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水龙头,它是在绝缘外壳中固定着绝缘内胆使其夹层形成进水防电墙,电极与绝缘内胆塑注为一体并形成“十字槽”水通路,排气防电墙及调节母置于出水防电墙中空的同轴部位,出水防电墙通过锁母与绝缘外壳的连接与绝缘内胆相对固定并使排气口及出水口分别通过各自的防电墙与绝缘内胆相通,可轴向位移的排气防电墙通过改变电极的“吃水”面积调整功率的大小,当水通过进水防电墙进入内胆后,电极对水电离即可达到即时加热、磁化、杀菌的目的,关闭水源后,内胆中的残留水仍受电极的作用并产生蒸汽,蒸汽将残留水“压出”内胆达到断电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功能性水龙头,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水龙头。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功能性水龙头以“即热式水龙头"为代表,它以加热水为主要目的,功能较单一,虽然也有附带“磁化、杀菌”功能的“即热式水龙头”,但它是以附加“永久磁铁”来实现的,“永久磁铁”所产生的微弱电流不易在短时间内杀灭流动水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其实际杀菌效果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水龙头,它具备即时加热、即时磁化、即时杀菌的多功能,由于本技术是利用(220V)市电通过电极直接作用于水,因此其对水“即时加热”的效率更高,同时,强电场形成的强磁场对水有较强的磁化作用,特别是强电直接“电击”水中细菌等微生物更容易实现消除“二次污染”的目的,由于实施此原理的结构简单,因此,无须任何辅助装置很容易实现水电同步操作,再由于使用目的不同,需要加热水的功率较大(一般在2000W以上),而单纯磁化、杀菌的功率可小到几瓦,本技术的原理及结构很容易实现功率的无级调节,以适应不同水质及不同使用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个绝缘且垂直放置的顶部密闭的容器中按一定间距固定一对或一组电极,电极间形成水的必经路径,电极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电连接,在电极间水的必经路径上开设进水口,在容器的底部开设出水口,同时在容器中设置一个可垂直升降的排气口,同种水质下,当电极间距固定时,其功率大小主要取决于电极的“吃水”面积,可“垂直升降的排气口 ”通过改变容器上部“气室”的大小来改变电极的“吃水”面积,从而调整功率的大小,电源常通状态下,当容器中无水时电极为断电状态,当水接通两电极时电极电离水而工作并因电离水而产生热量使水发热,当关闭水源时,容器中的水仍受电极的电离作用而迅速发热并产生蒸汽压力将水排出容器以使电极断电,从而实现水电同步通断的目的,电极电离水的过程中其形成的强磁场对水有较强的磁化作用,同时强电即时“电击”水中细菌等微生物而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为防止强电流泄漏,进水口、出水口及排气口分别设置有“水电阻衰减式”防电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电极可电离水的特性,集即时加热、磁化、杀菌为一体,通过功率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水质,在节能的情况下达到不同使用目的,在不增设任何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达到水电同步通断的目的,结构简单。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电极排列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I中I.绝缘外壳,2绝缘内胆,3电极A,4电极B,5进水防电墙。图2中I.绝缘外壳,2绝缘内胆,3电极A,4电极B,5进水防电墙,6排气防电墙进气口,7,8电源的两极,9排气防电墙螺杆,10进水口,11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2硅胶密封圈A,13硅胶密封圈B,14出水防电墙螺杆,15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6出水口,17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8排气防电墙出气口,19锁母,20硅胶密封圈C,21进水阀。具体实施方式图I、图2中绝缘外壳⑴中固定着绝缘内胆(2),电极A(3)及电极B(4)与绝缘内胆⑵塑注为一体,电极以2-6mm的间距排列并形成“十字槽”水通路,电源的两极(7)(8)分别与电极B(4)及电极A(3)电连接,绝缘外壳⑴与绝缘内胆⑵夹层形成进水防电墙(5),进水口(10)通过进水防电墙(5)并设在图I的十字槽间与绝缘内胆⑵相通,出水防电墙螺杆(14)与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5)紧密配合形成出水防电墙,出水口(16)通过 出水防电墙与绝缘内胆(2)相通,排气防电墙螺杆(9)与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紧密配合形成排气防电墙,排气防电墙出气口(18)通过排气防电墙与绝缘内胆(2)相通,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置于出水防电墙螺杆同轴的中空部位并只可做自由转动,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上塑注有与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相匹配的外螺纹并通过硅胶密封圈B(13)与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螺纹连接,随着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的转动可使排气防电墙只实现轴向位移,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5)可靠固定在锁母(19)上,锁母(19)通过硅胶密封圈C (20)及硅胶密封圈A (12)与绝缘外壳(I)螺纹固定,使用中,绝缘外壳(I)应保持使出水口(16)及排气防电墙排气口(18)向下的垂直状态,根据时令或使用目的不同,可通过旋转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使排气防电墙进气口(6)的位置轴向位移以调整功率的大小,即垂直状态的绝缘内胆(2)的顶部由于密闭与排气防电墙进气口(6)之间会形成“气室”,“气室”减小,电极的“吃水面积”增大,功率即增大,“气室”增大,电极的“吃水面积”减小,功率即减小,使用时,电源为常通状态,打开进水阀(21),水经进水防电墙(5)及进水口(10)进入绝缘内胆⑵中,电极即“吃水”,无论“吃水面积”大小,电极都会对水电离,水即被即时加热、磁化、灭菌,被即时加热、磁化、灭菌后的水经出水防电墙及出水口(16)排出,关闭进水阀(21)后,绝缘内胆(2)中仍残留有少量水,由于电源为常通状态,电极会继续对残留水电离直至产生“蒸汽”,“蒸汽”将残留水经出水防电墙及出水口(16)排出,电极自然断电,为保持绝缘内胆⑵中电极“吃水面积”的稳定,进水口(10)的位置应设在电极的底部且进水口(10)的通径应是出水口(16)通径的I. 5-2倍,为使残留水迅速排出应尽量减小绝缘内胆与电极间形成的水的容积以减少残留水量,且为减少残留水所产生“蒸汽压”的损失,排气防电墙出气口(18)的通径应是出水口(16)通径的1/4-1/3,为方便清洗,固定在锁母(20)上的出水防电墙外壳(15)可连同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及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随锁母(20) —并装卸,硅胶密封圈A(12)、硅胶密封圈B(13)、硅胶密封圈C(20)应确保进入绝缘内胆中的水在不经过防电墙时不外泄,为保证防电墙的效果,绝缘内胆(2)、排气防电墙及出水防电墙均以耐热100°C以上且吸水率小于0. 03%的绝缘材料制作。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水龙头,绝缘外壳⑴中固定着绝缘内胆(2),电极A(3)及电极B(4)与绝缘内胆(2)塑注为一体,绝缘外壳(I)与绝缘内胆(2)夹层形成进水防电墙(5),进水口(10)通过进水防电墙(5)与绝缘内胆⑵相通,出水防电墙螺杆(14)与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5)紧密配合形成出水防电墙,出水口(16)通过出水防电墙与绝缘内胆⑵相通,排气防电墙螺杆(9)与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紧密配合形成排气防电墙,排气防电墙出气口(18)通过排气防电墙与绝缘内胆(2)相通,其特征是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置于出水防电墙螺杆同轴的中空部位,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上塑注有与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相匹配的外螺纹并通过硅胶密封圈B (13)与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螺纹连接,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5)可靠固定在锁母(19)上,锁母(19)通过硅胶密封圈C(20)及硅胶密封圈A(12)与绝缘外壳⑴螺纹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水龙头,其特征是电极A(3)与电极B(4)以2-6mm的间距排列并形成“十字槽”水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水龙头,其特征是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置于出水防电墙螺杆同轴的中空部位且只可做自由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水龙头,绝缘外壳(1)中固定着绝缘内胆(2),电极A(3)及电极B(4)与绝缘内胆(2)塑注为一体,绝缘外壳(1)与绝缘内胆(2)夹层形成进水防电墙(5),进水口(10)通过进水防电墙(5)与绝缘内胆(2)相通,出水防电墙螺杆(14)与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5)紧密配合形成出水防电墙,出水口(16)通过出水防电墙与绝缘内胆(2)相通,排气防电墙螺杆(9)与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紧密配合形成排气防电墙,排气防电墙出气口(18)通过排气防电墙与绝缘内胆(2)相通,其特征是: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置于出水防电墙螺杆同轴的中空部位,排气防电墙螺杆外壳(11)上塑注有与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相匹配的外螺纹并通过硅胶密封圈B(13)与排气防电墙调节母(17)螺纹连接,出水防电墙螺杆外壳(15)可靠固定在锁母(19)上,锁母(19)通过硅胶密封圈C(20)及硅胶密封圈A(12)与绝缘外壳(1)螺纹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红,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