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所述模板板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所述模板板体的两边设有螺栓孔,所述模板板体设有与模板板体形状适配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每两个浇灌孔之间设置1-3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混泥土从浇灌孔倒入并用振动棒振实,去模板后对浇筑孔口的表面进行修整,由于浇筑孔较小,因而用该模板浇筑成的堰墙顶部的形状和内在质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加强筋可以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浇灌模板。
技术介绍
迷宫堰是一种新出现的溢流堰,由于其较常规堰的溢流能力大,已被广泛推广应用。迷宫堰一般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由于迷宫堰的堰墙项部的横断面为一半圆形,现行的模板为两个互相分离的弧形模板,这种弧形模板只能成形出半圆形顶部的下部,其上部的圆弧部分靠手工成形,手工成形出来的堰墙顶部不密实,而且不能保证堰墙项部的水平要求,质量较差。例如专利号为200520029747. 6,公开号为2761687的中国专利“一种迷宫堰异形 模板”。公开了一种迷宫堰异形模板,属于建筑施工用模板。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迷宫堰模板,所成形的迷宫堰墙顶的表面形状和内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迷宫堰异形模板,它包括模板,其特征在于模板为整体模板,其横截面为半圆形,在模板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混凝土孔。此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模板本体问题,导致强度低,且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模板的使用功能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浇灌模板。本技术采用混泥土从浇灌孔倒入并用振动棒振实,去模板后对浇筑孔口的表面进行修整,由于浇筑孔较小,因而用该模板浇筑成的堰墙顶部的形状和内在质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加强筋可以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所述模板板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所述模板板体的两边设有螺栓孔,所述模板板体设有与模板板体形状适配的加强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每两个浇灌孔之间设置1-3根。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加强筋为S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I、本技术采用混泥土从浇灌孔倒入并用振动棒振实,去模板后对浇筑孔口的表面进行修整,由于浇筑孔较小,因而用该模板浇筑成的堰墙顶部的形状和内在质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加强筋可以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采用加强筋的截面为弧形、加强筋为S形,可以增加模板的稳定性和强度。3、本技术采用加强筋为每两个浇灌孔之间设置1-3根;在使用时,可以增加模板的稳定性和强度,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加强筋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模板板体,2、浇灌孔,3、螺栓孔,4、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1,所述模板板体I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I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2,所述模板板体I的两边设有螺栓孔3,所述模板板体I设有与模板板体I形状适配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I根。本技术在使用时,混泥土从浇灌孔2倒入并用振动棒振实,去模板后对浇筑孔口的表面进行修整,由于浇筑孔较小,因而用该模板浇筑成的堰墙顶部的形状和内在质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加强筋4可以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 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1,所述模板板体I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I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2,所述模板板体I的两边设有螺栓孔3,所述模板板体I设有与模板板体I形状适配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I根。本技术中,所述加强筋4为S形。实施例3 —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1,所述模板板体I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I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2,所述模板板体I的两边设有螺栓孔3,所述模板板体I设有与模板板体I形状适配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I根。本技术中,所述加强筋4为S形,所述加强筋的截面为弧形。实施例4 与实施例I、实施例2、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2根。实施例5:与实施例I、实施例2、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3根。权利要求1.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1),所述模板板体(I)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I)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2 ),所述模板板体(I)的两边设有螺栓孔(3 ),所述模板板体(I)设有与模板板体(I)形状适配的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1-3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浇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的截面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浇灌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为S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所述模板板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所述模板板体的两边设有螺栓孔,所述模板板体设有与模板板体形状适配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每两个浇灌孔之间设置1-3根。本技术采用混泥土从浇灌孔倒入并用振动棒振实,去模板后对浇筑孔口的表面进行修整,由于浇筑孔较小,因而用该模板浇筑成的堰墙顶部的形状和内在质量都能达到设计要求,因而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加强筋可以保证模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延长了模板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E02B7/16GK202672106SQ20122034533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李文俊 申请人:李文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浇灌模板,包括模板板体(1),所述模板板体(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模板板体(1)的圆形顶部设有浇灌孔(2),所述模板板体(1)的两边设有螺栓孔(3),所述模板板体(1)设有与模板板体(1)形状适配的加强筋(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为每两个浇灌孔(2)之间设置1?3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俊,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