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雅萍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273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一盖体及多个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二位于该底板上的侧端部、一位于各该侧端部之间的容置空间及至少一形成于各该侧端部的限位件,该限位件位于该容置空间,且该限位件及该底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当一排线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时,该排线限位于该限位空间,以避免该排线翘曲导致该排线与各该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断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ー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ー种具有限制排线翘曲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需借由电连接器及排线电性连接电子元件,现有习知电连接器主要包含ー绝缘主体、一盖合于该绝缘主体的盖体及多个端子,其主要是通过与一排线插接而达到电性连接电子元件目的,只是,现有习知电连接器与排线插接时,若排线发生翘曲的情形,即可能使得该排线插入该电连接器吋,该排线与各该端子的间接触不良,而造成该电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失败。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歩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ー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ー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该限位件与该底板之间的该限位空间限制插设于该绝缘本体的ー排线,其可避免该排线翘曲而导致该排线与各该端子接触不良,造成断路,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另ー目的在干,克服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ー种新型结构的电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于各该限位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ー导斜面,该导斜面位于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之间,当ー排线插设于该绝缘本体吋,该导斜面可导引该排线进入该限位空间,以使该排线被限位于该限位空间,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中包含ー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底板、ニ侧端部、一容置空间及ニ限位件,该侧端部、该容置空间及该限位件位于该底板之上,且该容置空间位于各该侧端部之间,该限位件形成于该侧端部且位于该容置空间,该限位件及该底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ー盖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以及多个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ー步实现。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绝缘本体另具有一顶端部及ー开ロ,该顶端部位于该ニ侧端部之间,该开ロ位于该顶端部及该底板之间。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限位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导斜面,该导斜面位于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之间,且该导斜面朝向该开口。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导斜面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至该底板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二侧边至该底板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另具有一排线,该排线插设于该绝缘本体,且限位于该限位空间。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盖体具有二容置槽,该各该容置槽对应各该限位件,各该限位件可容置于各该容置槽。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 型提出的一种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其中具有一底板、二侧端部、一容置空间及二限位件,该侧端部、该容置空间及该限位件位于该底板之上,该容置空间位于该二侧端部之间,该限位件形成于该侧端部且位于该容置空间,该限位件及该底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另具有一顶端部及一开口,该顶端部位于该二侧端部之间,该开口位于该顶端部及该底板之间。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限位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导斜面,该导斜面位于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之间,且该导斜面朝向该开口。前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导斜面具有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该第一侧边至该底板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二侧边至该底板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一绝缘本体、一盖体及多个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底板、二侧端部、一容置空间及二限位件,该侧端部、该容置空间及该限位件位于该底板之上,且该容置空间位于各该侧端部之间,该限位件形成于该侧端部且位于该容置空间,该限位件及该底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该盖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各该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本技术借由该限位件与该底板之间的该限位空间限制插设于该绝缘本体的一排线,其可避免该排线翘曲而导致该排线与各该端子接触不良,造成断路。本技术另在于各该限位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导斜面,该导斜面位于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之间,当一排线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时,该导斜面可导引该排线进入该限位空间,以使该排线被限位于该限位空间。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电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其可借由形成于侧端部的限位件,将排线限位于限位件与底板之间的限位空间,以避免排线翘曲导致排线与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断路。另在于各该限位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导斜面,该导斜面位于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之间,当一排线插设于该绝缘本体时,该导斜面可导引该排线进入该限位空间,以使该排线被限位于该限位空间。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立体剖示图。图3是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盖体掀启的侧面剖示图。图4是据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连接器的盖体闭合的侧面剖示图。 100:电连接器110: 绝缘本体111 底板112侧端部113: 容置空间114: 限位件114a:上表面114b: 下表面114c:导斜面115 限位空间116:顶端部 117:开ロ 120: 盖体121 容置槽122 限位凸部 130: 端子140: 排线141 限位孔SI:第一侧边S2:第二侧边Dl: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电连接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參阅图I及图2,其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一种电连接器100包含ー绝缘本体110、ー盖体120、多个端子130及ー排线140,该绝缘本体110具有一底板111、ニ侧端部112、一容置空间113及ニ限位件114,各该侧端部112、该容置空间113及该限位件114位于该底板111之上,且该容置空间113位于各该侧端部112之间,该限位件114形成于该侧端部112,且该限位件114位于该容置空间113,该限位件114及该底板111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115,该盖体12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13,各该端子130插设于该绝缘本体110,该排线140插设于该绝缘本体110,且该排线140被限位于该限位空间115,请參阅图3,当该排线140插设入该绝缘本体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底板、二侧端部、一容置空间及二限位件,该侧端部、该容置空间及该限位件位于该底板之上,且该容置空间位于各该侧端部之间,该限位件形成于该侧端部且位于该容置空间,该限位件及该底板之间具有一限位空间;一盖体,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以及多个端子,插设于该绝缘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雅萍
申请(专利权)人:林雅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