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成胜专利>正文

一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4675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其特征是,在网片上部的三分之二处,作为网片接点8,其上设置一道与上部前网片4平行的后网片7,使拉网上部成为双层网片,在拉网操作时,同时拉起前网片上纲3的上纲拉绳2、后网片上纲5的上纲拉绳1、底纲10的拉绳6,前网片4向前倾斜,形成囊状,后网片7高起,阻挡逃过前网片4的鱼类;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拉网,能够更多起捕池塘鱼类,减少拉网次数,提高捕鱼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业养殖生产工具领域,具体是ー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
技术介绍
在鱼苗、鱼种及成鱼的池塘养殖中,离不开拉网起捕,由于鱼种、成鱼在池塘拉网时会跳跃,拉网捕鱼数量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ー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ー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其特征是,在网片上部的 三分之ニ处,再设置一道与上部网片平行的网片,使拉网上部成为双层网片,在拉网操作时,前片网片向前倾斜,形成囊状,后片高起,阻挡逃过前片网片的鱼类。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拉网,能够更多起捕池塘鱼类,減少拉网次数,提高捕鱼效率;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益显著。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拉网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中1后网片上纲拉绳,2前网片上纲拉绳,3前网片上纲,4前网片,5后网片上纲,6底纲拉绳,7后网片,8网片接点,9主网片,10底纲。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ー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其特征是,在网片上部的三分之ニ处,作为网片接点8,其上设置一道与上部前网片4平行的后网片7,使拉网上部成为双层网片,在拉网操作吋,同时拉起前网片上纲3的上纲拉绳2、后网片上纲5的上纲拉绳I、底纲10的拉绳6,前网片4向前倾斜,形成囊状,后网片7高起,阻挡逃过前网片4的鱼类;采用本技术拉网,能够更多起捕池塘鱼类,減少拉网次数,提高捕鱼效率;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益显著。权利要求1.一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其特征是,在网片上部的三分之二处,再设置一道与上部网片平行的网片,使拉网上部成为双层网片,在拉网操作时,前片网片向前倾斜,形成囊状,后片高起,阻挡逃过前片网片的鱼类。专利摘要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其特征是,在网片上部的三分之二处,作为网片接点8,其上设置一道与上部前网片4平行的后网片7,使拉网上部成为双层网片,在拉网操作时,同时拉起前网片上纲3的上纲拉绳2、后网片上纲5的上纲拉绳1、底纲10的拉绳6,前网片4向前倾斜,形成囊状,后网片7高起,阻挡逃过前网片4的鱼类;采用本技术拉网,能够更多起捕池塘鱼类,减少拉网次数,提高捕鱼效率;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益显著。文档编号A01K73/02GK202653026SQ20122023140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杨成胜 申请人:杨成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部为双层网片的拉网,其特征是,在网片上部的三分之二处,再设置一道与上部网片平行的网片,使拉网上部成为双层网片,在拉网操作时,前片网片向前倾斜,形成囊状,后片高起,阻挡逃过前片网片的鱼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胜
申请(专利权)人:杨成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