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宾专利>正文

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400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电池芯,各电池芯纵向均布于框架内的容纳槽内,各电池芯的正负极端为接触凸面或接触凹面,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可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所述第二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可有效避免电池内阻的增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其组装或拆卸方便,能大大增加电池模块的装配效率;且可任意更换电池模块中的电池芯,而不破坏电池模块整体的结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特别是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池技术中不管是方型电池芯,还是圆柱型电池芯,其电池芯的正极和负极或者说极耳其连接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由螺丝连接,另一种为焊接。选用螺丝连接或者焊接的原因,是由电池芯的种类与电池芯的材料所決定的,比如一般铅电池芯是采用螺丝连接;而极大部分的锂电池芯连接则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当然单体容量比较大的异型锂电池芯也有使用螺丝连接的。但是标准型号的圆柱型动力电池芯的连接方式,不管是单体使用还是成组使用,它的正负极都会采用传统工艺焊接来解块,虽然其连接比较牢固,能避免电池内阻的增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但是其缺点是不易拆卸,更换和回收,使用成本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个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电池芯,各电池芯纵向均布于框架内的容纳槽内,各电池芯的正负极端为接触凸面或接触凹面,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可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所述第二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正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凸面,框架的上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正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凹面,框架的上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上端的正极端设有接触凹面,其下端的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凸面,框架上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其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第一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对于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上端的正极端设有接触凸面,其下端的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凹面,框架上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其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第二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通过改变电池芯的正负极接触端的结构以及用于串并联电池芯的端板,即电池芯正负极的接触凸面或接触凹面与均设有凹口或均设有凸口的端板压紧连接,从而达到避免电池内阻的增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其组装或拆卸方便,能大大增加电池模块的装配效率,并且可以任意更换电池模块中的电池芯,而不破坏电池模块整体的结构。附图说明图I是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的实施例2示意图。图2是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的实施例3示意图。图3是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的实施例4示意图。图4是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的实施例5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参照图I 4。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包括框架I和若干电池芯2,各电池芯2纵向均布于框架I内的容纳槽内,各电池芯2的正负极端为接触凸面2al或接触凹面2bl,框架I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可将各电池芯2串并联的第一端板3或第二端板4,且所述第一端板3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凸面2al匹配连接的凹口 3a,所述第二端板4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凹面2bl匹配连接的凸口 4b。在电池芯2的壳体正负极端接触面加厚3mm 10mm,并在端部开设有接触凸面2al或接触凹面2bl,接触凸面2al或接触凹面2bl的大小则按电池芯壳体大小来决定,通过外来压力将第一端板3上凹口 3a或第二端板4上凸口 4b与接触凸面2al或接触凹面2bl匹配连接并压紧,使其凸凹接触面不易松动,由于环环扣紧接触面积大,可避免电池芯2内阻增大,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在电池芯2的正极与负极接触面的壳体材料采用磷铜或紫铜,该材料具有理想的导电特性。该结构的电池模块组装和拆卸方便,便于更换电池模块中的电池芯2,且而不容易破坏电池模块整体的结构。实施例2 :参照图I。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所述框架I内各电池芯2正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凸面2al,框架I的上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2串并联的第一端板3,且所述第一端板3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2al匹配连接的凹口 3a。实施例3 :参照图2。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所述框架I内各电池芯2正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凹面2bl,框架I的上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4,且所述第二端板4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2bl匹配连接的凸口 4b。实施例4 :参照图3。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所述框架I内各电池芯2上端的正极端设有接触凹面2bl,其下端的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凸面2al,框架I上端设有将各电池芯2串并联的第二端板4,其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3,第二端板4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2bl匹配连接的凸口 4b,第一端板3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2al匹配连接的凹口3a ο实施例5 :参照图4。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所述框架I内各电池芯2上端的正极端设有接触凸面2al,其下端的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凹面2bl,框架I上端设有将各电池芯2串并联的第一端板3,其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4,第一端板3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2al匹配连接的凹口 3a,第二端板4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2bl匹配连接的凸口4b 0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电池芯,各电池芯纵向均布于框架内的容纳槽内,其特征是各电池芯的正负极端为接触凸面或接触凹面,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可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所述第二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正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凸面,框架的上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正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凹面,框架的上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上端的正极端设有接触凹面,其下端的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凸面,框架上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其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第一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内各电池芯上端的正极端设有接触凸面,其下端的负极端分别设有接触凹面,框架上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其下端设有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二端板,第一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第二端板上设有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电池芯,各电池芯纵向均布于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芯正负极联接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电池芯,各电池芯纵向均布于框架内的容纳槽内,其特征是:各电池芯的正负极端为接触凸面或接触凹面,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可将各电池芯串并联的第一端板或第二端板,且所述第一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凸面匹配连接的凹口,所述第二端板上均设有若干可与接触凹面匹配连接的凸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宾
申请(专利权)人:高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