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国锋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5798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口腔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状框架、带突起底面,突起沿敞口盒状框架内周间隔分布,带突起底面中部平;所述的敞口盒装框架外壁为马蹄形,内壁为大于或等于五边形。它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模拟逼真,且可重复使用,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口腔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口腔蜡牙合堤是口腔义齿或活动义齿修复过程中必须的材料之一,一般用于记录和转移患者个体化的上下颌颌位关系。例如,无牙颌患者由于天然牙列全部缺失,上下颌间位置关系完全丧失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在进行义齿修复时医师通常会用口腔蜡牙合堤来代替天然牙列,恢复并记录上下颌间的正确位置关系并转移复制到特定口腔治疗装置(牙合架)上,然后口腔技师也会根据蜡牙合堤来进行义齿人工牙的排列和加工。由于不同牙位的天然牙牙冠具有不同的大小形态,因此在制作口腔蜡牙合堤时一般前牙区高度较长、宽度较窄,向前磨牙区、磨牙区逐渐变短、变宽。目前临床制作蜡牙合堤的方法主要采用手工制作,即将牙科蜡片烤软卷成约8-lOmm直径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粘着于基托上,引入口中,趁蜡堤较软时,以牙合平面规按压其表面,形成平面,记录颌位关系,并制作义齿蜡型。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费时、费力,制作完成的口腔蜡牙合堤大小规格不尽一致,而且对于初学者掌握比较困难,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有一种标准的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此外,口腔修复临床上在义齿基托成型后需要进行新义齿“二次上架”的操作,即 将加工完成的义齿连同缺牙模型复位至原先牙合架上进行精细咬合调整,以避免义齿在技工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或差错。为了将义齿及模型准确复位至牙合架上,一般会预先将缺牙石膏模型底座手工打磨成一定规则形状,然后在模型底面上再加工出多条复位沟槽,这些沟槽将保证义齿基托成型后能将义齿及模型准确复位至牙合架。临床一般通过手工打磨方式,在模型底座底面上用钨钢磨头磨出V形或U形沟槽,存在缺点是形态、大小不一致。以上两种操作,尚未见有专门的成型模具装置报导。现有手工操作的落后方式,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影响口腔修复过程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模拟逼真,且可重复使用,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状框架、带突起底面,突起沿敞口盒状框架内周间隔分布,带突起底面中部平。所述的敞口盒装框架外壁为马蹄形,内壁所围成的图形为边数为不小于5的多边形。所述的带突起底面中的突起是V字形,敞口盒状框架底部内周间隔分布4-6个V字形突起。所述的带突起底面中的突起是U字形,敞口盒状框架底部内周间隔分布4-6个U字形突起。所述的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包括呈马蹄形的硅胶部件,底部平,外周与敞口盒状框架内层的边沿相匹配。所述的马蹄形的硅胶部件沿弧线边和中心区域之间形成马蹄形凹槽,马蹄形凹槽中间与前牙槽骨宽窄、高低相似。本技术的优点是具有不易损坏、操作简便、精确省时等优点。模具A在口腔模型灌制时就能直接制作好分离模型用沟槽。改善了传统模型底座的不足,让口腔模型制备更完美。模具B公开了一种临床用于蜡液浇注成形制造蜡牙合堤所使用的模具。预成蜡 牙合堤平均值的外形,易于牙科医师记录颌位关系,能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准确率。模具A、B组合后,方便携带,一具多能。满足口腔义齿转移颌位关系的多种需要,实现口腔义齿镶配的精确化、快捷化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口腔印|旲底座成型|旲具(|旲具A)不意图;图3是蜡牙合堤预成模具(模具B)示意图。图中1、敞口盒状框架;2、带突起底面;3、马蹄形的硅胶部件;4、马蹄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0018如图2所示,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状框架I、带突起底面2,突起沿敞口盒状框架I内周间隔分布,带突起底面2中部平,带突起底面2用于翻制模型底座时在模型底座上留凹槽。[0019带突起底面2中的突起可以是V字形,敞口盒状框架I俯视外壁外形呈马蹄形,内壁所围成的图形为边数为不小于5的多边形,底面和侧壁的底座边缘较中间厚,形成一个有连续边缘无顶面的敞口盒状支撑;中间底部平,敞口盒状框架I用于翻制石膏模型时容纳石膏材料。敞口盒状框架I底部内周间隔分布4-6个V字形突起,用于翻制模型底座时在模型底座上留下V字形凹槽。[0020突起底面2中的突起或是U字形,敞口盒状框架I底部内周间隔分布4_6个U字形突起,翻制模型底座时在模型底座上留下U字形凹槽。[0021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如图3所示,包括呈马蹄形的硅胶部件3,底部平,外周与所述的敞口盒状框架I内层的边沿相匹配。马蹄形的硅胶部件3沿弧线边和中心区域之间形成马蹄形凹槽4,马蹄形凹槽4中间与前牙槽骨宽窄、高低相似。从矢状面观呈下宽上窄的梯形,略窄为前牙区以便于排列人工牙,略宽后牙区,用蜡液浇注置换所述的马蹄形凹槽4形成口腔蜡牙合堤。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状框架(I)、带突起底面(2 ),突起沿敞口盒状框架(I)内周间隔分布,带突起底面(2)中部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敞口盒装框架(I)外壁为马蹄形,内壁所围成的图形为边数不小于5的多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带突起底面(2 )中的突起是V字形,敞口盒状框架(I)底部内周间隔分布4-6个V字形突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带突起底面(2 )中的突起是U字形,敞口盒状框架(I)底部内周间隔分布4-6个U字形突起。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包括呈马蹄形的硅胶部件(3),底部平,外周与敞口盒状框架(I)内层的边沿相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马蹄形的硅胶部件(3)沿弧线边和中心区域之间形成马蹄形凹槽(4),马蹄形凹槽(4)中间与前牙槽骨宽窄、高低相似。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口腔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所述的口腔印模底座A包括敞口盒状框架、带突起底面,突起沿敞口盒状框架内周间隔分布,带突起底面中部平;所述的敞口盒装框架外壁为马蹄形,内壁为大于或等于五边形。它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模拟逼真,且可重复使用,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适合大批量生产的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文档编号A61C13/34GK202654257SQ201120337449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专利技术者赵雯, 吴国锋, 郑晓娟, 李变瑢, 谢诚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口腔蜡牙合堤成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口腔印模底座A、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蜡牙合堤预成模具B套入口腔印模底座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雯吴国锋郑晓娟李变瑢谢诚
申请(专利权)人:吴国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