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包含有一管状或柱状物件、一中空状的绝热套筒及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更包括一加热线圈及复数导磁块(magnetic?flux?concentrator);令该管状或柱状物件固设于中空状的绝热套筒后,接下来将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包覆于绝热套筒外侧,随之,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因电磁效应,而对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产生涡电流,并凭借导磁块限制磁力线方向,提升加热效率,使该管状或柱状物件均匀、快速加热,另凭借绝热套筒使热能不易散逸,据此,提升加热效率,并减少热能散逸的优点及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特别是指ー种利用导磁块限制磁力线方向而提升电磁感应效率,继而对感磁材料的管状或柱状物件产生涡电流,产生均匀、快速加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塑胶射出/押出成型加工时,将塑料注入管状或柱状的料筒后,再压挤至模具内,而该料筒通常为ー种耐高温的管状或柱状物件(以下简称物件),凭借对该物件持续加热,使该物件内的塑料呈熔浆状,以便顺利注入模具的浇注口内,且为保持稳定流动,避免熔浆状塑料过早冷却成型,因此,在塑料射出/押出成型前,必须对该加热物件持续加热至ー预定温度,使塑料可持续维持熔浆状,以便确实、顺畅地由该物件流动至模穴内后再冷却成型;且不仅使用于塑胶射出/押出成型,在其他使用模具成型制程如铝合金鋳造、镁合金鋳造均采用相同作法。·然而,现有压出/射出成型机使用的加热装置通常为成本低廉的电阻式加热装置,该电阻式加热装置包括ー电源供应器、一电阻式加热线圈及一可容置塑料的被加热物件,该电阻式加热线圈主要由高析热的导电金属材质制成,利用金属导电析热原理,当电流通过该电阻式加热线圈时,高析热的金属材质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如此,对该被加热物件快速加热,再以辐射或传导的方式传热至被加热物件内部,使被加热物件内部的塑料融化为熔浆状,而令塑料能顺利流动至模穴内后再冷却成型;电阻式加热装置整体构造简単,成本低廉,但其缺点在于加热不均匀,热能仅能依循线圈相对布局位置传递,造成被加热物件位于电阻式加热线圈的部分温度极高,被加热物件未处于加热线圈的部分则温度较低,而产生被加热物件表面温度不均匀现象,另,电阻式加热线圈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效率不佳,相较下,须耗费大量电能,才能将被加热物件升温达到所欲加热的温度。次,另ー现有压出/射出成型机使用的加热装置,如中国台湾新型证书号第M365253号“压出/射出成型机的料管加热构造”专利案(以下简称第一案)所示,其包括一储放待加热塑料的料管、一可通电产生热量而对料管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及一用以供应加热线圈电源的电源供给装置,当该电源供给装置传输电流至加热线圈,而该加热线圈因电磁感应而于料管表面产生涡电流,且该料管本身因阻抗而产生热能,因此,对料管及其内部进行加热;另,于该加热线圈外部包覆一耐火棉,据此,能有效隔绝料管的热量逸散到外部环境,井能大幅提升对料管及塑料的加热效率;然,该第一案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对料管产生涡电流进而加热,其加热效率较现有电阻式加热装置佳,但该第一案的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为任意分布,且具有多数个磁力线回圈,所述的这些磁力线回圈的磁场方向无统一方向,因此,无法以最有效地利用所述的这些磁力线,且对料管表面每ー处所产生涡电流值均不同,加热线圈布局密度较高处,极容易造成表面及料管内部温度过高,而加热线圈布局密度较低处,则反之,而造成整体加热不均匀的缺点。再次,另ー现有热浇道使用的加热装置,如中国台湾新型证书号第M280908号“热浇道加热线圈加紧构造”专利案(以下简称第二案)所示,其主要包含有一热浇道本体、一固定件、一加热线圈、一套圈、及ー套环,其固定件将热浇道本体锁固,并将加热线圈套设于热浇道本体外表,而套圈再置于加热线圈的外表,凭借加热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将热浇道本体加热,且兼具预防加热线圈因热胀冷缩时发生过度膨胀现象,使加热线圈与热浇道本体的加热管间产生无加热间隙,以提升加热效果,但该加热线圈也使用所产生的磁力线为任意分布,也有第一案的缺失,无法以最有效地利用所述的这些磁力线,而造成整体加热不均匀的缺点。有鉴于上述现有各种加热装置分别存在有加热不均匀、加热效率不佳及热传导易散逸等问题,吾等专利技术人特地针对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加以研究及改良,并有本专利技术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主要是解决现 有加热装置加热不均匀、效率不佳,且热能易散逸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种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包含至少ー管状或柱状物件,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由感磁材料所构成,其两端侧壁处至少分别设有两个锁附孔及两个固定孔;至少一中空状的绝热套筒,该绝热套筒由非感磁材料所构成,该绝热套筒可套设于管状或柱状物件外侧,且该绝热套筒两端侧壁处相对于该管状或柱状物件每ー锁附孔另设置ー锁附贯孔;复数锁附件,当所述的这些锁附件通过绝热套筒的锁附贯孔后,而锁附于管状或柱状物件的锁附孔上,进而使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组设于该绝热套筒内侧;复数间隔件,所述的这些间隔件分别包括有一固定部及ー间隔部,该固定部组设于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的固定孔,且该间隔部具有一间隔厚度,使绝热套筒与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的两相对面依间隔厚度而形成一固定的等距间隔;及一电磁感应加热単元,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环绕而包覆于绝热套筒外侧。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更包含一加热线圈及复数导磁块,该加热线圈为电磁感应式加热线圈,所述的这些导磁块等距同向地套设于加热线圈,并使用エ业用胶而使两者结合为一可挠体,构成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接下来,令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以加热线圈朝内、导磁块在外而环绕于绝热套筒外侧。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是采用单层螺旋方式环绕于绝热套筒外侧,或采用单层折线方式于绝热套筒外侧两端依序来回排设而包覆于绝热套筒外侧。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先令两管状或柱状物件间隔排设,再令中空绝热套筒套设于两管状或柱状物件外侧,接下来,使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以加热线圈朝内、导磁块在外而环绕于绝热套筒外侧。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更包含一加热线圈、复数导磁块及一可绕的片体,所述的这些导磁块是等距排列而布满于该片体,并使两者连结,接下来,令加热线圈环绕于绝热套筒外侧后,再将铺设导磁块的片体再包覆于加热线圈外层。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该加热线圈是采用单层螺旋方式环绕于绝热套筒外侧,或采用单层折线方式于绝热套筒外侧两端依序来回排设而包覆于绝热套筒外側。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先令两管状或柱状物件间隔排设,再令中空绝热套筒套设于两管状或柱状物件外侧,接下来,使加热线圈环绕于绝热套筒外侧后,再将铺设导磁块的片体再包覆于加热线圈外层。据上所述的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该绝热套筒为绝热效果佳的陶瓷管或绝热棉。以上设置,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是含有导磁块,利用导磁块限制磁力线方向,而将磁力线对准管状或柱状物件,以产生最大效能的均匀涡电流,以便均匀、快速加热管状或柱状物件,且提升加热效率,另,绝热套筒本身材料具有绝热效果,另 使绝热套筒与管状或柱状物件间有ー间隔,故仅有辐射热传递,而无传导热散逸,进而使管状或柱状物件周围的热能阻绝于绝热套筒,因此,兼具减少热能散逸等优点及功效。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基本组态A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基本组态A的结合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灌胶模具的使用示意图(组装前);图4是本专利技术灌胶模具的使用示意图(组装后);图5是本专利技术经灌胶而结合为一体的电磁感应加热単元;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一个管状或柱状物件,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由感磁材料所构成,其两端侧壁处至少分别设有两个锁附孔及两个固定孔;至少一个中空状的绝热套筒,该绝热套筒由非感磁材料所构成,该绝热套筒能够套设于管状或柱状物件外侧,且该绝热套筒两端侧壁处相对于该管状或柱状物件每一锁附孔设置一个锁附贯孔;复数锁附件,当所述的这些锁附件通过绝热套筒的锁附贯孔后,而锁附于管状或柱状物件的锁附孔上,进而使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组设于该绝热套筒内侧;复数间隔件,所述的这些间隔件分别包括有一固定部及一间隔部,该固定部组设于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的固定孔,且该间隔部具有一间隔厚度,使绝热套筒与该管状或柱状物件的两相对面依间隔厚度而形成一固定的等距间隔;及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环绕而包覆于绝热套筒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杰,李佳庆,蔡育庭,
申请(专利权)人:黄圣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