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2289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包括线路母排1-、线路母排2-、线路母排1+、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成Z字型,其中,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的厚度为C,所述连接母排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为A,所述连接母排C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也为A;且B=A+C。这样所述母排从并联模式转换成串联模式时,通过连接母排的安装方式不同,可以很明显的区分两种不同的串联模式,从而避免误操作,杜绝安全隐患,提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配电器件领域,为一种供电系统中的母排,具体来说为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
技术介绍
目前电路的并联模式与串联模式相互转换的方式有断路器或继电器联动、隔离开关切换、更改连接母排位置等方式,其各有各的缺点断路器或继电器联动只能用于中、小电流电路,且成本高、空间尺寸大;隔离开关切换能用于各种场合,但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容易误操作;更改连接母排位置适合于大电流、不经常切换的电路中,但容易误操作。其中, 母排就是指供电系统中,电柜中总制开关与各分路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铜排或铝排。表面有做绝缘处理,主要作用是做导线用。而大型工业设备不同工况下的整流电路不同,很多整流电路需要在并联模式与串联模式间相互切换,以匹配设备的不同工况,为了节省成本及设备安装空间,整流设备往往使用同样的设备,对于大电流且不需要经常切换的电路,往往通过改变设备的连接方式以达到工业设备不同工况下的整流效果。目前在电路结构设计方面,调换连接母排的位置来切换电路连接方式,用并联模式中两根连接母排中的一根来连接电路中两组线路母排中的一组,以实现并联模式到串联模式的切换。这样就会存在两种不同的串联模式,且在实质操作很难区分,容易产生混绕,引起误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其能够避免在该母排从并联模式切换到串联模式时,存在两种难易区分的连接方式,从而避免误操作,杜绝安全隐患,提高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包括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成Z字型,其中, 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A ;所述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B ;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的厚度为C,所述连接母排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为A,所述连接母排C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也为A ;且B=A+C。优选的是,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中,当所述连接母排CBLP和连接母排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当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叠加放置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优选的是,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中,当所述连接母排CBLP和连接母排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或连接母排CBLP单独连接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 优选的是,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中,当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叠加放置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优选的是,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中,当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或连接母排CBLP单独连接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同的是其包括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成Z字型,其中,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A ;所述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B ;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的厚度为C,所述连接母排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为A,所述连接母排C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也为A ;且8=么+(。由于,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A,即当个连接母排两接触面的距离;所述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B,且B=A+C,即两个连接母排叠加在一起后,两连接接触面的距离。这样在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从并联模式转换成串联模式,通过连接母排的安装方式不同,可以很明显的区分两种不同的串联模式,从而避免误操作,杜绝安全隐患,提闻可罪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的电路和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有任何限制。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为了避免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从并联模式切换到串联模式时,存在两种难易区分的连接方式,通过改变连接母排安装尺寸的相互定位关系,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从并联模式转换成串联模式时,通过连接母排的安装方式不同,可以很明显的区分两种不同的串联模式。如图I所示,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包括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_、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成Z字型,其中,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A ;所述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B ;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的厚度为C,所述连接母排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为A,所述连接母排C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也为A ;且B=A+C。需要说明的是,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_、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的记名只是为了方便阐述和说明,不能理解为对具体母排做任何限制。 因此,当所述连接母排CBLP和连接母排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1_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叠加放置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或者,当所述连接母排CBLP和连接母排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1_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或连接母排CBLP单独连接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或者,当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1_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叠加放置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或者,在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中,当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分别连接线路母排I-与线路母排2-和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并联模式; 当连接母排BLP或连接母排CBLP单独连接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时,所述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为串联模式。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从并联模式转换成串联模式,通过连接母排的安装方式不同,可以很明显的区分两种不同的串联模式,从而避免误操作,杜绝安全隐患,提高可靠性。权利要求1.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包括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线路母排I+、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所述连接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串并联转换的母排,包括线路母排1?、线路母排2?、线路母排1+、线路母排2+、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成Z字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线路母排1?与线路母排2+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连接母排BLP和连接母排CBLP的厚度为C,所述连接母排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为A,所述连接母排CBLP的两接触面距离也为A;且B=A+C。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钰周文勇李幼保卡格德尔鲁卡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