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871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和电路板,反射片设置在背板与导光板之间,光源设置在电路板上,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底板靠近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导光板和反射片延伸至凹槽处,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入光面与光源正对。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采用在背板上设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将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且将导光板延伸到了凹槽,将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正对,增大了光源的发光面与可视区的光的行程距离,增大了混光距离,提高了混光效果,降低了出现萤火虫现象的几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和体积小等优点,其受到人们的关注。液晶显示器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自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提供背光。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分为直下式背光和侧入式背光。直下式背光是指将单排的光源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排布于液晶板正后面,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扩散片扩散即可得到所需的面光源;侧入式背光是指将线光源组装背光模组上或下侧边,采用楔形或平板型导光板加反射片即可将线光源经过折射、反射成面光源。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使用顶发光的LED,将LED固定在电路板上,再将电路 板固定在背板侧壁上。请參见图1,图I为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如图I所示,LED13固定在电路板12上,将电路板12固定在背板11的侧壁上,LED13出光处对着导光板14的入光面,反射片15设置在背板11上且承载着导光板14,并将LED13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14上,图中虚线为可视区边界16。因影响混光效果的參数有LED到画面可视区边界16的距离(即A值),LED与LED的间距(即?^(*,?值),且将4ル的比值作为一个參数衡量混光效果好坏,A/P的比值小于O.8,则混光效果差。随着LED使用数量的減少,以及超窄边框的设计要求,如图I所示的结构设计,会使P值増大,A/P的比值减小,LED13的混光效果差,导致出现Hotspot (萤火虫画面)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混光效果,降低出现萤火虫现象几率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和电路板,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电路板的凹槽,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正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与所述侧板相対的内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和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并弯折伸入所述凹槽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ー侧,在所述导光板的靠近所述光源的一端的出光面上设有ー层反射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材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与所述导光板的弯折相适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所述出光面在所述导光板的远离所述反射片的ー侧。此外,还有必要提供能提高混光效果,降低出现萤火虫现象几率的显示装置。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背面,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面描述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采用在背板上设容纳光源和电路板的凹槽,将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且将导光板延伸到了凹槽,将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正对,増大了光源的发光面与可视区的光的行程距离,从而増大了混光距离,提高了混光效果,降低了出现萤火虫现象的几率。附图说明图I为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其更加清楚。请參见图2,本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如图2所不,侧入式背光模组20包括背板21、导光板22、反射片23、光源24、电路板25和导热胶26。其中,反射片23设置在背板21和导光板22之间,光源24设置在电路板25上。背板21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24和电路板25的凹槽210。背板21的侧板构成凹槽210的一个外侧壁。导光板22和反射片23延伸至凹槽210上方,导光板22具有一入光面221和一出光面223,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与光源24正对,导光板22的远离反射片23的一侧表面为出光面223。导光板22的出光面223在导光板22的远离反射片23的ー侧。反射片23设置背板21和导光板22之间,以便将光源24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22中。光源24为LED灯,光源24安装在电路板25上,以提供光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4采用侧发光LED灯。电路板25设置在凹槽210的底面211,因光源24设置在电路板25上,使得光源24正对着导光板22侧面的入光面221。导热胶26设置在电路板25与凹槽210的底面211之间,用于将电路板25上的光源24产生的热量传导到背板21,然后散发到外部。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光源24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2的入光面221,而部分光线通过反射片23反射后进入导光板22,然后经导光板22的出光面223射出。图2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与图I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相比,因省掉了在导光板22同一高度上,电路板25所占用的空间,同时将导光板22延伸到凹槽210上方,増大了光源24的发光面到可视区边界27的光的行程距离,増大了混光距离,使得光源24的混光距离在可视区外完成,避免了 Hotspot (萤火虫)现象的发生。图3为本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该侧入式背光模组30包括背板31、导光板32、反射片33、光源34、电路板35、导热胶36和发射材37。其中反射片33设置在背板31与导光板32之间,光源34设置在电路板35上。背板31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光源34和电路板35的凹槽310。背板31的侧板构成凹槽310的一个外侧壁。 导光板32和反射片33在凹槽310处弯折伸入凹槽310中,导光板32具有一入光面321和出光面323,导光板32的入光面321与光源34正对,导光板32的出光面323设在导光板32的远离反射片33的ー侧。反射片33设置背板31和导光板32之间,以便将光源34发出的光线反射进入导光板32中。光源34为LED灯,光源34安装在电路板35上,以提供光线。光源34采用侧发光LED 灯。电路板35设置在凹槽310的内侧壁311上,因光源34设置在电路板35上,使得光源34正对着导光板32弯折的入光面321。其中,背板31的内侧壁311与背板31的侧板形成凹槽310,背板31的内侧壁311即为凹槽310的内侧壁311。导热胶36设置在电路板35与凹槽310的内侧壁311之间。在导光板32的靠近光源34的一端的出光面323上设有ー层反射材37,反射材37将光源34发出的光反射至导光板32中均匀地传输。因导光板32为弯折结构,反射材37为与导光板32形状相适配,也为弯折结构,方便将光源34发出的光反射到导光板32中。本实施例中,导光板32的弯折结构的角度为钝角,则反射材37的弯折结构的角度也为钝角。图3中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导光板、反射片、光源和电路板,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背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在所述底板靠近所述侧板处形成一容纳所述光源和所述电路板的凹槽,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延伸至所述凹槽处,所述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光源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