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铰链,包括弹簧、定位柱、前铰和后铰,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固定在镜腿上;在后铰上设有通孔,定位柱穿设在后铰的通孔中;定位柱的枢接部外露于后铰的前方,定位柱的固定部外露于后铰的后方,枢接部与前铰枢接,弹簧穿套在定位柱上,一端的固定在固定部上,另一端抵顶后铰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舒适感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眼镜的
,特指一种铰链。
技术介绍
一般的眼镜包括镜腿、镜框和镜片,镜框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一对镜腿连接。现有的眼镜铰链,大多没有弹簧,由于缺乏弹性夹持力,眼镜使用起来舒适感较差。而少数安装有弹簧的铰链,还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大,加工难度较大,不易组装,生产成本较高的缺点。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铰链,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其不但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舒适感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铰链,包括弹簧、定位柱、前铰和后铰,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固定在镜腿上;在后铰上设有通孔,定位柱穿设在后铰的通孔中;定位柱的枢接部外露于后铰的前方,定位柱的固定部外露于后铰的后方,枢接部与前铰枢接,弹簧穿套在定位柱上,一端的固定在固定部上,另一端抵顶后铰的通孔。进一步,在定位柱的枢接部设有凸块,在前铰设有限制凸块旋转角度的限制槽。进一步,定位柱的固定部为焊接在固定柱上的防脱套。进一步,在前铰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安装孔,后铰固定在镜腿上。进一步,在前铰的中段上延伸出两个第一凸耳,在两个第一凸耳上分别设有第一枢孔;后铰的中段上延伸出两个第二凸耳,在第二凸耳上分别设有C型让位槽,后铰的通孔位于两个第二凸耳之间;定位柱的枢接部设有第二枢孔;定位柱的枢接部置于两个第二凸耳之间,第二凸耳置于两个第一凸耳之间,枢轴插置在第一枢孔、C型让位槽和第二枢孔中。采用上述方案后,在打开镜腿时,固定柱受力向外运动,弹簧受力收缩,产生弹力,促使镜腿打开至最佳位置(即镜腿完全打开,消费者使用时佩戴的位置);若进一步将镜腿外扩,固定柱一样受力向外运动,弹簧受力收缩,产生弹力,促使镜腿回归至最佳位置,增加消费者佩戴的舒适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本技术的前铰和后铰体积小,可以适用于宽度较小的镜腿上,使用范围广泛,而且不会影响眼镜的外观;二、本技术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较低;三、通过镜腿的弹力提高戴眼镜的舒适感,舒适感较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左视图。标号说明弹簧I定位柱2枢接部21凸块211第二枢孔212固定部22防脱套221前铰3第一安装孔31限制槽32第一凸耳33第一枢孔331后铰4第二安装孔41第二凸耳43C型让位槽431枢轴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铰链,包括弹簧I、定位柱2、前铰3和后绞4。前铰3固定在镜框(图中未画出)上,后铰4固定在镜腿(图中未画出)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前铰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31,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31,前铰3固定在镜框上;后铰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41,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安装孔41,后铰4固定在镜腿上,这样,本技术的前铰3和后铰4就内置于镜框和镜腿上,使得眼镜的外形更加美观。当然,前铰3固定在镜框上以及后铰4固定在镜腿上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在此不予赘述。在后铰4上设有通孔,定位柱2穿设在后铰4的通孔中;定位柱2的枢接部21外露于后铰4的前方,定位柱2的固定部22外露于后铰4的后方,枢接部21与前铰3枢接,弹簧I穿套在定位柱2上,弹簧I的一端固定在固定部22上,另一端抵顶后铰4的通孔。如图3所示,进一步,在定位柱2的枢接部21设有凸块211,在前铰3设有限制槽32。当打开镜腿超过最佳位置后,限制槽32能够进一步限制凸块211继续旋转,防止消费者误操作,造成对镜腿的损坏。如图4所示,进一步,定位柱2的固定部22可以在定位柱2直接一体成型,也可以是与定位柱2分体成型后再固定在定位柱2上,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的固定部22为防脱套221,防脱套221焊接在固定柱2上。防脱套221能够防止弹簧I从定位柱2的固定部22上脱离,确保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弹簧I的正常使用。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在前铰3的中段上延伸出两个第一凸耳33,在两个第一凸耳33上分别设有第一枢孔331 ;后铰4的中段上延伸出两个第二凸耳43,在第二凸耳43上分别设有C型让位槽431,后铰4的通孔位于两个第二凸耳43之间;定位柱2的枢接部21设有第二枢孔212 ;定位柱2的枢接部21置于两个第二凸耳43之间,第二凸耳43置于两个第一凸耳33之间,枢轴5插置在第一枢孔331、C型让位槽431和第二枢孔212中,从而使得前铰3和后铰4枢接,枢接部21与前铰3枢接。C型让位槽431的设计,使得前铰3和后铰4在转动时具有一定的让位空间。在使用本技术时,打开镜腿,固定柱2受力向外运动,弹簧I受力收缩,产生弹力,促使镜腿打开至最佳位置(即镜腿完全打开,消费者使用时佩戴的位置);若消费者进一步将镜腿外扩,固定柱2—样受力向外运动,弹簧I受力收缩,产生弹力,促使镜腿回归至最佳位置,增加消费者佩戴的舒适性。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权利要求1.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定位柱、前铰和后铰,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固定在镜腿上;在后铰上设有通孔,定位柱穿设在后铰的通孔中;定位柱的枢接部外露于后铰的前方,定位柱的固定部外露于后铰的后方,枢接部与前铰枢接,弹簧穿套在定位柱上,一端的固定在固定部上,另一端抵顶后铰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柱的枢接部设有凸块,在前铰设有限制凸块旋转角度的限制槽。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定位柱的固定部为焊接在固定柱上的防脱套。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在前铰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安装孔,后铰固定在镜腿上。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在前铰的中段上延伸出两个第一凸耳,在两个第一凸耳上分别设有第一枢孔;后铰的中段上延伸出两个第二凸耳,在第二凸耳上分别设有C型让位槽,后铰的通孔位于两个第二凸耳之间;定位柱的枢接部设有第二枢孔;定位柱的枢接部置于两个第二凸耳之间,第二凸耳置于两个第一凸耳之间,枢轴插置在第一枢孔、C型让位槽和第二枢孔中。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铰链,包括弹簧、定位柱、前铰和后铰,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固定在镜腿上;在后铰上设有通孔,定位柱穿设在后铰的通孔中;定位柱的枢接部外露于后铰的前方,定位柱的固定部外露于后铰的后方,枢接部与前铰枢接,弹簧穿套在定位柱上,一端的固定在固定部上,另一端抵顶后铰的通孔。本技术不但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舒适感强。文档编号G02C5/22GK202649626SQ20122026913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吴当益 申请人:诚益光学(厦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定位柱、前铰和后铰,前铰固定在镜框上,后铰固定在镜腿上;在后铰上设有通孔,定位柱穿设在后铰的通孔中;定位柱的枢接部外露于后铰的前方,定位柱的固定部外露于后铰的后方,枢接部与前铰枢接,弹簧穿套在定位柱上,一端的固定在固定部上,另一端抵顶后铰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当益,
申请(专利权)人:诚益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