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和注射成型鞋,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制造注射成型鞋的方法,为了缓和在步行时、运动时作用于脚上的冲击,在该鞋跟部中具有冲击吸收件。一种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由下述的步骤构成,(a)步骤:将壳体缝接于内底的跟部,在该壳体中接纳有冲击吸收件,并且顶面开口,在其周缘具有缝边部;(b)步骤:将缝接有上述壳体的内底的周缘与鞋表皮件的底部周缘缝接,形成鞋表皮;(c)步骤:将已获得的鞋表皮吊入楦模中;(d)步骤:将楦模、侧模与底模组合,形成鞋底成型空隙,将注射成型用树脂材料注射到该空隙中,形成鞋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中,使跟部具有冲击吸收功能,在鞋底注射时将冲击吸收件安装于鞋表皮上。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涉及可容易制造注射成型鞋的方法,其不限定冲击吸收件的选定和效果,品质高,具有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和耐久性。
技术介绍
在步行时和运动时,为了缓和作用于脚上的冲击,人们知道有在跟部具有冲击吸收件的注射成型鞋。 作为这样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到目前为止,主要采用下述⑴ (III)的方法(I)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将鞋表皮(比如将鞋表皮件周缘和内底周缘缝接的部分)吊入楦模中的步骤;通过粘接剂等将冲击吸收件固定于鞋表皮的内底的跟部的步骤;将楦模、侧模与底模组合而形成鞋底成型空隙,将注射成型用树脂材料注射到该空隙中,形成鞋底的步骤(参照专利文献I);(II)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在跟部底面上具有凸部的楦模中,将鞋表皮吊入内底的跟部的步骤,该鞋表皮具有供该凸部穿过的孔;将楦模、侧模与底模组合而形成鞋底成型空隙,将注射成型用树脂材料注射到该空隙中,形成鞋底的步骤;在将鞋表皮与楦模脱模后,将冲击吸收件设置于凹部中的步骤,该凹部位于通过楦模的凸部而形成的鞋底跟部的内侧(参照专利文献2);(III)与鞋底相同,冲击吸收件也是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在上述(I)的方法中,由于在将冲击吸收件固定于内底上的步骤中,在粘接剂固化之前要求花费时间,故不是有效率的,或因粘接剂不足而导致注射成型用树脂的注射压力产生冲击吸收件发生错位。另外,不同的冲击吸收件的种类会因下述情况导致在冲击吸收件和鞋底的边界部容易剥离,耐久性差等的问题,该情况分别为因注射成型用树脂的热量发生软化而变形或与注射成型用树脂(鞋底)的粘接性缺乏,伴随时间的推移的使用,冲击吸收件发生错位,此时在施加有荷载的跟部处于没有设置冲击吸收件的状态,无法发挥冲击吸收作用。在上述(II)的方法中,由于在吊入楦模中时在内底中具有孔,故因张力的施加方,伸缩程度容易产生差别,产生错位,鞋的变形容易发生,此外,装填冲击吸收件的工序花费时间,生产效率差。另外,在设置冲击吸收件后,必须通过单独的内底等来覆盖孔,无法充分地发挥冲击吸收件的效果。此外,在上述(III)的方法中,只采用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的冲击吸收件,限定了冲击吸收件的选定和效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3-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3-12350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平10-1746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I) (III)的现有的制造方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为了缓和在步行时和运动时作用于脚上的冲击,提供一种以良好的生产效率制造注射成型鞋的方法,该注射成型鞋的跟部中具有冲击吸收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多次研讨,其结果是发现下述的情况 设置如下结构,壳体由与注射成型用树脂(鞋底)的粘接性良好的材料构成,并且顶面开口,在其周缘具有缝边部,在壳体中以接纳冲击吸收件的状态,缝接于内底的所需的位置,若为该结构则该冲击吸收件的种类(材质)不仅没有限定,因注射压力、伴随时间的使用,该冲击吸收件也不发生错位,可容易制造高品质、具有优良的穿着舒适性和耐久性的注射成型鞋。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根据下述的见解而得出,其主要内容如下。(I)涉及一种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步骤将壳体缝接于内底的跟部,在该壳体中接纳有冲击吸收件,并且顶面开口,在其周缘具有缝边部;(b)步骤将缝接有上述壳体的内底的周缘与鞋表皮件的底部周缘缝接,形成鞋表皮;(C)步骤将已获得的鞋表皮吊入楦模中;(d)步骤将楦模、侧模与底模组合,形成鞋底成型空隙,将注射成型用树脂材料注射到该空隙中,形成鞋底。(2)涉及上述(I)所述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冲击吸收件的厚度为Z、上述壳体的内高度为X1时,满足Z ^ Xl。(3)涉及上述⑴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冲击吸收件和上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空间。(4)涉及上述(I) (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模的跟部设置凸部,以与上述壳体的底部接触,可通过由该凸部形成的凹部从鞋底底面辨认壳体。(5)涉及上述(4)所述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外高度为X2、上述底模的凸部的高度为y、跟部的鞋底成型空隙的高度为h时,按照h ( x2+y的方式调整底模的位置,进行注射。(6)涉及通过上述(I) (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获得的注射成型鞋。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通过采用壳体,可采用耐热性低的冲击吸收件、粘液状的冲击吸收件,即使在采用难以与注射成型用树脂(鞋底)粘接的冲击吸收件的情况下,与鞋底的良好的粘接(耐久性)在实际的步行、运动时,仍可充分地维持。另外,通过使注射前的冲击吸收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注射前的壳体的内高度,由此冲击吸收件在跟部侧鼓出,变得容易接触跟部,吸收冲击的效果更进一步有效地呈现,而且脚也不接触到壳体的边缘,这样可获得穿着舒适性。此外,即使在因来自脚的压力等,冲击吸收件形状变化的情况下,在该冲击吸收件和壳体内壁之间设置空间,由此在压力释放时,可容易恢复到原始的形状,这样,获得冲击吸收件本来的功能可长期发挥的注射成型鞋。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所采用的壳体中接纳冲击吸收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 (A)为图I所示的冲击吸收件的俯视图,图2⑶为该冲击吸收件的侧视图,图2(C)为图I所示的壳体的俯视图,图2(D)为该壳体的侧视图; 图3为接纳有图I所示的冲击吸收件的壳体被缝接于内底的跟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跟部的剖视图,其表示为了对鞋底进行注射成型,将各模具组合的状态的一个例子;图5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获得的注射成型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a) (d)的4个步骤。((a)步骤)(a)步骤为下述的步骤,其中,将壳体缝接于内底的跟部,在该壳体中,接纳有冲击吸收件,并且顶面开口,在其周缘具有缝边部。图I表示在顶面开口、在其周缘具有缝边部41的壳体4中,接纳冲击吸收件3的状态的剖视图;图2 (A)为图I所示的冲击吸收件3的俯视图,图2⑶为该冲击吸收件3的侧视图,图2(C)为图I所示的壳体4的俯视图,图2(D)为该壳体的侧视图;图3表示接纳图I所示的冲击吸收件3的状态的壳体4被缝接于内底2的跟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在图I 图3中,共同或同一部分由相同的标号表不。符号z表不冲击吸收件3的厚度,符号X1表示壳体4的内高度(不包含壳体底面的厚度),符号X2表示壳体4的外高度(包含壳体底面的厚度),标号23表示将内底2和壳体4缝合的缝线。如果冲击吸收件3为合成树脂泡沫等的可缓冲作用于脚的冲击的部件,则没有特别的限定,当然可采用比如,聚氨酯、丙烯酸酯、苯乙烯、烯烃、橡胶等的弹性体,也可采用包含大量的有机硅凝胶等的胶状物质,或油、增塑剂等的树脂等,具体来说,最好可采用三进兴产社生产的商品名称为“ y >*'”、夕、力社生产的商品名称为“ 7 > 7 T y'A”等的产品O冲击吸收件3的形状也可为长方体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成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步骤:将壳体缝接于内底的跟部,在该壳体中,接纳有冲击吸收件,并且顶面开口,在其周缘具有缝边部;(b)步骤:将缝接有上述壳体的内底的周缘与鞋表皮件的底部周缘缝接,形成鞋表皮;(c)步骤:将已获得的鞋表皮吊入楦模中;(d)步骤:将楦模、侧模与底模组合,形成鞋底成型空隙,将注射成型用树脂材料注射到该空隙中,形成鞋底。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龟山典央,
申请(专利权)人:阿基里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