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04027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该电池组包括:复数个串联的电池,在各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分别伸出有正极耳、负极耳,各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的顶部对齐;第一电池为任一电池,第二电池为任一与第一电池面对面相邻对叠的电池,第一电池的正极耳与第二电池的负极耳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带,正极耳、负极耳分别由各宽度端部向外弯折,正极耳、负极耳的末端以及金属带共同位于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相互层叠正对面之间空隙,金属带在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位置对折,正极耳与负极耳相互层叠。应用该技术方案更易于实施,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组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以及锂离子电池组的连接成组方法。
技术介绍
锂二次电池由于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通讯设备、移动电子设备、电动工具、电动玩具以及航空模型上得到迅速应用普及。近年来,动カ型锂二次电池逐步在大型储能设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甚至电动汽车上得以应用。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领域应用的展开,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压以及电流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通过锂离子电池的串联满足应用中的大电压要求,通过串联满足引用的大电流需求。在研究本技术的过程中,本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特别是由N多个单体锂离子电池串联连接组成的电池组,其在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将任意两个电池的正极、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其连接中布线复杂,且操作较为复杂,操作工人ー不小心即可能眼花导致焊接错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结构更加简单,易于实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包括复数个串联的电池,在各所述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分别伸出有正极耳、负极耳,各所述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的顶部对齐;第一电池为任一所述电池,第二电池为任一与所述第一电池面对面相邻对叠的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耳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带,所述正极耳、负极耳分别由各所述宽度端部向外弯折,所述正极耳、负极耳的末端以及所述金属带共同位于所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相互层叠正对面之间空隙,所述金属带在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位置对折,所述正极耳与负极耳相互层叠。由上可见,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顺次将待成组的两电池水平对齐排列,并使其在引出有极耳的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的宽度端部水平对齐,并且使相邻的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的两极性相反,且均在同一垂直面上,在连接金属带203后,通过一次弯折极耳操作,一次翻转对叠电池的操作即可将两电池串联在一起,顺次按照以上方法,可以将N个电池串联组成锂离子电池组,并且对于已经串并联成组的电池组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将多个电池组串联连接组合成组,采用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且形成电池组的线路简单,有序,有利于降低生产不良品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步骤101中得的两电池水平排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在图I所示两电池之间连接金属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在图2所示两电池连接金属带之后弯折极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在图3所示弯折极耳后翻转对叠两电池的对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在图4翻转对叠两电池后的电池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步骤105中电池12与第三电池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图6中电池12与第三电池之间的金属带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I中图6中电池12与第三电池翻转对叠后连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一种锂离子电池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I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的组装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 :水平相邻排放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在本实施例中,在的第一电池201侧水平排放第二电池202,使两电池左右相邻,并且使两电池引出有极耳的端部(记为第一宽度端部)水平相平,并且第一电池201的正极耳2011与第二电池202的负极耳2022相邻,且第ー电池201、第二电池202的正极耳2011、负极耳2022的面在ー个共同的垂直平面204内。具体如图I所示。步骤102 :在第一电池201的正极耳2011与第二电池202的负极耳2022之间固定连接一金属带203。如图2所示,在两电池极性相反的极耳之间连接一金属带203,使该金属带203与两极耳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在本步骤中该金属带203可以但不限于水平连接在两极耳之间,也可以非水平连接;该金属带203可以为镍带,也可以为镍的质量含量为90%的镍带,还可以为铜带或者镍铜合金帯。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机,或者激光焊机,或者人工焊接的方式将金属带203焊接连接在第一电池201的正极耳2011与第二电池202的负极耳2022之间。也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步骤103 :垂直向外弯折所述正极耳2011、负极耳2022以及金属带203。垂直向外弯折两电池上通过金属带203连接在一起的两极耳,使该两极耳均向外垂直向下弯折180度,以使该两极耳由原来垂直直立于第一宽度上,而弯折干与第一宽度端部下侧的直立侧面,此时,连接在两极耳之间的金属带203随该两极耳一起紧贴在所述第一电池201以及第ニ电池202的直立侧面外,此时,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串联连接。此时,第一电池201的正极耳2011、第二电池202的负极耳2022以及金属带203在同一垂直平面204内,结构具体如图3所示。在生产过程中,本步骤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机械手弯折上述通过金属带203连接的两极耳朵;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弯折。步骤104 :对折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如图4所示,在本步骤中,沿第一电池201与第二电池202之间的空隙线c_d为轴线,翻转对叠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从而使得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在通过金属线连接的两极耳所在的直立侧面正对对叠在一起,此时,金属带203在该空隙线c-d所在部位即金属带203的中部对折,此时,第一电池201的正极耳2011、第二电池202的负极耳2022的末端以及连接在两者之间的金属带203共同位于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的相互层叠正对直立侧面之间的空隙。在进行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的旋转对叠时,还可以以其中第一电池201为參考,翻转第二电池202,直到第二电池202与第一电池201水平面对面正对层叠为止。此时,对折后的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组成电池12,结构具体如图5所示,在图5中,第一电池201、第二电池202前后正对层叠在一起,已通过金属带203连接的第一电池201的正极耳2011以及第ニ电池202的负极耳2022以及该金属带203被隐藏于两电池之间的空隙,未焊接的两极耳(即串联的电池组的负极与正扱)第一电池201的负极耳2022以及第ニ电池202的正极耳2011分别直立地伸出在两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上,如图5所示。在生产过程中,本步骤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机械手弯折上述通过金属带203连接的两极耳朵;也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弯折。在本实施例的步骤101-104步骤即得到由两电池串联连接的电池组。为了得到更多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以对外提供更高的电压,还可以进行步骤104。步骤105 :以由步骤101-104组成的电池组12为第一电池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其特征是,包括:复数个串联的电池,在各所述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分别伸出有正极耳、负极耳,各所述电池的第一宽度端部的顶部对齐;第一电池为任一所述电池,第二电池为任一与所述第一电池面对面相邻对叠的所述电池,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耳之间固定连接有金属带,所述正极耳、负极耳分别由各所述宽度端部向外弯折,所述正极耳、负极耳的末端以及所述金属带共同位于所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相互层叠正对面之间空隙,所述金属带在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之间位置对折,所述正极耳与负极耳相互层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芝勇唐道平曾纪术郭永兴曾坚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