆(6)上;电缆环II(8)自由悬挂在轨道II(7)下方的倒T形梁上;所述电缆(5)通过电缆夹同时固定在电缆环I(1)和电缆环II(8)上,电缆(5)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交流电源连接,另一端与温室大棚内的作业机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福增,刘永成,王元杰,孙立江,徐新星,陈晨宗,刘东琴,蒲应俊,刘海彬,陈志,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