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土传病害的木霉菌菌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9201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防治领域的拮抗土传病害的木霉菌菌株,所述木霉菌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ZJSX5003?CGMCC?No.648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木霉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离体对峙病原菌抑制率分别达79.79%、73.68%、72.25%,病原菌孢子存活率均为0.00%,针对黄瓜枯萎病、玉米茎腐病的活体防效分别为85.08%、66.67%,几丁质酶酶活为4.0783U,β-1,3-葡聚糖酶酶活为0.8050U,胞外蛋白酶酶活为4.8503U,抗生性次生代谢物中起拮抗作用的聚酮类、萜烯类和羧酸类占总体比重的44.44%;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木霉菌菌株具有高拮抗性、强专化性的优点,应用该菌株生产的生物农药能够有效防治土传病害,保证农作物、蔬菜产量的稳定增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防治领域,涉及一株木霉菌菌株,尤其涉及一种拮抗土传病害的木霉菌菌株
技术介绍
由于长时期的连年种植某一作物,造成土壤次生盐溃化严重和土传病害为害加剧,导致作物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现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子。植物土传病害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引起土传病害的病原物种类很多(真菌、细菌、线虫、病毒),它们通常侵染植物根部,引起植物根部乃至全株的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中, 土传病原真菌目前已成为农作物、蔬菜稳产、高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以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为例简要概述其造成经济损失,又称玉米青枯病,其分布广、危害重,世界玉米各产区均普遍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 20%,严重时可达50%以上,导致玉米减产20 30%。引起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病原菌是腐霉菌、镰刀菌、干腐菌、炭疽菌和细菌等。再以黄瓜枯萎病为例,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土壤传播、根部侵入的一种维管束病害,一般发病率20% 30%,严重地块达80% 90%,甚至全部毁种,严重影响黄瓜生产产量。因此,为了有效防治土传病害、保证我国农作物、蔬菜产量稳定增长,必然需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拮抗土传病害的木霉菌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木霉菌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ZJSX5003?CGMCC?No.648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艳陈捷曹磊刘志诚李雅乾张倩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