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4741 阅读:450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1-25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秧苗盘,包括一秧苗盘主体,该秧苗盘主体周围利用一周垣界定出一盘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色在于,该盘室设有一分隔壁,以将该盘室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通过将该盘室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以提供两种以上的种子可以于不同的盘室空间分别成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农作用具,尤指一种秧苗盘
技术介绍
一般植物,如蔬菜、花卉或水果等,在插秧种植之前,为确保种子能够长成初步的秧苗。因此会利用一秧苗盘先让种子在适合成长之土壤、养分环境中先长成秧苗。然后再将秧苗提供给农作人士插秧。而先前技术的秧苗盘,如图4所示,通常为一秧苗盘1,周围利用一周垣11以界定出一盘室12,而由于植物通常具有生物特性与属性,而且为符合农作的经济规划,因此植物间并不适合混杂,同时不同植物的育秧环境,例如土壤或养分未必相同。因此,该先前技术的秧苗盘1,只能提供单一植物之育秧。而当有需求两种以上之·育秧时,必须准备充分数量的秧苗盘I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对于秧苗提供的厂商而言,秧苗盘I的数量关系到成本,因此若能减少秧苗盘I的数量,但仍然能够满足农作的需求,将可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先前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秧苗盘,包括一秧苗盘主体,该秧苗盘主体周围利用一周垣界定出一盘室,本技术的特色在于,该盘室空间设有一分隔壁,该分隔壁将该盘室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利用上述结构,由于该盘室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因此能够提供两种以上之种子可以于不同的盘室空间分别成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多个本技术的堆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育秧土壤或养分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先前技术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秧苗盘;11.周垣;12.盘室;2.秧苗盘主体;20.盘室;20A.空间;20B.空间;21.周垣;22.分隔壁;23.抵制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以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秧苗盘,包括一秧苗盘主体2,该秧苗盘主体2周围利用一周垣21界定出一盘室20,而该周垣21的底部设有多个相间隔的抵制块23,该多个抵制块23可以于如图2所示,搭抵于下个秧苗盘主体2的周垣21顶面,而成为堆叠状态。本技术的特色在于该盘室20空间设有一分隔壁22,分隔壁22将该盘室20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20A、20B。如图3所示,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秧苗土壤或养分置放,以提供不同秧苗之育秧。并且,为了提供取用以及能够适用于自动化机械,本技术的该秧苗盘主体2俯视为一矩形,该分隔壁22连接该矩形的两个对称边。 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未于申请前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亦未为公众所知悉,且具有非显而易知性,符合可专利的要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然而,上述所陈,为本技术产业上一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案诉求保护的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秧苗盘,包括一秧苗盘主体,该秧苗盘主体周围利用一周垣界定出一盘室,其特征在于该盘室空间设有一分隔壁,该分隔壁将该盘室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秧苗盘,其特征在于,该秧苗盘主体俯视为一矩形,该分隔壁连接该矩形的两个对称边。专利摘要本技术关于一种秧苗盘,包括一秧苗盘主体,该秧苗盘主体周围利用一周垣界定出一盘室,本技术的特色在于,该盘室设有一分隔壁,以将该盘室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通过将该盘室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以提供两种以上的种子可以于不同的盘室空间分别成长。文档编号A01G9/10GK202680082SQ2012201806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陈海雄 申请人: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秧苗盘,包括一秧苗盘主体,该秧苗盘主体周围利用一周垣界定出一盘室,其特征在于:该盘室空间设有一分隔壁,该分隔壁将该盘室的空间分隔为两个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雄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海亚南繁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4年12月06日 17:13
    秧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