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3637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变压器的延边切换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要点是:每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支架的圆周上依次固定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过渡电阻;每层定触头系统包括,后相线圈始端定触头、后相线圈中间抽头定触头、中性点定触头和前相线圈末端定触头依次固定在绝缘桶壁上,除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外,其它定触头均有两个定触点,相邻的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与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变压器在不停电状态下改变容量,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
技术介绍
农业用电的负荷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在收获季节负荷最高,用电最多,要求变压器的容量较大,其余季节用电较少,要求变压器的容量较小,由于变压器本身的损耗是随变压器容量的增大而增大的,所以安装调容量变压器可有效地解决这种电能浪费(在变压器大容量时,用电较少,产生的较大损耗)。目前调容量变压器使用的是无励磁调容开关。只能在变压器停电的时候改变变压器的容 量。操作时间长,过程繁琐,同时给用电造成不便。调容变压器有大小两个容量,变压器在大容量时高压侧绕组为角接运行,小容量时为星接运行。低压侧分为I、II、III三段绕组,大容量时I,II绕组并联后再与III绕组串联运行,小容量时三段绕组串联运行。变压器三相高压线圈由三角形接法先切换至延边三角形接法(将每相线圈的中间抽头接成三角形),最后切换至星形接法,可实现有载星角切换(以下称变压器的延边切换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来实现变压器的延边切换法。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高压定触头系统分三层分布在绝缘桶壁的圆周上,高压动触头系统分三层固定在转轴的圆周上,其特征是每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支架的圆周上依次固定主切换动触头、过渡切换动触头、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过渡电阻,过渡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导线将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主切换动触头连接;每层定触头系统包括,后顺序相线圈始端定触头、后顺序相线圈中间抽头定触头、中性点定触头和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末端依次固定在绝缘桶壁上,弧形导电板固定在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末端之间,弧形导电板的长度大于等于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行程,除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外,其它定触头均有两个定触点,相邻的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与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使开关转换的时候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能同时跨接两个相邻的定触点。上述前顺序相、后顺序相线圈是指相邻的两相线圈,前顺序相如是A相,则后顺序相是B相,......,前顺序相如是C相,则后顺序相是A相(或者与其相反,结成反三角型接法)。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图I的A-A剖面图,此时本技术将变压器高压侧接为角接状态。图3是图2状态的电原理图。图4-11是本技术将变压器高压侧线圈由角接依次切换星接时每个状态的示意图,具体是,图4是过渡状态一的示意图。图5是图4状态的电原理图。图6是过渡状态二的示意图。图7是图6状态的电原理图。图8是过渡状态三的示意图。图9是图8状态的电原理图。图10是星接状态示意图。图11是图10状态的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高压定触头系统I分三层分布在绝缘桶壁2的一个圆周上,高压动触头系统3分三层固定在绝缘转轴4的一个圆周上,三层高压定触头系统和三层高压动触头系统每层--对应。以第一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及其对应的定触头系统为例说明本技术参见图 2,该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支架31的圆周上依次固定主切换动触头32、过渡切换动触头33、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34和过渡电阻R,过渡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导线36将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主切换动触头连接;该层定触头系统包括,后顺序相即B相线圈始端定触头11、B相线圈中间抽头定触头12 (在电原理图中的中间抽头是BI)、中性点定触头13和前顺序相即A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端14、末端16依次固定在绝缘桶壁2上,弧形导电板15固定在A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端14、末端16之间,弧形导电板的长度大于等于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行程,除A相线圈末端定触头外,其它定触头均有两个定触点如B相线圈始端定触头11的两个定触点111和112,相邻的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与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使开关转换的时候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能同时跨接两个相邻的定触点。在定触头系统中,第二层的前顺序相为B相,后顺序相为C相;第三层的前顺序相为C相,后顺序相为A相(或者与其相反,结成反三角型接法)。其它与第一层相同。在动触头系统中,第二层和三层的动触头系统与第一层的动触头系统相同。本技术将变压器高压侧由角接(参见图2和3)切换成星接的过程是I、图4中的转轴顺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则将变压器高压侧切换成图5所示的状态;2、图6中的转轴继续顺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则将变压器高压侧切换成图7所示的状态;3、图8中的转轴继续顺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则将变压器高压侧切换成图9所示的状态;4、图10中的转轴继续顺时针旋转适当的角度,则将变压器高压侧切换成图11所示的状态,完成星接。当大容量切换成小容量时,切换顺序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了变压器的延边切换法,这样可以实现变压器在不停电状态下改变容量,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权利要求1. 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高压定触头系统分三层分布在绝缘桶壁的圆周上,高压动触头系统分三层固定在转轴的圆周上,其特征是每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支架的圆周上依次固定主切换动触头、过渡切换动触头、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过渡电阻,过渡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导线将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主切换动触头连接;每层定触头系统包括,后顺序相线圈始端定触头、后顺序相线圈中间抽头定触头、中性点定触头和如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末端依次固定在绝缘桶壁上,弧形导电板固定在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末端之间,弧形导电板的长度大于等于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行程,除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外,其它定触头均有两个定触点,相邻的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与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使开关转换的时候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能同时跨接两个相邻的定触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变压器的延边切换法。本技术的要点是每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支架的圆周上依次固定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过渡电阻;每层定触头系统包括,后相线圈始端定触头、后相线圈中间抽头定触头、中性点定触头和前相线圈末端定触头依次固定在绝缘桶壁上,除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外,其它定触头均有两个定触点,相邻的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与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本技术可以实现变压器在不停电状态下改变容量,且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文档编号H01F29/04GK202678074SQ20122033055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0日专利技术者邹鹏, 栾大力, 贾继莹, 赵悦欣 申请人:辽宁金立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载调容分接开关,高压定触头系统分三层分布在绝缘桶壁的圆周上,高压动触头系统分三层固定在转轴的圆周上,其特征是:每层高压动触头系统包括,动触头支架的圆周上依次固定主切换动触头、过渡切换动触头、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过渡电阻,过渡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导线将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和主切换动触头连接;每层定触头系统包括,后顺序相线圈始端定触头、后顺序相线圈中间抽头定触头、中性点定触头和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末端依次固定在绝缘桶壁上,弧形导电板固定在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的首、末端之间,弧形导电板的长度大于等于与变压器线圈末端相连的定触头滑动接触的动触头行程,除前顺序相线圈末端定触头外,其它定触头均有两个定触点,相邻的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与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之间的距离相对应,使开关转换的时候主切换动触头和过渡切换动触头能同时跨接两个相邻的定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鹏栾大力贾继莹赵悦欣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金立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