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466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包括浮子、笼身、诱饵网袋、铁圆环框架、网片、锚,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子分别与第一锚、笼身相连,第二锚分别与第二浮子、笼身相连,笼身内部各铁圆环框架用网片相连,诱饵网袋与中间一铁圆环相连,笼身的一端入口呈喇叭状,开口的一端朝向网口。笼身由铁圆环框架、喇叭状入口、网片、组成,笼身整体呈一端呈椎体状的圆柱体,笼身框架由5个直径相同的铁圆环组成,喇叭状入口由锦纶单丝编结的网围成。结构简单,笼身的内部空间对捕获的鱼类样本伤害小,且能保持鲜活;可通过调节绳索将该装置固定在不同的水层,适用于收集不同水层的鱼类样本;造价低廉、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廉、作业机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鱼类活体样本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河流鱼类样本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鱼类人工驯养、繁殖过程中,获取野外活体样本是一个先决条件,但在收集鱼类样本过程中,如何保证样本的鲜活是鱼类人工驯养、繁殖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目前在江河捕捞作业的传统网具有流刺网、延绳钩、抛网、地笼等。流刺网有单层和三层两种类型,分不同规格的网眼,被捕获的鱼类受丝网缠绕,极易受伤,通常难以存活,且仅适用于表层鱼类;延绳钩主要针对肉食性鱼类,捕获效率通常较低,易对鱼体造成伤害;抛网操作方便、机动性较强,但多捕获表层鱼类,且不易获得大个体样本;地笼主要针对底层小型鱼类及河·虾。这些网具捕捞对象的选择性较强,且对鱼类样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许多从事鱼类人工驯养、繁殖的渔业生产者及科研工作者通常需要鲜活的野生鱼类样本或鱼类亲本,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生产或研究工作。这些样本或大或小,或栖息于水体中、上层,或栖息于底层。因此,一种能捕获鱼类活体样本的采样装置,已变得非常迫切和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传统网具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定点、定量收集江河流水中鱼类活体样本的采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它包括浮子、笼身、诱饵网袋、铁圆环框架、喇叭状入口、网片、锚、绳索,其连接关系是第一锚分别与第一浮子、笼身相连,第二锚分别与第二浮子、笼身相连,笼身内部各铁圆环框架用网片相连,诱饵网袋与中间一铁圆环相连。笼身的一端入口呈喇叭状,较大开口的一端朝向网口。所述的喇叭状入口起到诱导鱼类入笼,减少鱼类返逃的机会。喇叭状装置由硬质材料组成的支撑结构,形成立体的喇叭状入口通道。所述的笼身由圆形支撑结构的金属铁环和锦纶单丝编结的网片围成。所述的笼身是中间呈圆柱体、尾端为圆锥体的尖底桶状结构,笼身网片围成的空间主要起滞留、暂养鱼类的作用。所述的网片上设有用于固定网片的环状结构。所述的笼身内部诱饵袋是由锦纶单丝编结而成的网眼袋装结构,袋口可以收缩。置入笼身中间内部悬空,用于存放鱼类饵料,起引诱作用。所述的鱼类饵料包指豆饼或其他商业鱼类饲料制成的食物团。所述的锚是由铅或铁等重金属制成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状物,用乙纶绳连着笼身两端,起固定笼身于特定位置的作用。所述的浮子为泡沫浮子,其在水面产生的浮力可有助于保持笼身形状及固定其悬浮位置,也可作为河面上的搜寻目标。所述的连接该装置各部分的绳索为乙纶绳,用于连接、伸展、固定该装置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结构科学简单,笼身的内部空间对捕获的鱼类样本伤害小,且能保持鲜活;2、可通过调节绳索将该装置固定在不同的水层,适用于收集不同水层的鱼类样本;3、造价低廉、操作方便、运行成本低廉、作业机动性强。附图说明图I为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结构纵向剖视图。·其中第一浮子I、笼身2、诱饵网袋3、铁圆环框架4、喇叭状入口 5、网片6、第一锚7、第二锚10、绳索8、第二浮子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I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它包括第一浮子I、笼身2、诱饵网袋3、铁圆环框架4、喇叭状入口 5、网片6、第一锚7、第二锚10、绳索8、第二浮子9。其连接关系是第一浮子I分别与第一锚7、笼身2相连,第二锚10分别与第二浮子9、笼身2相连,笼身2内部各铁圆环框架4用网片6相连,诱饵网袋3与中间一铁圆环相连。笼身2的一端入口呈喇叭状,较大开口的一端朝向网口。所述的喇叭状入口起到诱导鱼类入笼,减少鱼类返逃的机会。喇叭状装置由硬质材料组成的支撑结构,形成立体的喇叭状入口通道。所述的笼身2由圆形支撑结构的金属铁环和锦纶单丝编结的网片围成。所述的笼身2是中间呈圆柱体、尾端为圆锥体的尖底桶状结构,笼身2网片围成的空间主要起滞留、暂养鱼类的作用。所述的网片6上设有用于固定网片6的环状结构。所述的笼身2内部诱饵袋是由锦纶单丝编结而成的网眼袋装结构,袋口可以收缩。置入笼身2中间内部悬空,用于存放鱼类饵料,起引诱作用。所述的鱼类饵料包指豆饼或其他商业鱼类饲料制成的食物团。所述的第一锚7、第二锚10是由铅或铁等重金属制成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状物,用乙纶绳连着笼身两端,起固定笼身2于特定位置的作用。所述的第一浮子I、第二浮子9为泡沫浮子,其在水面产生的浮力可有助于保持笼身形状及固定其悬浮位置,也可作为河面上的搜寻目标。所述的连接该装置各部分的绳索为乙纶绳,用于连接、伸展、固定该装置的作用。笼身2由铁圆环框架4、喇叭状入口 5、网片6、组成。笼身2整体呈一端呈椎体状的圆柱体。笼身2框架由5个直径(本例为1000mm,可根据实际需要在800-1200mm范围内设定)相同的铁圆环组成;喇叭状入口 5由直径O. 8mm的锦纶单丝编结的网围成,目大10mm。入口装置由两个直径不同的铁圆环和4根实心圆铁棒组成,两铁圆环的直径分别为1300mm和400mm,大的铁圆环与笼身2框架入口处的铁环共用,小的铁圆环置入笼身2内部。4根圆铁棒的直径为8mm,用于连接两个铁圆环;网片6由直径O. 8mm的锦绝单丝编结而成,网目10mm,与铁环连接围在铁环外面。诱饵网袋3是由锦纶单丝编结而成,网目5mm,袋口可以收缩,用绳索8与笼身2中间部分的铁圆环连接。第一锚7、第二锚10由铅组成,呈立方体,边长200mm,有2个,笼身2前、后端各一个。第一锚7、第二锚10分别与笼身2的两端用绳索8相连。第一浮子I、第二浮子9,为泡沫材料,白色或其他鲜艳的亮色,呈圆柱体。第一浮子I、第二浮子9分别与第一锚7、第二锚10相连,连接是绳索长度可根据水深进行调整。连接绳索为乙纶绳。 使用方法该实施例是一种借助水流及饵料引诱将鱼截获。将其安装在水流中等流速的河边,网口对着水流方向,用2个铅锚和2个泡沫浮子用乙纶绳连接将笼身固定于特定河段的特定水层。诱饵网待放入鱼类喜爱的饵料,扎进袋口,悬挂在笼身2内部。将其中一个浮子用绳索连接到河岸的建筑物或固定的船上。一般12小时拉起收集网具观看一次,及时取出捕获的鱼类样本暂养。也可用于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调查,定时取出所获渔获物,鉴定、称重、计数,得出定量的监测数据。权利要求1.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它包括第一浮子(I)、笼身(2)、诱饵网袋(3)、铁圆环框架(4)、网片(6)、第一锚(7),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子(I)分别与第一锚(7)、笼身(2)相连,第二锚(10)分别与第二浮子(9)、笼身(2)相连,笼身(2)内部各铁圆环框架(4)用网片(6)相连,诱饵网袋(3)与中间一铁圆环相连,笼身(2)的一端入口呈喇叭状,开口的一端朝向网口。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笼身(2)由铁圆环框架(4)、喇叭状入口(5)、网片(6)、组成,笼身(2)整体呈一端呈椎体状的圆柱体,笼身(2)框架由5个直径相同的铁圆环组成,喇叭状入口(5)由锦纶单丝编结的网围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诱饵网袋(3)是由锦纶单丝编结而成,网目5mm,用绳索(8)与笼身(2)中间部分的铁圆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类活体样本采集装置,它包括第一浮子(1)、笼身(2)、诱饵网袋(3)、铁圆环框架(4)、网片(6)、第一锚(7),其特征在于:第一浮子(1)分别与第一锚(7)、笼身(2)相连,第二锚(10)分别与第二浮子(9)、笼身(2)相连,笼身(2)内部各铁圆环框架(4)用网片(6)相连,诱饵网袋(3)与中间一铁圆环相连,笼身(2)的一端入口呈喇叭状,开口的一端朝向网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典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王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