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新专利>正文

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3405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由载体、轨道、滑动块、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第1轮齿增距叶片、滚轮式轮齿、回位弹簧、增距杠杆、增距滚轮、增距滚轮支架、限位滚轮支架、滚轮、第2轮齿增距叶片、轮齿固定轴、轴承座、轮齿角度定位齿轮、叶片式轮齿组成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驱动齿轮滚轮式轮齿做功时在各部分配合下旋转的角度和扭矩力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扭矩力和旋转角度,传动齿轮叶片式轮齿做功时能在滚轮式轮齿间滑动,增大了旋转角度,使两齿轮啮合做功时机械效率等于1、使有用功的输出效率提高至新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固有的结构形式,齿轮啮合等造成的无用功较多,使得齿轮机械在使用中的机械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 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以串齿组合式新构造形式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包括电器电路部分等结构组成的一种新型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提高齿轮啮合等的机械效率,即有用功与总功之比的更高提升,进而实现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能自循环做功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驱动齿轮(也称小齿轮)和传动齿轮(也称大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组成包括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第I部分轮齿,通过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设置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载体I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的两端;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第2部分轮齿,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所述载体I包括安装在载体I上的第I段轨道固定槽2内的第I段轨道8,安装有第I滑动块12,所述第I滑动块12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所述第I滑动块与载体I之间安装有回位弹簧74,安装在载体I上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的第2段轨道10内,安装有第2滑动块16,所述第2滑动块16上固定安装有定位滑动滚轮64,与所述第I滑动块12和所述第2滑动块16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其上设置有轴承65和轴承盖66。所述第I部分轮齿包括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与所述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连接,其上设置有滚轮式轮齿62,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固定安装在所述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固定安装在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连接臂42,安装有增距滚轮68,该增距滚轮68与所述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安装在所述增距滚轮固定支架38上的增距杠杆45,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的滚轮70应与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所述增距杠杆45支点位置处安装有轴承69,其动力臂端安装有滚轮71,限位滚轮支架49,安装在各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限位滚轮用轴承座50,其上通过锁片固定安装有滚轮67所述滚轮67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4啮合,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一端的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上。回位弹簧74,其一端固定连接在第I滑动块1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体I上。所述第2部分轮齿结构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第2部分轮齿增力叶片52,固定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并通过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和第2部分轮齿轴承座用轴承盖59,轴瓦78固定安装在设定使用的各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 一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与所述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叶片式轮齿79,通过叶片式轮齿固定轴89固定安装在所述叶片式轮齿用轴承座83上,且其过渡轨道段80、轨道做功部分81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上的滚轮式齿轮62啮合。所述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在驱动齿轮旋转扭矩带动下,通过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的叶片边缘轨道做功部分29的斜面和连接臂42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的共同作用下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距离,并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距离增大了旋转角度,使滚轮式轮齿62在啮合做功时的旋转角度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的旋转角度。所述载体I上的第2段轨道固定槽4设有角度,使第2段轨道10固定安装在第2段轨道固定槽4内时也同时获得了该角度,当第2滑动块16在第2段轨道10内沿轨道移动做功时通过轨道角度的作用带动与第2滑动块16固定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旋转了与第2段轨道10相同的角度使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时的距离在原移动距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增大。所述第I滑动块12与载体I之间固定连接的回位弹簧74在滚轮式轮齿62的啮合做功段上的打开的位置上开始回弹拉动第I滑动块12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及与该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在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在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同时并通过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中,回位弹簧74的回弹拉力进一步增大了滚轮式轮齿62啮合做功时的扭矩力。所述增距杠杆45和第2轮齿增力叶片79在驱动齿轮旋转做功中使第2轮齿增力叶片79上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的斜面与增距杠杆45的动力臂端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1啮合,并通过该滚轮71推动该动力臂端向上抬起使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向下移动,并通过阻力臂端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0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推动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与之固定连接的第I轮齿增距叶片25随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向下移动,同时通过该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带动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式轮齿62随驱动齿轮旋转方向向前移动距离中通过增距杠杆45和第2轮齿增力叶片52上的槽形轨道做功部分54斜面的共同推动作用加上回位弹簧74的回弹拉力作用,使滚轮式轮齿62在旋转做功时的扭矩力大于了驱动齿轮自身在旋转做功时的扭矩力。所述滚轮式轮齿62的移动距离和定位,是由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和其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3和与该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的限位滚轮支架49上固定安装的滚轮67和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固定连接的 第I轮齿增距叶片25和其上的叶片边缘轨道28和与该叶片边缘轨道28啮合的连接臂45上固定安装的增距滚轮68和与轮齿滑动距离限位叶片19的叶片边缘轨道23啮合的增距杠杆45的阻力臂端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0,动力臂端和其上固定安装的滚轮71和与该滚轮71啮合的第2轮齿增力叶片52和其上的槽形轨道53及传动齿轮使用的叶片式轮齿79上的过渡轨道段80等共同控制完成的。所述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和第2部分轮齿分别按设定的各轮齿的角度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和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上。所述驱动齿轮中第I部分轮齿与第2部分轮齿之间的轮齿角度和轮齿之间做功时的配合,是由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 —端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固定安装在第2部分轮齿固定轴76 一端的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直接啮合完成的。所述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通过第I部分轮齿固定轴72固定安装在第I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使用的第2部分轮齿通过第2部分轮齿用固定轴76固定安装在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所述驱动齿轮使用的第I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3和第2部分轮齿角度定位用齿轮77是直接啮合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准确控制驱动齿轮第I部分用轮齿和第2部分用轮齿之间配合的角度和I : I的传动比,同时这种直接啮合形式也可用锥形齿轮传动轴和链轮链条的连接结构,在使用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力起动自循环机电式能量增大器,包括安装在齿轮箱底板上的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齿轮包括: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第1部分轮齿,通过第1部分轮齿固定轴(72)设置在所述第1部分轮齿用轴承座(30)上;载体(1);分别设置在所述第1部分轮齿固定轴(72)的两端;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第2部分轮齿,安装在所述第2部分轮齿用轴承座(5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