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丰亮专利>正文

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255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底座,清洁腔,清洁腔下方的过滤腔,过滤腔内部的虑笼和滤料,过滤腔外部的检修口,过滤腔下方的积灰腔,积灰腔下方的排灰口,连接积灰腔的总进气口,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出气口上的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过滤腔的构造,结构简单,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进行过滤腔的清洗及滤料的更换,提高了运行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道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上的环境问题正在逐年的恶化,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及细微颗粒物,其中PM2. 5由于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容易进入人体的肺部,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影响最大。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 5监测指标。滤袋除尘器具有投资省,占地面积小,过滤面积大,工作性能稳定,净化效率高,使用可靠,回收的干烟尘便于综合利用,有效地保护了环境,是一种性能好,能满足 当前环保法的要求,可信赖的高效除尘装置。但是由于工业上排放的尾气温度较高,具有酸碱腐蚀等原因,袋式除尘器的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滤袋以保证除尘效果,影响了除尘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道除尘装置,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进行过滤腔的清洗及滤料的更换,提高了运行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底座,清洁腔,清洁腔下方的过滤腔,过滤腔内部的虑笼和滤料,过滤腔外部的检修口,过滤腔下方的积灰腔,积灰腔下方的排灰口,连接积灰腔的总进气口,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出气口上的风机,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腔中间有一隔板,将过滤腔分成左过滤腔和右过滤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总进气口上安装有一换向阀,换向阀连通左进气口和右进气口,分别与积灰腔的左右两部分相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滤笼采用金属框架,滤料的成分为玄武岩纤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检修,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进行过滤腔的清洗及滤料的更换,提高了运行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双道除尘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清洁腔,2、左过滤腔,3、右过滤腔,4、积灰腔,5、排灰口,6、检修口,7、总进气口,8、左进气口,9、右进气口,10、换向阀,11、出气口,12、风机,13、隔板,14、虑笼,15、滤料,16、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I 一种双道除尘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7,底座16,清洁腔1,清洁腔下方的过滤腔,过滤腔内部的虑笼14和滤料15,过滤腔外部的检修口 6,过滤腔下方的积灰腔4,积灰腔下方的排灰口 5,连接积灰腔的总进气口 7,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 11,出气口上的风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中间有一隔板13,将过滤腔分成左过滤腔2和右过滤腔3。进一步的,所述总进气口 7上安装有一换向阀10,换向阀连通左进气口 8和右进气口 9,分别与积灰腔4的左右两部分相通。进一步的,所述滤笼14采用金属框架,滤料15的成分为玄武岩纤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7),底座(16),清洁腔(1),清洁腔下方的过滤腔,过滤腔内部的虑笼(14)和滤料(15),过滤腔外部的检修口 ¢),过滤腔下方的积灰腔(4),积灰腔下方的排灰口(5),连接积灰腔的总进气口(7),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11),出气口上的风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中间有一隔板(13),将过滤腔分成左过滤腔(2)和右过滤腔(3)。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进气口(7)上安装有一换向阀(10),换向阀连通左进气口(8)和右进气口(9),分别与积灰腔(4)的左右两部分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笼(14)采用金属框架,滤料(15)的成分为玄武岩纤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底座,清洁腔,清洁腔下方的过滤腔,过滤腔内部的虑笼和滤料,过滤腔外部的检修口,过滤腔下方的积灰腔,积灰腔下方的排灰口,连接积灰腔的总进气口,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出气口上的风机。本技术采用双过滤腔的构造,结构简单,能够在不停机的状态下进行过滤腔的清洗及滤料的更换,提高了运行效率。文档编号B01D46/30GK202666600SQ20122025070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郭丰亮 申请人:郭丰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道除尘装置,包括:壳体(17),底座(16),清洁腔(1),清洁腔下方的过滤腔,过滤腔内部的虑笼(14)和滤料(15),过滤腔外部的检修口(6),过滤腔下方的积灰腔(4),积灰腔下方的排灰口(5),连接积灰腔的总进气口(7),连接清洁腔的出气口(11),出气口上的风机(12),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中间有一隔板(13),将过滤腔分成左过滤腔(2)和右过滤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丰亮
申请(专利权)人:郭丰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