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间清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93276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间清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容易地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而不损坏牙龈的齿间清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以容易地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而不损坏牙龈的。
技术介绍
通常,在人们吃完食物之后,为了清除牙齿间通过普通牙刷不易清洁的杂质,使用齿间牙刷或具有一个或两个尖锐端的牙签。换言之,牙签和齿间牙刷可以用于预先防止蛀牙和牙周病。更详细地,牙签由木材、塑料、淀粉或者类似物制成,并用于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然而,如果牙齿间的间隙很小,牙签的尖锐端可能不易插进牙齿间并且可能无法清除所 有的食物残渣。此外,牙签坚硬而尖锐的尖端很容易折断,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造并使用了一种安装有刷子的齿间牙刷。如图I所示,齿间牙刷10包括容易被使用者握紧的握柄部11,形成在握柄部11 一端的刷子部12,以及用于保护刷子部12的盖子15。刷子部12包括由两根金属丝形成的金属丝单元13和具有沿金属丝单元13的长度方向以固定地间隔形成的刷毛的刷子14。换言之,随着金属丝单元13在牙齿间的间隙中移进移出,刷子14清除了食物残渣。然而,由于将刷子14的刷毛设置在金属丝单元13上而导致的高额生产成本,上述的安装有刷子14的齿间牙刷10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并且金属丝的金属感带给使用者不适的感觉,从而增加了不便。此外,因为金属丝单元13是通过缠绕较粗的金属丝而制得,所以金属丝单元13可能不易插入牙齿间,从而难以适当地清洁牙齿。此外,金属丝的硬度可能频繁的损坏牙龈。此类常规的牙签和齿间牙刷不能容易地清除牙齿间的杂质。此外,此类常规的牙签和齿间牙刷可能损坏牙龈,从而可能引发疾病,也可能造成蛀牙或龋齿,最终损坏牙齿的结构。此外,通过使用相同的材料用于刷子和牙签注模牙签以在牙签的端部形成刷子,不可能同时在牙签的端部精密地形成多个刷子的刷毛,且因此很难实现齿间牙刷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清除牙齿间的杂质(例如食物残渣)同时给牙龈带来最小刺激的。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清除牙齿间杂质的齿间清洁元件,该齿间清洁元件包括刷毛,该刷毛由长度为Icm到15cm之间的纱线制成,其中,所述刷毛具有10%到80%的弯曲恢复率并且至少在所述刷毛的前部沿所述刷毛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具有锥形形状,使得所述刷毛在距离锥形部的前端大约O. Imm的距离处具有O. OOlmm到2mm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纱线优选为具有O. 5mm到3mm的直径,并且所述纱线优选为形成为具有凹凸不平的形状或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锥形部具有曲线部,该曲线部具有不规则的倾斜表面。同时,所述纱线可以由尼龙基材料和聚酯型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材料制成,功能性物质可以可选择地添加到所述纱线的材料中,以及所述功能性物质可以为碳酸钙或二氧化硅的无机物。此外,包含功能性成分的成分层优选地形成在所述刷毛上,以及所述功能性成分优选地包括氟成分、抗菌剂成分、香精成分和色素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齿间清洁元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a)通过纺丝拉伸纱线;(b)通过切割所述纱线至具有Icm到15cm的长度形成刷毛,沿所述刷毛的长度方向使所述刷毛逐渐变细以使得所述刷毛至少在其前部具有锥形形状;以及(c)清洗和干燥所述刷毛,其中所述刷毛具有10%到80%的弯曲恢复率且在距离通过步骤(b)形成的所述锥形部的前端大约O. Imm的距离处具有O. OOlmm到2mm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步骤(b)中,可选择地实施或随后实施将刷毛浸泡在强碱或强酸溶液中的变尖工艺和使用研磨机进行研磨工序的变尖工艺,使得具有不规则表面的曲线部形成在所述锥形部上。 此外,在步骤(a)中,所述纱线可以由尼龙基材料和聚酯基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材料制成,当制作所述纱线时,功能性物质可以可选择地添加到所述纱线的材料中,以及所述功能性物质可以为碳酸钙或二氧化硅的无机物。此外,在步骤(b)之后,所述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将所述刷毛浸溃在包含功能性成分的溶液中来形成成分层,且所述功能性成分优选地包括氟成分、抗菌剂成分、香精成分和色素成分中的至少一种成分。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方面将会变得明显,其中图I是显示常规的齿间牙刷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纱线的侧视图;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侧视图;图4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侧视图;图5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纱线的示意图;图6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主视图;图7是用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相应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之前的描述中,应该理解的是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该翻译为限制于一般的和字典中的含义,而应该是基于允许专利技术人适当地限定术语以更好地说明的原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面的含义和概念翻译。因此,这里提出的说明仅作为用于说明的目的的优选实施例,并不意味着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所以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其他等价变换或变更。图2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纱线的侧视图;以及图3是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元件的侧视图。参照图2和图3,齿间清洁元件100包括刷毛110,该刷毛110通过拉伸的纱线制成,该拉伸的纱线给定了刷毛110预定的长度和预定的直径。刷毛110在刷毛110的至少一个前端沿刷毛110的长度方向具有锥形形状且具有 10%到80%的弯曲恢复率。这时,纱线111表现出被纺丝(spun)和拉伸(stretched)的状态,而刷毛110表现出在纱线111上实施之后描述的变尖工艺以使其具有锥形形状的状态。换言之,纱线111通过纺丝形成为如图2所示,而刷毛110形成为具有如图3所示的锥形形状。这时,如图3所示,刷毛110可以在前端的局部具有锥形形状,而如图4所示,刷毛110’也可以在整个结构上具有锥形形状。下面,这些刷毛110、110’的锥形的部分将分别被称为锥形部112、112’。再次参照图2和图3,通过切割拉伸的纱线111然后对其实施上述变尖工艺来形成刷毛110。变尖工艺将在下文中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刷毛110由尼龙基材料和聚酯基材料中的任何一种材料制成。聚酯基材料优选地从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PTT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中选取。此外,纱线111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将功能性物质添加到上述材料中来制成。所述功能性材料优选为碳酸钙或二氧化硅无机物。添加功能性物质是为了在实施下述的变尖工艺时增加锥形部的表面的粗糙度。通过纺织上述材料制成的纱线111拉伸为具有适当的弹性和柔韧性。换言之,由于刷毛Iio的材料的特点且由于拉伸过程,刷毛110具有10%到80%的弯曲恢复率。关于弯曲恢复率的数值范围,如果弯曲恢复率小于10%,纱线111可能太硬且不可弯曲,因而当清除牙齿间的杂质时,可能刺激并损伤牙龈。如果弯曲恢复率大于80%,纱线111可能太软而不能传递力,因此纱线111可能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燮金圣珍安宰贤张硕胤
申请(专利权)人:LG生活健康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