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2330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探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沉积物中水合物赋存状态的原位探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半导体控温系统、高压釜、X-CT扫描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与高压釜连通,半导体控温系统设置在高压釜底端,X-CT扫描系统设置在高压釜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实现了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中沉积物颗粒、水、水合物和游离气分布的实时探测。(*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探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沉积物中水合物赋存状态的原位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沉积物中以层状、块状等多种形式产出。从微观角度来看,水合物替代孔隙水形成水合物沉积层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水合物在沉积孔隙中可能悬浮在流体中,也可能接触或胶结沉积物颗粒,这些微观赋存状态对沉积介质的孔隙结构、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地震波、热的传播,从而对水合物的地球物理勘探和资源评价反演手段具有关键影响。现有的水合物微观分布特征大多为假想的理论模式,主要从声学探测技术和热学技术等反演而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新发展的工业型X射线层析扫描技术(X-C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因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探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微观赋存状态。能否在实验室内通过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的模拟来直接观测水合物在沉积孔隙中的微观分布,主要取决于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造。目前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水合物实验室大多采用间接手段推测沉积物中水合物的微观分布,如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采用共振柱装置,研究了“过量气”、“过量水”和“溶解气”等气体供应方式下水合物的声学响应特征,推测他们分别对应水合物胶结沉积物颗粒、水合物接触沉积物颗粒和水合物呈悬浮状态三种微观分布状态;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采用地球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根据获取的声速与水合物饱和度关系得出水合物在固结沉积物中先以悬浮状态生成,随后再胶结沉积物颗粒生成。日本综合产业研究所采用Shimadzu生产的工业型X-CT (SMX-225CTS-SV)尝试研究了高压低温条件下水合物的微观分布,但由于条件所限,仅能根据算法间接获取水合物微观分布特征,仍属于假想模式。采用直接观测手段,直接获取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中水合物的微观分布状态,成为水合物研究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实现了水合物的生成和X射线在线扫描技术的探测,可实时获取水合物生成和分解过程的微观分布状态,对水合物形成机理及其地球物理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半导体控温系统、高压釜、X-CT扫描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与高压釜连通,半导体控温系统设置在高压釜底端,X-CT扫描系统设置在高压釜的两侧。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气瓶、阀门、增压设备、管路,气瓶依次通过阀门,增压设备、管路与高压釜连通。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数据采集器。半导体控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块、控温装置,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块设置在高压釜内并分别与控温装置连接,半导体制冷块的两侧设有散热片。散热片上连接风扇。温度传感器紧贴于样品室底部,监测温度。高压釜包括釜体,釜体顶端设有釜盖,管路穿过釜盖后与釜体连通。釜体的外侧包裹真空隔热层。釜盖上设有O形密封圈。其中高压釜采用特制的铝合金材料和较薄的壁厚,既能承受水合物形成所需要的压力,又能被X射线穿透从而探测其内部样品的结构。X-CT扫描系统包括X射线源、平板探测器,X射线源、平板探测器分别位于高压釜的两侧。可在水合物生成过程中实时进行扫描,获取样品的CT图像。高压釜采用特制的铝合金材料做成,满足耐压和能被X射线穿透的条件,外部一真空隔热层可保证釜内温度稳定;可切换式微米级/纳米级X射线源和高分辨率平板探测器提高了 X-CT的探测精度,最高分辨率可达I μ m。两者的结合可实现水合物生成过程的X-CT原位探测。本技术装置实现了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中沉积物颗粒、水、水合物和 游离气分布的实时探测。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瓶;2.阀门;3.增压设备;4.压力传感器;5. O形密封圈;6.釜盖;7.真空隔热层;8.平板探测器;9.样品;10.X射线源;11.温度传感器;12.风扇;13.半导体制冷块;14.控温装置;15.数据采集器;16.管路;17.散热片;18.釜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半导体控温系统、高压釜、X-CT扫描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与高压釜连通,半导体控温系统设置在高压釜底端,X-CT扫描系统设置在高压釜的两侧。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气瓶I、阀门2、增压设备3、管路16,气瓶I依次通过阀门2、增压设备3、管路16与高压釜连通。管路16上设有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连接数据采集器15。半导体控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11、半导体制冷块13、控温装置14,温度传感器11、半导体制冷块13设置在高压釜内并分别与控温装置14连接,半导体制冷块13的两侧设有散热片17。散热片17上连接风扇12。高压釜包括釜体18,釜体18顶端设有釜盖6,管路16穿过釜盖6后与釜体18连通。釜体18的外侧包裹真空隔热层7。釜盖6上设有O形密封圈5。X-CT扫描系统包括X射线源10、平板探测器8,X射线源10、平板探测器8分别位于高压釜的两侧。当使用时,其具体步骤为(I)量取沉积物样品9装入釜体18内,加入适量的水或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加快水合物生成)溶液,保证液体全部浸润砂粒。(2)将高压釜固定在载物台上,用甲烷气冲洗釜体18,排除釜体18内的空气。(3)选择X射线源10,开启数据采集软件,调整各项扫描参数,开始CT扫描,获取饱水沉积物样品9的CT图像。(4)降温形成水合物。(5)通过数据采集器时时记录反应釜内压力的变化情况,在水合物生成过程中以一定间隔时间多次进行CT扫描,获取反应釜内样品变化前后的数据。(5)对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样品的二维和三维图像。权利要求1.一种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半导体控温系统、高压釜、X-CT扫描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与高压釜连通,半导体控温系统设置在高压釜底端,X-CT扫描系统设置在高压釜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气瓶(I)、阀门(2)、增压设备(3)、管路(16),气瓶(I)依次通过阀门(2)、增压设备(3)、管路(16)与高压釜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管路(16)上设有压力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4)连接数据采集器(15)。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半导体控温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11)、半导体制冷块(13)、控温装置(14),温度传感器(11)、半导体制冷块(13)设置在高压釜内并分别与控温装置(14)连接,半导体制冷块(13)的两侧设有散热片(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片(17)上连接风扇(1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高压釜包括釜体(18),釜体(18)顶端设有釜盖(6),管路(16)穿过釜盖(6)后与釜体(18)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积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沉积物中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的CT原位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控制系统、半导体控温系统、高压釜、X?CT扫描系统,压力控制系统与高压釜连通,半导体控温系统设置在高压釜底端,X?CT扫描系统设置在高压釜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昌岭胡高伟程军业渝光张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