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223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于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处设有升降装置,而升降装置包括有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及连动机构,其中传动装置设有导螺杆及导螺杆两侧处所螺接的连动机构的滑移座,且各滑移座上枢设有呈相互交叉错开状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并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相对于滑移座的另一侧处枢设有底座,当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的导螺杆转动时,可带动各滑移座作相对向内或向外线性位移,并连动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便以底座为轴心呈一旋动,使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处向上或向下位移,即可作不同仰角变化模拟出道路坡度的情境,进而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尤指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处设有升降装置,并由升降装置的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的导螺杆转动,使连动机构连动脚踏平台的座体作仰角变化模拟出道路坡度的情境,进而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
技术介绍
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使现代人普遍存在有运动量不足的现象,导致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及体能欠佳等文明病机会大增,惟有经常运动,强化心肺功能才可保持最佳的体适能状况,加上现代人对于日常健康休闲与运动相对的重视,使得健身器材已由健身中心逐渐普及到一般的家庭中使用。再者,健身器材中又以电动跑步机最为普遍,并由电动跑步机可调式的跑步带速度与斜坡仰角度,可以进行心肺耐力训练,近年来更为医界所广泛运用于对患者的体适能测试与复健功能,而跑步机斜坡仰角度调整以驱动源判断可分为手动式与电动式,并依机构配置方式可分为前仰角与后仰角的调整,其中前仰角调整可分为线性调整、绞接角调整与悬臂绞接调整,此种仰角控制的功能,目的是在让使用者在跑步时能够模拟出上下坡的情境。然而,现今跑步机的前仰角调整动作原理是在跑步机前端加上一个仰角控制马达,并由马达转动时带动轴心伸长或变短来改变跑板的仰角,或是可利用扶手机构两侧处的内、外滑套作相对伸长或变短的线性调整,此种调整机构设计上大多利用交叉连杆设计,并于交叉连杆交叉处穿设有轴心,当马达带动螺杆呈一转动时,可由螺杆两侧处所枢接的滑座带动交叉连杆上下两侧处以轴心作相对向内或向外位移来改变跑板的仰角,但因交叉连杆向上位移距离越高,其交叉连杆上下两侧处更为接近,使交叉连杆容易受到构件方向与位置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增加向上位移的高度距离,当使用者在跑步时亦容易因交叉连杆支撑力不足造成跑步机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或偏摆的问题,整体结构相当的不稳定,则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重新设计来加以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跑步机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新型诞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处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及连动机构,当动力装置驱动传动装置的导螺杆转动时,可带动连动机构所螺接的各滑移座作相对向内或向外线性位移,并连动各滑移座上所枢设呈相互交叉错开状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便以底座为轴心呈一旋动,而使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处向上或向下位移,且因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交叉处没有穿设轴心不会受到构件方向与位置的限制,可有效增加升降装置位移的高度距离,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跑步时可依个人需求作不同仰角变化模拟出各种道路不同坡度的情境,进而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为达此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包括有脚踏平台及升降装置,其中该脚踏平台具有座体,并于座体一侧处设有能够调整座体仰角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及连动机构,动力装置具有位于脚踏平台的座体处的基座,且传动装置设有供动力装置驱动呈一转动的导螺杆,而连动机构设有至少二个分别螺接于导螺杆两侧处作相对向内或向外线性位移的滑移座,且各滑移座上分别枢设有呈相互交叉错开状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相对于滑移 座的另一侧处枢设有底座。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中该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的两边处设有相对的轴部,基座两侧处设有轴柱,该两轴部供基座两侧处的轴柱活动枢接于其上呈一预定角度旋动,并于座体相对于轴部的另一侧处设有具至少一个滚轮组的支撑架体。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中该脚踏平台的座体一侧处设有固定部,且座体相对于固定部的另一侧处设有具至少一个支撑脚的支撑架体,而升降装置中的动力装置由基座结合于固定部上,并于连动机构的底座两侧处设有滚轮组。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中该升降装置中的动力装置基座中央处设有供马达结合定位的定位部,且马达进一步利用减速机构连结带动于传动装置的导螺杆。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中该升降装置中的动力装置基座底部设有至少一个供连动机构的各滑移座线性位移的导轨部。所述的健身器材升降装置,其中该动力装置的导轨部具有一水平滑轨,并于连动机构的滑移座顶部设有供滑轨活动嵌卡的轨槽。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中该升降装置中的传动装置导螺杆两侧处形成有不同螺纹方向的外螺纹,并于连动机构的各滑移座中央处横向形成有螺接于导螺杆上的螺孔。所述的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其中该升降装置中的连动机构滑移座底部利用轴柱分别枢接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一侧处的轴孔内,且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另一侧处的轴孔则枢接于底座上的轴柱呈一定位。本技术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可有效增加升降装置位移的高度距离,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跑步时可依个人需求作不同仰角变化模拟出各种道路不同坡度的情境,进而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调整前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调整中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调整后的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调整前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调整后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脚踏平台;11_座体;111-轴部;1111-轴孔;112_支撑架体;1121_滚轮组;1122_支撑脚;113-固定部;2_升降装置;21_动力装置;211_基座;2111-定位部;2112_轴柱;212-马达;213_导轨部;2131_滑轨;22_传动装置;221_导螺杆;2211_外螺纹;23_连动机构;231-滑移座;2310_螺孔;2311_轨槽;2312_轴柱;232-第一连杆;2321-轴孔;2322-轴孔;233_第二连杆;2331_轴孔;2332_轴孔;234_底座;2341_轴柱;2342_滚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现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I、图2、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有脚踏平台I及升降装置2,故就本案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脚踏平台I具有呈框架型式的座体11,并于座体11上设有跑步带及可带动跑步带呈一循环位移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其座体11 一侧的两边处设有相对的轴部111,且两轴部111间枢设有可调整座体11前仰角或后仰角的升降装置2,而座体11相对于轴部111的另一侧处则设有支撑架体112,且支撑架体112的底部两侧处设有至少一个滚轮组1121。该升降装置2包括有动力装置21、传动装置22及连动机构23,其中动力装置21具有基座211,并于基座211中央处设有一可供马达212结合定位的定位部2111,且基座211底部位于定位部2111侧边处设有至少一个具水平滑轨2131的导轨部213,而传动装置22设置于基座211的定位部2111下方处,并于传动装置22设有可进一步利用减速机构(图中未示出)与马达212连结的导螺杆221,即可由马达212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器材的升降装置,包括有脚踏平台及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踏平台具有座体,并于座体一侧处设有能够调整座体仰角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有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及连动机构,动力装置具有位于脚踏平台的座体处的基座,且传动装置设有供动力装置驱动呈一转动的导螺杆,而连动机构设有至少二个分别螺接于导螺杆两侧处作相对向内或向外线性位移的滑移座,且各滑移座上分别枢设有呈相互交叉错开状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再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相对于滑移座的另一侧处枢设有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正成
申请(专利权)人:涵永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