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604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包括由上框、侧板和下框组成的半封闭框架,在下框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和下框之间置有储气球囊,在侧板上有定容调节阀,下框上设有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上连接有双腔螺纹管,双腔螺纹管上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分别通过延长管道/头连接面罩或者医用氧气气源或普通麻醉机外接球囊管道。适用与院外急诊、手术室、病房、战场救护等各种需要辅助供氧通气环境。在现临床辅助供氧通气方法的基础上能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并且在可定量和超出限定容量压力自动排气的基础上通过医生的指导非医护人员也可以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的装置,涉及一种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技术背景 简易呼吸器是最普遍的也最直接有效的急救器材。国内外各级医疗单位的大多数临床科室都有配备,尤其是急诊科、麻醉科和呼吸科,120急救出诊及各种需抢救患者都救命装置。传统的简易呼吸器主要包括储气袋、球囊、安全阀、单向阀和面罩组成的简易手控辅助或控制呼吸装置。这种传统的简易呼吸器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许多缺点1、在战地、野外现场抢救、大规模时间的发生院外进行急救处理时,本来就缺少人员的基础上需要一名医务工作者双手进行操作,活动受到明显限制;2、病员转运途中(救护车)行驶过程中液瓶摆动幅度大,对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单手扣面罩很难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并且容易疲劳。3、非医务工作者在操作时不容易掌握潮气量的控制;4、手术室常规手术诱导和复苏时,如病患面部外伤、小下颌呼吸道生理结构改变或者实习医生等对辅助供养产生困难时,往往需要两名医务工作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该装置在使用时在现有传统的简易呼吸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操作者的一只手,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可进行其他准备和操作。并且可以相对定容,在速度和压力掌握情况不好时,不至发生严重的过度通气。经验不足或者女性医务操作者能更好地辅助通气。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包括由上框、侧板和下框组成的半封闭框架,其特征在于,在下框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和下框之间置有储气球囊,在侧板上有定容调节阀,下框上设有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上连接有双腔螺纹管,双腔螺纹管上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分别通过延长管道/头连接面罩或者医用氧气气源或普通麻醉机外接球囊管道。本技术的其它特点是所述的定容调节阀设定有用于控制储气球囊容量的十二个档位,即650ml、600ml、550ml、500ml、450ml、400ml、350ml、300ml、250ml、200ml、150ml、100ml。所述的下框底部安装有滑轮。所述的上框安装有挂钩和安装输液架的插槽。 所述的脚踏板上装有背带。本技术的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通过下压踏板,达到物理挤压限制阀设定容量上限的储气球囊,使气体经过特定通路,管道输送给患者。快速排气通过改变气管道排出多余气体。单向阀可限制气体非人为意愿的运动。本技术的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带来的技术优点是I、改变了供气控制方式,由原来的手控变为脚控,当被救者为肥胖、呼吸道阻塞、上呼吸道或颌面部结构异常,或施救者为初学操作者,或为女性操作者,或其它原因对开放呼吸道有所困难时,为施救人员可腾出一只手甚至有些情况下能腾出一个人。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输气泵、以纯物理方式为输注动力。2、限制阀门,控制容量,在传统简易呼吸器的基础上增加了限制阀门,可调节储气球囊容积的最大容积,保证安全。在设定好的前提下非医务工作者也可以达到相对安全独立操作。3、携带方便,可组合设计,可设计为小型箱式外壳,底部可安装滑轮便于移动。上 部可设计挂钩可安装与手提式急救箱下部,或悬挂与麻醉机侧面,还有可插装输液架的凹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是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工作示意图,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a、新鲜气源接口(右侧蓝色圆圈,内置由外向内的单项活瓣)山、外接病人面罩管道(圆圈,内置双向活瓣);c、排气口(方块);d、外部的快速排气开关和内部为内侧挡板(长方条);e、排气孔(圆圈,位于d右端);f、外侧挡板(方块,外部和右侧封闭,左侧开放);g、开关弹簧;h、通气口(即b、e重合)上面开有排气口,与外接病人面罩管道b的圆圈吻合。较短方形为外侧挡板,阻断外接管道。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便携式可调自控脚踏呼吸装置,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从临床应用入手,采用工程技术原理,改变传统手控辅助或控制供气方法,论证确立技术方案;其设计原理主要在原来手捏储气球囊的基础上改装设计成为脚控踏板装置。采用物理加压的方式让新鲜气源沿特定管道特定方向供给被施救者,采取简单的限制阀门控制储气球囊内气体的上限来控制潮气量,从而实现自控、脚动、预设和便携的总体目标,并具备有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参见图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便携式可调自控脚踏呼吸装置,包括上框4、侧板6和下框5组成的半封闭框架,在下框5的一端连接有带鞋背的脚踏板2,脚踏板2和下框5之间置有储气球囊1,在侧板6上有定容调节阀3,下框5上设有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12,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12上连接有双腔螺纹管7,双腔螺纹管7上有三通接头8,三通接头8分别通过延长管道/头9连接面罩10或者医用氧气气源或普通麻醉机外接球囊管道11。储气球囊I用于储存新鲜气源,脚踏板2用于脚部向上抬起和下压加快储气球囊I内气体容量的进与出,通过两只脚的配合即可快速排出储气球囊I内的气体,不需要通过面罩排气并且当储气球囊I内压力过大时自动打开,排出多余气体。在半封闭框架的上框4可放置一般医疗器械或者链接急救箱底部,上框4设有定容调节阀3的容量控制显示,还可安装挂钩连接便携急救箱的下部或者悬挂,以及在上框4设置插槽便于安装输液架。半封闭框架的下框5底部安装滑轮,便于小范围移动。定容调节阀3 可以设定十二个档位,即 650ml、600ml、550ml、500ml、450ml、400ml、350ml、300ml、250ml、200ml、150ml、100ml,实际容量应与档位刻度相符。参见图2和图3,在图例中为图I的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12,包括内置由外向内单向活瓣的新鲜气源接口 a,和内置双向活瓣的外接面罩接口,和快速排气装置d,框外部分为排气开关,上面开有排气口 C,框内部分为靠近内侧的挡板,其右端开有排气孔e,在排气孔的上有外侧和右侧封闭,左侧开放的外侧挡板f,当向内侧推动排气开关使排气口与外接面罩接口重合h,同时下压踏板使气体经由箭头方向由排气口排出。A、定容调节阀3档位控制档位分为十二个区650ml>600ml>550ml>500ml>450ml、400ml、350ml、300ml、250ml、200ml、150ml、100ml 可针对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如将档位设置为500ml,则储气球囊I内最多储存500ml气体,可根据多方因素的不同,调节定容调节阀3。B、气体管道单向活瓣可设计为内部双通道外部单接口,外接双腔螺纹管7,单向活瓣也可以设计内外两个接口通路连接一个进气一个出气两路管道。三通接头8可设计多接口适用接多种连接管道。C、便携设计半封闭框架的上框4设计有内嵌式的把手、定容调节阀3的容量控制显示屏、输液架插槽以及挂钩。可以连接麻醉机、急救箱、手推床等的挂钩。半封闭框架的下框5底部设置有可固定的滑轮,便于小范围移动。本技术的便携式可调自控脚踏呼吸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压下脚踏踏板2,排空储气球囊I内的气体,设定定容调节阀3至合适档位,具体容量可通过上框4的显示屏观察。然后通过三通接头8和延长管道/头9连接面罩10或者医用氧气气源或普通麻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脚踏辅助控制呼吸装置,包括由上框(4)、侧板(6)和下框(5)组成的半封闭框架,其特征在于,在下框(5)的一端连接有脚踏板(2),脚踏板(2)和下框(5)之间置有储气球囊(1),在侧板(6)上有定容调节阀(3),下框(5)上设有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12),单向活瓣与快速排气开关(12)上连接有双腔螺纹管(7),双腔螺纹管(7)上有三通接头(8),三通接头(8)分别通过延长管道/头(9)连接面罩(10)或者医用氧气气源或普通麻醉机外接球囊管道(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孙星星孟祥忠每晓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