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1037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的配比为:PBAT?30~60%;聚乳酸10~30%;淀粉10~30%;增塑剂5~10%;扩链剂0~2%;化肥微囊5~20%;填料5~10%;全降解色母粒0~5%。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全降解地膜覆盖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对化肥微囊表面的聚乙烯醇进行溶解,使化肥微囊表面形成多孔缓释结构,在潮湿的条件下缓慢析出的化肥对农作物进行滴灌,进而对农作物起到追肥的作用。等到作物收割完毕后,全降解地膜不用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高分子材料

技术介绍
地膜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所以近三十年以来地膜的应用和发展都十分的迅速,是世界上地膜消耗最多、覆盖面积最大、覆盖作物种类最广的国家。蓬勃发展的地膜覆盖技术,使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走出了一条农业高产稳产的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地膜覆盖技术在给我国农业增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存在着白色污染的潜在危险。由于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地膜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地膜,该类地膜稳定性极高,残留在土壤中的碎片不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也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量的地膜残留给农田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土壤结构破坏、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以及农事操作受阻、次生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使用地膜覆盖的农作物在生长期需要人工刺破地膜对农作物进行滴灌式的追肥,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碎膜的数量为后期地膜的回收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降可追肥地膜及其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降解可追肥地膜,所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的配比为PBAT30 60%;聚乳酸10 30%;淀粉10 30%;增塑剂5 10%;扩链剂O 2%;化肥微囊5 20%;填料5 10%:全降解色母粒O 5%。优选地,其中所述PBAT的密度为1.26g/cm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9°C,熔点为115。。。优选地,其中所述聚乳酸的平均分子量为4 150万,玻璃化温度范围为40 60。。。优选地,其中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或豌豆淀粉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其中所述扩链剂为巴斯夫扩链剂JONCRYL ADR-4368或巴斯夫扩链剂J0NCRYLADR-4370S 中的一种。优选地,其中所述增塑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木糖醇、甘露醇或乙醇胺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其中所述化肥微囊为用聚乙烯醇进行包裹的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过磷酸钙等农用化肥以及其他农用复合肥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其中所述填料为滑石粉、轻质碳酸钙、氧化铝或氢氧化铝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其中所述全降解色母粒的颜色为黑色或白色的一种。所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化肥微囊的制备先将化肥颗粒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分散于聚乙烯醇的丙三醇溶液中,再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化肥的聚乙烯醇微囊;2)原料混合均匀按照上述比例将步骤I)得到的农用化肥微囊和PBAT、聚乳酸、淀粉、增塑剂、扩链剂、填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并使之混和均匀;3)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反应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内混炼,经挤出后冷却、造粒;4)将步骤3)得到的粒料再配合全降解色母粒进行二次加工,即可得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本专利技术利用全降解地膜覆盖空间区域内的温度和湿度对化肥微囊表面的聚乙烯醇进行溶解,使化肥微囊表面形成多孔缓释结构,在潮湿的条件下缓慢析出的化肥对农作物进行滴灌,进而对农作物起到追肥的作用。等到作物收割完毕后,全降解地膜不用回收,将其直接填埋在土壤中待地膜在土壤中完全降解后,残留在膜内的化肥又能对土壤土力的增强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下一季的种植带来方便。和传统的聚乙烯地膜相比较起来,在减少了收膜及追肥的人工成本的同时也杜绝了聚乙烯碎膜在土壤中的残留,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耕地的质量,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采用聚乙烯醇的丙三醇溶液与化肥粉末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化肥微囊,提高了化肥的缓释性能及与树脂的相容性;2)本专利技术采用热塑性淀粉填充PBAT和聚乳酸,使热塑性淀粉均匀的分散于树脂混合物的基体中,在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保持了材料的生物全降解性能;3)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增塑剂,使得淀粉具有了热塑性,从而提高了淀粉的可加工性倉泛;4)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扩链剂,使得PBAT和PLA两相界面张力减小,界面结合力增大,从而改善了共混体系的力学相容性及机械性能;5)本专利技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双螺杆挤出机,冷却水循环利用,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且可实现规模化生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I :先将聚乙烯醇在搅拌的条件下 溶于热的丙三醇,然后将粉碎好的硫酸铵粉末分散到聚乙烯醇的丙三醇溶液中,再将此混合物喷入惰性热气流使液滴收缩成球形,进而干燥,可得硫酸铵微囊。将30质量份PBATUO质量份聚乳酸、30质量份玉米淀粉、10质量份丙三醇、2质量份巴斯夫扩链剂JONCRYL ADR-4368,8质量份硫酸铵微囊和10质量份轻质碳酸钙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双螺杆挤出机各段温度设定为 1\=1501,T2=160°C, T3=160°C, T4=165°C, T5=165°C, T6=170°C,双螺杆挤出机转速为R=SOOr-Hiin-1 ;之后,挤出、冷却、造粒即得到用于全降解可追肥地膜的材料;再配合全降解色母粒经过二次加工即得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通过降解测试和田间种植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表权利要求1.一种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的配比为PBAT 30 60% ;聚乳酸10 30% ;淀粉10 30% ;增塑剂5 10% ;扩链剂O 2% ;化肥微囊5 20% ;填料5 10% ;全降解色母粒O 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PBAT的密度为I.26g/cm3,玻璃化转变温度为_29°C,熔点为115°C。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的平均分子量为4 150万,玻璃化温度范围为40 60°C。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或豌豆淀粉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巴斯夫扩链剂JONCRYL ADR-4368或巴斯夫扩链剂JONCRYL ADR-4370S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木糖醇、甘露醇或乙醇胺的一种或几种。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肥微囊为用聚乙烯醇进行包裹的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硝酸钾、过磷酸钙等农用化肥以及其他农用复合肥的一种或几种。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滑石粉、轻质碳酸钙、氧化铝或氢氧化铝的一种或几种。9.一种全降解可追肥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化肥微囊的制备先将化肥颗粒粉碎成100目的粉末,分散于聚乙烯醇的丙三醇溶液中,再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化肥的聚乙烯醇微囊; 2)原料混合均匀按照上述比例将步骤I)得到的农用化肥微囊和所述质量份数的PBAT、聚乳酸、淀粉、增塑剂、扩链剂、填料加入到高速混合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降解可追肥地膜各组分按质量份数计的配比为:PBAT?30~60%;聚乳酸10~30%;淀粉10~30%;增塑剂5~10%;扩链剂0~2%;化肥微囊5~20%;填料5~10%;全降解色母粒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危伟张立斌金国轴盖付亮王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