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4897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包括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上端设置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隔板;第二腔体内设置分接开关,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切换开关,切换开关通过转盘与第一传动轴相连,第一传动轴下端设置有第一变速器,分接开关通过第二传动轴与其上端的第二变速器相连;第一变速器下端设置有细传动轴,细传动轴穿过隔板并与第二变速器相连;第一腔体内顶部设置有超声波成像仪,超声波成像仪与设置在第一腔体上端右侧的图像处理控制模块电气相连。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大大降低漏油的几率,能实时监测切换开关的动触头及静触头的磨损状并能及时提醒更换,使微小气泡更容易上升,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有载分接开关
技术介绍
有载分接开关,是一种为变压器在负载变化时提供恒定电压的开关装置。其基本原理就是在保证不中断负载电流的情况下,实现变压器绕组中分接头之间的切换,从而改变绕组的匝数,即变压器的电压比,最终实现调压的目的。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在线滤油机是为了解决有载调压开关切换油室内,由于电弧作用,绝缘油极易分解、老化并产生大量的游离碳和金属碎肩等,造成绝缘油击穿电压降低,介电性能变差上述问题研发的产品。它主要用于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绝缘油的过滤。设备能够在变压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根据调压开关的切换情况自动在线滤油,有效去除油中的游离碳、水分、裂化杂质和酸,恢复分接开关油的绝缘强度和性能,提高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大大减少变压器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有载分接开关顶部一般都安装有油枕,油枕的作用是为了使有载分接开关内部可靠地浸入绝缘油中,及时排空有载分接开关油室内可能进入的空气,保证了安全运行,但是实际上油室内产生的气体在大气压及绝缘油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其体积大多极小,不利于气体上升进入油枕。其次,切换开关不断的运动导致内部机械磨损,可能会造成触头间的接触不到位,从而导致触头间的电阻增大,因此会造成触头过热的故障,如不及时发现及更换,会影响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切换开关运行时产生一定的电弧,致使油室中的油质变差,这种油只能在切换开关油室中使用,而不能进入变压器本体。一旦进入会严重影响变压器内部油的色谱分析,即变压器内部故障判断。一般情况下,是由于中心传动轴油封不严引起切换开关油室中的油进入分接开关油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载分接开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有载分接开关,包括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上端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分接开关,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通过转盘与第一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设置有第一变速器,所述分接开关通过第二传动轴与其上端的第二变速器相连;所述第一变速器下端设置有细传动轴,所述细传动轴穿过隔板并与第二变速器相连;所述第一腔体内顶部设置有超声波成像仪,所述超声波成像仪与设置在第一腔体上端右侧的图像处理控制模块电气相连;所述第一腔体上端左侧设置通过柔性管道与油枕相连,所述油枕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油枕内部空气和绝缘油的柔性薄膜,所述油枕上端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置有气栗。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换开关包括动触点及静触点,所述动触点设置于转盘外沿,所述静触点对应设置于第一腔体的内壁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栗为恒压气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变速器和第二变速器的变速比分别为1:50 和 5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变速器及第二变速器的设置,将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的低转高扭转化成高转低扭,这样第一变速器及第二变速器之间就可以用较细的细传动轴进行连接,由于细传动轴的横截面积较第一传动轴及第二传动轴的横截面小很多,因此相应的大大减少了油封面积,也就大大降低漏油的几率;超声波成像仪将监测的含有切换开关的图像数据传输至图像处理控制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控制模块首先使用边缘提取函数将图像的边缘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利用对比函数将动触头及静触头进行识别分离,接着利用比对函数将分离出来的图像和正常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比对函数得出相似百分比,最后使用判断函数判断是否超出正常值,超出正常值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气栗将油枕中空气侧的气压降低,由于绝缘油的重力抵消了空气侧气压的吸引并形成一个平衡,此时第一腔体内的气压降低,因此微小气泡能够扩张快速上升,保证了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运行。综上所述,结构设计合理,大大降低漏油的几率,能实时监测切换开关的动触头及静触头的磨损状并能及时提醒更换,使微小气泡更容易上升,大大提高了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有载分接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第二腔体,2-分接开关,3-细传动轴,4-转盘,5-第一腔体,6-柔性管道,7-油枕,8-柔性薄膜,9-通气管,10-气栗,11-图像处理控制模块,12-超声波成像仪,13-静触头,14-动触头,15-第一传动轴,16-第一变速器,17-第二变速器,18-第二传动轴,19-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包括第一腔体5及第二腔体1,所述第二腔体1上端设置有第一腔体5,所述第一腔体5及第二腔体1之间设置有隔板19 ;所述第二腔体1内设置分接开关2,所述第一腔体5内设置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通过转盘4与第一传动轴15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15下端设置有第一变速器16,所述分接开关2通过第二传动轴18与其上端的第二变速器17相连;所述第一变速器16下端设置有细传动轴3,所述细传动轴3穿过隔板19并与第二变速器17相连;所述第一腔体内5顶部设置有超声波成像仪12,所述超声波成像仪12与设置在第一腔体5上端右侧的图像处理控制模块11电气相连;所述第一腔体5上端左侧设置通过柔性管道6与油枕7相连,所述油枕7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油枕7内部空气和绝缘油的柔性薄膜8,所述油枕7上端设置有通气管9,所述通气管9上设置有气栗1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第一变速器16及第二变速器17的设置,将第一传动轴15及第二传动轴18的低转高扭转化成高转低扭,这样第一变速器16及第二变速器17之间就可以用较细的细传动轴3进行连接,由于细传动轴3的横截面积较第一传动轴15及第二传动轴18的横截面小很多,因此相应的大大减少了油封面积,也就大大降低漏油的几率;超声波成像仪12将监测的含有切换开关的图像数据传输至图像处理控制模块11,所述图像处理控制模块11首先使用边缘提取函数将图像的边缘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利用对比函数将动触头14及静触头13进行识别分离,接着利用比对函数将分离出来的图像和正常图像进行处理,通过比对函数得出相似百分比,最后使用判断函数判断是否超出正常值,超出正常值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气栗10将油枕7中空气侧的气压降低,由于绝缘油的重力抵消了空气侧气压的吸引并形成一个平衡,此时第一腔体5内的气压降低,因此微小气泡能够扩张快速上升,保证了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运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载分接开关,包括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上端设置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分接开关,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通过转盘与第一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轴下端设置有第一变速器,所述分接开关通过第二传动轴与其上端的第二变速器相连;所述第一变速器下端设置有细传动轴,所述细传动轴穿过隔板并与第二变速器相连;所述第一腔体内顶部设置有超声波成像仪,所述超声波成像仪与设置在第一腔体上端右侧的图像处理控制模块电气相连;所述第一腔体上端左侧设置通过柔性管道与油枕相连,所述油枕内设置有用于分隔油枕内部空气和绝缘油的柔性薄膜,所述油枕上端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设置有气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霞王栋俞迎新韩梅梅徐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禹城市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