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尤其涉及的是。
技术介绍
冷泥田是缺乏水利工程和配套灌溉条件的丘陵和山地稻区科学利用自然降水,确保水稻顺利播栽和稳产高产的一种有效耕作制度,具有科学、经济利用自然降水资源;休闲土壤,培肥地力;提早茬口,缓解劳力紧张和用水矛盾;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补充地下水源,减少地质灾害;综合利用,提高耕地效益等突出作用。冷泥田水稻土低产制约因素有土壤结构差、水稻前期水和土温均低、土壤养分有效性低、分蘖慢、水稻中后期氧化还原电位低、有毒有害物质多、水稻根系早衰、成穗率低等,由于冷泥田水稻土产量障碍因素 较多,水稻常年产量始终不高,但如果解决了其制约因素,冷泥田水稻土增产潜力巨大。近二十年来,在工程、农艺、化学、生物治理冷泥田水稻土方面具有一定单项技术储备,但这些技术存在成本高、工作量大等缺点,亟待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简便和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方法来解决冷泥田存在的诸多问题,而冷泥田厢式免耕改良高产栽培方法具有改良效果好、水稻产量高、操作简便和实用等优点,在西南地区的冷泥田稻区推广面积较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水旱轮作技术是在水稻种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泥田厢式免耕改良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潜育化程度较重的冲沟田,厢面宽度3.0m左右;潜育化程度较轻的傍田,厢面宽度可在4.0~5.0m或更宽,厢面长度可根据田块形状而定;厢沟宽30cm,深度20~30cm,厢沟贯穿整个稻田;水稻种植规格采用宽窄行种植,即窄行20~23cm,宽行43.33~50.00cm,两厢之间开排水沟排水;将开沟挖出的泥顺厢面的长度方向均匀平铺于整个厢面,保证厢面高出水面15?20cm;肥料施用方面,在施用适宜的氮磷钾肥基础上,每亩施用100kg硅钙肥作为改良剂,用于调节冬水田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鱼生,陈琨,涂仕华,石孝均,樊红柱,冯文强,曾祥忠,喻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