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此圆铜信号线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绞合形成;一导电护层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采用两层结构具备了轨道交通线路接地系统的电力传输能;同时,提高其强度及硬度,提高其机械物理性能,大幅降低材料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
技术介绍
接地线缆是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接地线,是系统屏蔽、防雷、电气设备等的安全接地线。贯通地线可以使大范围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电气系统各个工作点电势基本保持一致,使系统设备接地安全可靠,消除了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位不平衡电流,实现了对人员和设备的有效可靠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此其采用两层结构具备了轨道交通线路接地系统的电力传输能;同时,提高其强度及硬度,提高其机械物理性能,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此圆铜信号线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绞合形成;一导电护层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表面。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中铝合金导线的直径范围均为Φ0. 10 Φ4. 0_。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导线直径的6倍至8倍。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导线直径的8倍至10倍。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技术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其采用两层结构具备了轨道交通线路接地系统的电力传输的功能特点,满足系统使用要求;将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与作为接地的铝合金绞合导线结合于同一综合接地线缆,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提高其强度及硬度,提高其机械物理性能,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其产品重量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70%,因而大幅降低运输及施工成本;其次,综合接地线缆采用特定的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提高了其抗外界外力损伤的能力,并提高了综合接地线缆柔软性。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技术信号线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铝合金绞合导线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圆铜信号线;2、聚乙烯层;3、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4、第一接地导线层;5、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6、第二接地导线层;7、铝合金导线;8、导电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如附图所示,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1,此圆铜信号线I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I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4,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4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6 ;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7绞合形成;一导电护层8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6表面。上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的直径范围均为Φ0. 10 Φ4. Omm0上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线直径的6倍至8倍。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线直径的8倍至10倍。实施例2 :—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如附图所示,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1,此圆铜信号线I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1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4,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4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6 ;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7绞合形成;一导电护层8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6表面。上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线直径的6倍至8倍。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线直径的8倍至10倍。采用上述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时,其采用两层结构具备了轨道交通线路接地系统的电力传输的功能特点,满足系统使用要求;将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与作为接地的铝合金绞合导线结合于同一综合接地线缆,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提高其强度及硬度,提高其机械物理性能,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其产品重量与同类产品相比降低70%,因而大幅降低运输及施工成本;其次,综合接地线缆采用特定的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的绞合节距,提高了其抗外界外力损伤的能力,并提高了综合接地线缆柔软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I),此圆铜信号线(I)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 ),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 )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I)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4),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4)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6);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7)绞合形成; 一导电护层(8)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6)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中铝合金导线(7)的直径范围均为Φ0. 10 Φ4. Omnin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导线(7)直径的6倍至8倍,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的绞合节距为单根铝合金导线(7)直径的8倍至10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此圆铜信号线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绞合形成;一导电护层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表面。本技术其采用两层结构具备了轨道交通线路接地系统的电力传输能;同时,提高其强度及硬度,提高其机械物理性能,大幅降低材料成本。文档编号H01B9/00GK202677933SQ201220271438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专利技术者王国权, 徐云峰, 陈夏裕, 金春敏 申请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综合接地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用于传输信号的圆铜信号线(1),此圆铜信号线(1)表面包覆有聚乙烯层(2),6根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绞合于所述圆铜信号线(1)表面形成第一接地导线层(4),12根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绞合于所述第一接地导线层(4)表面形成第二接地导线层(6);所述第一铝合金绞合导线(3)和第二铝合金绞合导线(5)均由7根铝合金导线(7)绞合形成;一导电护层(8)包覆于所述第二接地导线层(6)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权,徐云峰,陈夏裕,金春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