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768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纺丝组件。导入模块(1)收容于组件壳体(2),热塑性聚合物或单体通过导入模块(1)而被导入组件壳体(2)。在组件壳体(2)内,整流板(3)配置在导入模块(1)的下方,聚合物或单体通过整流板(3)进行整流。整流板(3)由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12)构成,该整流板的空隙率为60-70%。不锈钢纤维(12)为三棱柱形。在组件壳体(2)内,纺丝过滤器(13)配置在整流板(3)的下方,通过纺丝过滤器(13)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过滤。喷丝板(14)配置在纺丝过滤器(13)的下方,从喷丝板(14)排出聚合物或单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热塑性聚合物或单体进行整流、过滤、纺丝的纺丝组件
技术介绍
如日本特开2010-90515号公报所记载,在纺丝组件中,通常在组件壳体中收容导入模块,热塑性聚合物通过导入模块,进入组件壳体。在组件壳体内,滤材配置在导入模块下方,聚合物通过滤材进行过滤和整流。另外,在组件壳体内,纺丝过滤器配置在滤材下方,聚合物通过纺丝过滤器进行过滤,喷丝板配置在纺丝过滤器下方,聚合物被从喷丝板排出。由此,聚合物被纺丝。通过纺丝组件,也可以对热塑性单体进行整流、过滤、纺丝。在这种情况下,滤材的维护是一个重要问题。滤材一般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金属砂或玻璃珠塞满组件壳体,在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几次纺丝后,金属砂或玻璃珠会因此而变脏、受损。因此,需要对金属砂或玻璃珠进行周期性更换,更换时,需要从组件壳体取出金属砂或玻璃珠,然后重新塞满金属砂或玻璃珠,这个操作并不简单。既花费时间,又花费劳力。故存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对金属砂或玻璃珠的代替品进行了长年的研究讨论,发现纺丝组件的金属砂或玻璃珠的整流性能非常重要。当聚合物或单体没有被整流时,即使之后通过纺丝过滤器过滤聚合物或单体,并从喷丝板排出聚合物或单体,也不能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可靠地纺丝。而到目前为止,除金属砂或玻璃珠以外,没有发现整流性能与之相匹敌的代替品,故现状为依然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在组件中塞满金属砂或玻璃珠。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平5-253418号公报中,提出了将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作为过滤器使用的方案。本技术着眼于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进行了研究及反复实验,其目的在于在纺丝组件中不需要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解决其维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导入模块收容于组件壳体,热塑性聚合物或单体通过导入模块而被导入组件壳体。在组件壳体内,整流板配置在导入模块的下方,聚合物或单体通过整流板进行整流。整流板由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构成,该整流板的空隙率为60-70%。不锈钢纤维为三棱柱形。在组件壳体内,纺丝过滤器配置在整流板的下方,通过纺丝过滤器对聚合物或单体进行过滤。喷丝板配置在纺丝过滤器的下方,从喷丝板排出聚合物或单体。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整流板具有l_2mm的厚度。不锈钢纤维为直线状且长度为l-4mm,该不锈钢纤维的截面呈大致正三角形,一边长度为30-100 μ m。纺丝过滤器是由以无纺布状层叠的不锈钢线形成的。在组件壳体内,将多孔板配置在纺丝过滤器与喷丝板之间,纺丝过滤器和多孔板相重合而被多孔板支承。附图说明图I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纵截面图㈧、横截面图⑶以及立体图(C)。图2是图I的整流板的截面图(A)以及说明图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I示出本技术的纺丝组件。在该纺丝组件中,导入模块I收容于组件壳体2,热塑性聚合物通过导入模块I而被导入组件壳体2。在组件壳体2内,整流板3配置在导入模块I的下方,通过整流板3对聚合物进行过滤、整流。组件壳体2由本体4和上盖5组成,本体4具有环状座面6。整流板3为圆盘状,插入本体4,并与环状座面6相卡合。 导入模块I具有圆锥面7和圆筒面8。多个突起9以设有角度间隔的方式围绕圆筒面8形成并从圆筒面8突出。导入模块I插入本体4,在本体4和圆筒面8之间形成有环状空隙10。各突起9与整流板3相重合,整流板3被夹于突起9和环状座面6之间。从而,导入模块I和整流板3被环状座面6支承。之后将上盖5重合于本体4,本体4被上盖5闭合。在上盖5形成有导入口 11,利用齿轮泵输送聚合物并将其从导入口 11导入。从而,聚合物通过导入模块I而沿其圆锥面7流动,并通过环状空隙10导入本体4。进而,聚合物通过整流板3,被整流板3进行过滤、整流。如图2所示,整流板3由紧密层叠且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 、八% 7 了^八)12构成。其空隙率是60-70 %。不锈钢纤维12是三棱柱形。整流板3的厚度为l_2mm。不锈钢纤维12是直线状,长度为l-4mm。其截面呈大致正三角形,一边长度为30-100 μ m。在组件壳体2内,纺丝过滤器13配置在整流板3的下方,聚合物通过纺丝过滤器13进行过滤,喷丝板14配置在纺丝过滤器13的下方,聚合物从喷丝板14排出。由此对聚合物进行纺丝。纺丝过滤器13由层叠为无纺布状的不锈钢线构成。在组件壳体2内,多孔板15配置在纺丝过滤器13和喷丝板14之间,纺丝过滤器13与多孔板15相重合而被多孔板15支承。进而,在组件壳体2的本体4形成有环状座面16,多孔板15与环状座面16相卡合而被环状座面16支承。从而,聚合物在过滤后,通过多孔板15而从喷丝板14排出。纺丝过滤器13与以往的纺丝过滤器相同。多孔板15和喷丝板14也与以往的多孔板和喷丝板相同。在该纺丝组件中,虽然通过整流板3对聚合物进行过滤、整流,但其整流性能更为重要。专利技术人以高整流性能为目的,反复进行研究和实验。在其实验中,首先对不锈钢纤维12使用三棱柱形的不锈钢纤维,将其紧密层叠并进行烧结。进而将其空隙率提高至60-70%。整流后,通过纺丝过滤器13对聚合物进行过滤,并从喷丝板14取出聚合物,其结果是能够对聚合物进行可靠地纺丝。从而明确了整流板3具有高整流性能。整流板3具有可与金属砂或玻璃珠相匹敌的整流性能。整流板3的整流性能高的原因被认为是在于60-70%的空隙率。其空隙率相当高。因此,聚合物通过空隙时,容易与不锈钢纤维12相碰。这被认为是整流性能高的原因。另夕卜,不锈钢纤维12是三棱柱形也被认为是整流性能高的原因。三棱柱形的不锈钢纤维12分别形成三个顶角(頂縁),每个顶角都是锐角。其结果是,当聚合物碰到不锈钢纤维12时,聚合物的凝胶被各个顶角分散,容易被整流。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认为即使空隙率超过70%整流性能也不会有问题,但整流板3的强度会出现问题,从技术角度难以制造这种整流板3。相反,虽然能够制造低空隙率的整流板3,但存在整流性能受损的问题。而如果空隙率超过60%,则能够由此而保持整流性能。其整流性能相当高,可以匹敌于金属砂或玻璃珠,具有实用价值。这些都通过实验验证过。因此,图I的整流板3的空隙率选定在60-70%。整流板3的厚度也被认为与整流性能有关,如果厚度为l_2mm,则整流性能没有问题。这也通过实验得以确认。如果厚度为1_2_,则在技术方面制造整流板3也不困难。不锈钢纤维12是直线状,如果长度为l_4mm,则其整流性能高,不存在问题,这也已经通过实验得以确认。不锈钢纤维12的截面呈大致正三角形,如果一边长度为30-100 μ m,则其整流性能高,不存在问题,这也已经通过实验得以确认。当不锈钢纤维12为三棱柱形时,籍由其三角形截面形成所谓的桁架(卜9 7 )结构,能够获得大的强度。从而,本纺丝组件中不需要使用金属砂或玻璃珠,且不存在维护的问题。与金属砂或玻璃珠同样地需要周期性更换整流板3,当更换整流板3时,首先利用外盖5打开本体4。然后从本体4中抽出拆下导入模块I。之后,从本体4取出拆下整流板3,并将新的整流板3插入本体4。之后,将导入模块I插入本体4,并利用外盖5关闭本体4即可。由此能够更换整流板3。该操作很简单。不需要像以往的纺丝组件那样,暂时取出金属砂或玻璃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入模块,其收容于组件壳体且将热塑性聚合物或单体导入所述组件壳体;整流板,其由紧密层叠并进行了烧结的不锈钢纤维构成,该整流板的空隙率为60?70%,所述不锈钢纤维为三棱柱形,在所述组件壳体内,所述整流板配置在所述导入模块的下方,对所述聚合物或单体进行整流;纺丝过滤器,在所述组件壳体内,所述纺丝过滤器配置在所述整流板的下方,对所述聚合物或单体进行过滤;以及喷丝板,在所述组件壳体内,所述喷丝板配置在所述纺丝过滤器的下方,并将所述聚合物或单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武李靖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渡边过滤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