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包括电缆芯、绝缘层、内护套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电缆芯为铜芯,所述电缆芯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依次包裹内护套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内护套层为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层,所述铠装层为裸钢带联锁铠装层,所述外护套层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层;该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耐干扰性能、耐候性、耐磨性,能够保证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井下允许工作温度150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
技术介绍
在潜油泵机组与潜油泵电机之间的连接中使用的引接电缆,因安装在油泵系统地层温度最高处,引接电缆解决潜油泵电机,而潜油泵电机在工作中发热,以及潜油泵机组与潜油泵电机通过引接电缆进行连接时,由于截面减小致使引接电缆的自身发热,这三种温 度叠加致使引接电缆要求有较高的绝缘耐温等级,以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解决在潜油泵机组与潜油泵电机之间的连接中使用的引接电缆要求具有较高的绝缘耐温等级以保障工作的安全性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包括电缆芯、绝缘层、内护套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电缆芯为铜芯,所述电缆芯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依次包裹内护套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内护套层为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层,所述铠装层为裸钢带联锁铠装层,所述外护套层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层。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潜油泵引接电缆为扁形潜油泵引接电缆,所述电缆芯的数量为三根。本技术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采用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低,而且击穿电压、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弧性都较高,能够保证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井下允许工作温度150度。该种潜油泵引接电缆采用铅或铅合金内护套,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固有的钝化作用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采用裸钢带联锁铠装,保证电缆良好的屏蔽性能和耐干扰性能;采用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有效地提高了电缆的耐候性、耐磨性等性能。该种潜油泵引接电缆用于交流额定电压3. 6/6kv及以下潜油泵机组与潜油泵电机之间的连接,最低敷设温度为零下30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耐干扰性能、耐候性、耐磨性,能够保证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井下允许工作温度150度。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电缆芯,2-绝缘层,3-内护套层,4-铠装层,5-外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包括电缆芯I、绝缘层2、内护套层3、铠装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电缆芯I为铜芯,所述电缆芯外包裹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为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层,所述绝缘层2外依次包裹内护套层3、铠装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内护套层3为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层,所述铠装层4为裸钢带联锁铠装层,所述外护套层5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层,所述潜油泵引接电缆为扁形潜油泵引接电缆,所述电缆芯I的数量为三根。本实施例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采用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在较宽频率范围内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都很低,而且击穿电压、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弧性都较高,能够保证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井下允许工作温度150度。该种潜油泵引接电缆采用铅或铅合金内护套,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固有的钝化作 用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采用裸钢带联锁铠装,保证电缆良好的屏蔽性能和耐干扰性能;采用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有效地提高了电缆的耐候性、耐磨性等性能。该种潜油泵引接电缆用于交流额定电压3. 6/6kv及以下潜油泵机组与潜油泵之间的连接,最低敷设温度为零下30度。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耐干扰性能、耐候性、耐磨性,能够保证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井下允许工作温度150度。权利要求1.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芯(I)、绝缘层(2)、内护套层(3)、铠装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电缆芯(I)为铜芯,所述电缆芯(I)外包裹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 )为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层,所述绝缘层(2 )外依次包裹内护套层(3)、铠装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内护套层(3)为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层,所述铠装层(4)为裸钢带联锁铠装层,所述外护套层(5)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层。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油泵引接电缆为扁形潜油泵引接电缆,所述电缆芯(I)的数量为三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包括电缆芯、绝缘层、内护套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电缆芯为铜芯,所述电缆芯外包裹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为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外依次包裹内护套层、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内护套层为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层,所述铠装层为裸钢带联锁铠装层,所述外护套层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层;该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能、耐干扰性能、耐候性、耐磨性,能够保证电缆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可以达到200度,井下允许工作温度150度。文档编号H01B7/08GK202650608SQ2012203105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孙其勇 申请人: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油泵引接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芯(1)、绝缘层(2)、内护套层(3)、铠装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电缆芯(1)为铜芯,所述电缆芯(1)外包裹有绝缘层(2),所述绝缘层(2)为聚酰胺与聚全氟乙丙烯复合薄膜、聚四氟乙烯组合绝缘层,所述绝缘层(2)外依次包裹内护套层(3)、铠装层(4)和外护套层(5),所述内护套层(3)为铅或铅合金内护套层,所述铠装层(4)为裸钢带联锁铠装层,所述外护套层(5)为丁腈聚氯乙烯复合物外护套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其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