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空调的机体,机体内安装有两组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两组离心风机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相近设置,两组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上下相离设置,在上、下出风口处分别设有上导流板、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分别或者共同与上出风机构、上两侧出风机连接构成上送风区域,下导流板分别或者共同与下出风机构、下两侧出风机构连接构成下送风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空调器上、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下六维方向送风。并可以根据功能需求,对各个出风口独立控制,可以极大提升空调器的舒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具体是ー种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传统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一般设计ー个出风ロ,位于机身上部正面,用于出风。由于温度高的空气较温度低的空气密度要小,因此原理上讲,空调器制冷时出风ロ在上部效果为佳,制热时出风ロ在下部效果为佳。这样使得具有单ー出风ロ的传统空调器在平衡制冷、制热舒适性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同时发挥制冷、制热的舒适性。2001年3月7日公告的CN00222658. 8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ー种具有上下出风ロ的空调器,其内部包含蜗壳、电机、换热器,正面设置有上下出风ロ,可以单独或同时工作。该技术在传统空调器上有较大突破,符合空气对流自然规律。但正面进风,上下出风的设计方式在送风角度及整机外观美观性上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有必要作进ー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g在提供ー种结构新颖合理、美观实用、使用舒适的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空调的机体,机体内安装有两组离心风机和换热器,两组离心风机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ロ,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ロ相近设置,两组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上下相离设置,其结构特征是在上、下出风ロ处分别设有上导流板、下导流板,上导流板分别或者共同与上出风机构、上两侧出风机连接构成上送风区域,下导流板分别或者共同与下出风机构、下两侧出风机构连接构成下送风区域。所述上出风机构为正面及底面开ロ的长方形腔体,腔体内设有多片带转轴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水平设置或水平及垂直组合设置,各导风叶片围绕自身转轴旋转装配在上出风口内;所述上出风机构通过运动机构在顶盖的出风口内上下伸缩动作。所述下出风机构为安装在下出风ロ的多片带转轴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水平设置或水平及垂直组合设置,各导风叶片围绕自身转轴旋转装配在下出风口内。所述上两侧出风机构和下两侧出风机构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并通过在其上下两端设置转轴旋转装配在各侧的出风ロ内。所述机体的后侧均匀分布有多个进风孔,多个进风孔构成进风框;换热器装配在进风孔与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ロ之间,所述换热器的截面呈U形或直板形。所述离心风机包括蜗壳、离心风轮和电机,且沿上下方向对称分布在机体内,其中两离心风轮作相反方向旋转。所述上导流板设置在上蜗壳出风通道ロ处,其中上导流板由两片挡板组成,其分别倾斜设置在上蜗壳出风通道ロ两侧,以隔绝上、下侧出风ロ ;下导流板为截面呈L形的挡板,其下端设置在下出风ロ的下侧。本技术通过上、下导流板分别连通离心风机和出风机构、两侧出风机,实现在空调器的上部、左上部、右上部、左下部、右下部、下部设置出风ロ,同时配合设置出风机构,可以实现六个方向的送风,并可以根据功能需要,独立控制出风ロ,可以解决単一出风ロ不能兼顾制冷、制热的问题,实现最优舒适性效果。其结构新颖合理、美观实用、使用舒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装配爆炸示意图;图2为ー实施例的关机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ー实施例的开机状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方向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3的右视方向局部剖视图。图中I为机体,2为顶盖,3为面板,4为底盘,5为蜗壳,6为离心风轮,7为换热器,8为电机,9为上出风机构,10为下出风机构,11为上两侧出风机构,12为上导流板,13为下导流板,14为下两侧出风机构。图中箭头指向为风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描述。參见图1,一种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空调的机体1,机体I内安装有两组离心风机和换热器7,离心风机包括蜗壳5、离心风轮6和电机8,且沿上下方向对称分布在机体I内,其中两离心风轮6作相反方向旋转。两组离心风机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ロ,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ロ相近设置,两组离心风机的出风ロ上下相离设置,在上、下出风ロ处分别设有上导流板12和下导流板13,上导流板12分别与上出风机构9、上两侧出风机11独立连接,或者上导流板12共同与上出风机构9、上两侧出风机11连接构成上送风区域,下导流板13分别与下出风机构10、下两侧出风机构14独立连接,或者下导流板13共同与下出风机构10、下两侧出风机构14连接构成下送风区域。上出风机构9为正面及底面开ロ的长方形腔体,腔体内设有多片带转轴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水平设置,各导风叶片围绕自身转轴旋转装配在上出风ロ内;上出风机构9通过运动机构在顶盖2的出风口内上下伸缩动作。下出风机构10为安装在下出风ロ的多片带转轴的导风叶片,导风叶片水平设置,各导风叶片围绕自身转轴旋转装配在下出风ロ内。上两侧侧出风机构11和下两侧出风机构14均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并通过在其上下两端设置转轴旋转装配在各侧的出风口内。机体I的后侧均匀分布有多个进风孔,多个进风孔构成进风框;换热器7装配在进风孔与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ロ之间,换热器7的截面呈U形。上导流板12设置在上蜗壳5出风通道ロ处,其中上导流板12由两片挡板组成,其分别倾斜设置在上蜗壳出风通道ロ两侧,以隔绝上、下侧出风ロ ;下导流板13为截面呈L形的挡板,其下端设置在下出风ロ的下侧。将U形换热器7贴近进风ロ安装到机体I内,安装上导流板12。将电机8分别安装在机体I内,分别安装离心风轮6到电机8上。将蜗壳5对称安装到机体I内。安装下导流板13到机体内。安装上出风机构9到顶盖2内,之后整体安装到机体I上。将各侧出风机构10安装到面板3上,之后整体安装到机体I上。安装底盘4到机体I上。參见图2-图3,关机状态,上出风机构9缩回顶盖2内,上、下侧出风机构11关闭,下出风机构10的导风叶片关闭。开机状态,上出风ロ、左上出风ロ、右上出风ロ、左下出风ロ、右下出风ロ、下出风ロ均可通过各出风机构打开。亦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选择不同的风ロ打开组合。例如制冷选择打开上出风ロ、左上出风ロ、右上出风ロ,制热选择打开下出风ロ、左下出风ロ、右下出风ロ。出风ロ的打开组合不限于上述举例,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參见图4-图5,局部剖面示意了风在本技术内部的流向。位于上部机体I内的离心风轮6在电机8带动下,逆时针旋转,后部进风,风流经过换热器7后,通 过上部的蜗壳5及上导流板12的导向作用,可以从上部、左上部、右上部的出风ロ送出。同样的,位于下部机体I的离心风轮6在电机8的带动下,顺时针旋转,后部进风,风流经过换热器7后,通过下部的蜗壳5及下导流板13的导向作用,可以从下部、左下部、右下部的出风ロ送出。本技术的双蜗壳5、双离心风轮6、双电机8、上、下导流板及六个出风ロ组成的风道系统,可以实现六维送风。权利要求1.一种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空调的机体(1),机体(I)内安装有两组离心风机和换热器(7),两组离心风机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ロ,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ロ相近设置,两组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上下相离设置,其特征是在上、下出风ロ处分别设有上导流板(12)、下导流板(13),上导流板(12)分别或者共同与上出风机构(9)、上两侧出风机(11)连接构成上送风区域,下导流板(13)分别或者共同与下出风机构(10)、下两侧出风机构(14)连接构成下送风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其特征是所述上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维送风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空调的机体(1),机体(1)内安装有两组离心风机和换热器(7),两组离心风机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两组离心风机的进风口相近设置,两组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上下相离设置,其特征是在上、下出风口处分别设有上导流板(12)、下导流板(13),上导流板(12)分别或者共同与上出风机构(9)、上两侧出风机(11)连接构成上送风区域,下导流板(13)分别或者共同与下出风机构(10)、下两侧出风机构(14)连接构成下送风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廷,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