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21509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空间遥操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操作者、地面控制中心、空间系统,以及上、下行信道。其中,地面控制中心构建空间系统模型,并对上行时延进行实时预测;根据模型的同步仿真状态生成空间机器人的遥控指令,同时接收并处理空间系统的反馈状态,根据反馈状态对遥控指令进行修正。该方法通过在地面构建空间系统的等效模型,对空间系统进行同步仿真;并根据同步仿真状态自动生成遥控指令,通过对等效模型的同步控制完成对空间机器人的自动控制。相比传统空间遥操作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地面系统的决策取代了传统模式对空间系统或对操作者决策的依赖,兼顾了空间操作任务实时性和鲁棒性的双重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间遥操作控制模式
,具体为基于地面集成的空间系统模型获取空间机器人同步模拟状态,实施连续、实时遥操作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空间遥操作技术通过地面操作者操纵在轨空间机器人完成空间操作任务,是地面操作者智能和行为向空间延伸和拓展的有力手段。1967年美国的Surveyor III月球登陆器成功完成了月球表面土壤采集及力测量任务,成为人类应用空间机器人遥操作技术的首例。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对空间遥操作技术的研究主要停留于理论层面,期间T. Sheridan,L. Penin和M. Spong等人的工作具有代表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新的空间操作任务需求不断涌现,以及遥操作相关关键技术相继突破,空间遥操作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国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在轨试验,包括以日本的工程试验星7号、美国的轨道快车等为代表 的近地轨道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遥操作试验,以德国的Rotex和R0KVISS等为代表的宇航舱内空间机械臂遥操作试验,和以美国的“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等为代表的行星表面巡视勘察试验等。我国也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进行相关研究,陆续构建了空间遥操作验证系统,开展了地面模拟验证试验。业已开展的在轨试验为空间遥操作技术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多种技术特点鲜明的控制模式,主要包括自主、遥编程和主从等3类。上述三类传统遥操作控制模式或是将决策环节置于空间机器人(自主遥操作),由于空间机器人有限的智能水平降低了遥操作的鲁棒性;或是将决策环节置于操作者(遥编程遥操作和主从遥操作),由于操作者有限的响应速度降低了遥操作的实时性;因此均不能同时满足遥操作高鲁棒性和强实时性的双重要求,这是传统遥操作控制模式的主要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其基本思想是在地面构建空间系统的等效模型,对空间系统进行同步仿真;地面系统根据同步仿真状态自动生成遥控指令,通过对等效模型的同步控制完成对空间机器人的自动控制,从而既将操作者从机器人执行闭环中分离出来以提高实时性,又依靠地面系统的智能弥补空间机器人自主能力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包括操作者、地面控制中心、空间系统,以及上、下行信道;所述操作者在线监督遥操作过程,并在必要时对遥操作实施干预;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在地面构建空间系统的等效模型,并对上行时延进行实时预测;根据等效模型的同步仿真状态生成空间机器人的遥控指令,同时接收并处理空间系统的反馈状态,根据反馈状态对遥控指令进行修正;为操作者的监督提供视觉信息,为操作者的必要干预提供人-机接口;所述空间系统,包括空间机器人和空间环境,空间机器人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完成操作任务;所述上、下行信道,用于沟通地面控制中心和空间系统的联系。进一步的,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包括(I)遥控指令终端,根据同步控制器输出的空间系统同步仿真状态和控制指令修正数据生成空间系统及其模型的实时控制指令,并为操作者干预遥操作过程提供人-机接Π ;(2)同步控制器,用于构建空间系统模型,实时预测上行时延,接收遥控指令终端输出的实时控制指令和经下行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空间系统反馈状态,生成空间系统的同步仿真状态和控制指令的修正数据;(3)下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并处理空间系统反馈状态,即对遥测和数传数据进行解析,获取空间系统实际状态;(4)监控显示模块,根据下行数据处理模块输出的空间系统实际状态,生成空间系统真实在轨视觉信息;根据同步控制器输出的空间系统同步仿真状态,生成空间系统模型的同步仿真视觉信息;为操作者监督遥操作过程提供界面和依据。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控制器包括(I)空间系统模型,包括空间机器人模型和空间环境模型两部分,用于生成空间系统的同步仿真状态;(2)上行时延预测模块,用于建立空间遥操作天地回路的上行时延状态模型,预测未来上行时延值;(3)反馈控制器,用于根据同步仿真状态和反馈真实状态之间的误差,计算遥操作实时控制指令的修正数据。一种同步控制遥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操作者启动任务,开始同步控制遥操作;步骤二,地面控制中心建立空间系统模型;步骤三,地面控制中心实时预测上行时延值,生成与空间机器人接收指令近似同相的同步控制指令,以及驱动空间机器人运动的遥控指令;步骤四,空间系统模型接收并执行同步控制指令,生成与空间系统实际状态近似同相的同步仿真状态;步骤五,空间机器人接收并执行遥控指令,生成并反馈空间系统实际状态;步骤六,地面控制中心根据空间系统反馈的实际状态,生成实际空间系统虚拟场景;根据空间系统模型输出的同步仿真状态,生成空间系统的同步虚拟场景;步骤七,操作者根据实际空间系统虚拟场景和空间系统的同步虚拟场景在线监督遥操作过程,实施必要干预;步骤八,地面控制中心根据同步仿真状态和空间系统反馈的实际状态,生成遥控指令的修正量,返回至步骤三。上述空间遥操作系统及方法通过空间系统模型对实际空间系统的同步仿真,自动生成遥控指令,并根据模型的同步仿真状态和系统的真实反馈状态修正遥控指令,从而用对地面系统的决策取代传统遥操作模式对空间系统或对操作者决策的依赖,克服了传统遥操作控制模式的不足,实现了空间操作任务实时性和鲁棒性的统一。附图说明图I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图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同步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图。图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同步控制遥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同步控制遥操作方法的应用对象——平面三自由度串联连杆空间操作臂的基本构型。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空间遥操作上行时延的测量值。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应用非高斯自回归模型预测方法获得的空间遥操作上行时 延预测结果。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应用同步控制遥操作控制方法获得的空间操作臂末端执行器位置误差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包括操作者、地面控制中心、空间系统,以及上、下行信道。操作者为实际操作人员,其在线监督遥操作过程;当空间系统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偏差较大,或者系统状态存在较大风险,或者发生其它操作错误时,操作者通过遥控指令终端和上行信道向空间系统发送操作暂停指令,从而对遥操作过程实施必要的在线干预。所述地面控制中心通过在地面构建空间系统的等效模型,并对上行时延进行实时预测,从而实现对空间系统的同步仿真;根据等效模型的同步仿真状态生成空间机器人的遥控指令,同时接收并处理空间系统的反馈状态,根据反馈状态对遥控指令进行修正;为操作者的监督提供视觉信息,为操作者的必要干预提供人-机接口。所述空间系统,包括空间机器人和空间环境,空间机器人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完成操作任务;所述上、下行信道,用于沟通地面控制中心和空间系统的联系。其中地面控制中心具体包括(I)遥控指令终端,根据同步控制器输出的空间系统同步仿真状态和控制指令修正数据生成空间系统及其模型的实时控制指令,并为操作者干预遥操作过程提供人-机接Π ;(2)同步控制器,用于构建空间系统模型,实时预测上行时延,接收遥控指令终端输出的实时控制指令和经下行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的空间系统反馈状态,生成空间系统的同步仿真状态和控制指令的修正数据;(3)下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控制遥操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者、地面控制中心、空间系统,以及上、下行信道;所述操作者在线监督遥操作过程,并在必要时对遥操作实施干预;所述地面控制中心在地面构建空间系统的等效模型,并对上行时延进行实时预测;根据等效模型的同步仿真状态生成空间机器人的遥控指令,同时接收并处理空间系统的反馈状态,根据反馈状态对遥控指令进行修正;为操作者的监督提供视觉信息,为操作者的必要干预提供人?机接口;所述空间系统,包括空间机器人和空间环境,空间机器人用于执行控制指令,完成操作任务;所述上、下行信道,用于沟通地面控制中心和空间系统的联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天健黄学祥谭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二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