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回1000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对于节省线路走廊、减少工程投资和提高输送容量起到较大作用。铁塔由地线支架、1000kV上导横担、1000kV中导横担、1000kV下导横担、500kV上中导横担、500kV下导横担、变坡以上塔身、变坡以下塔身及塔腿组成,全部导线悬垂串按“V”型布置,1000kV导线垂直排列,布置在上部三层横担上,500kV导线三角排列,布置在下部二层横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塔型的合理规划,降低了塔高,节省了线路走廊,该塔结构简洁、传力清晰,降低了变坡位置主管杆端弯矩,能够充分发挥塔材的承载性能,有效降低铁塔重量;钢管全部采用插板和锻造法兰联接,并首次应用强度级差高颈锻造法兰,与常规钢管塔相比,减轻塔重约20%。(*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输电线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
技术介绍
“发展特高压”已納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 要,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发展特高压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建设的重中之重,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2008年底,我国首条IOOO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试验示范工程的成功建成,标志着我国输电技术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但在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中也出现了线路走廊紧张的问题,特别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东苏浙沪地区,在这些局部线路走廊稀缺地区将利用原有的输电线路走廊,需进行特高压线路与超高压线路同塔并架。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同塔四回路线路架设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是经济发达、土地昂贵、房屋稠密地区节省线路走廊和工程投资、提高输送容量的最有效方法。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同塔四回路杆塔高度及重量也会明显增加,对于受风荷载影响较大的输电线路杆塔而言,随着塔高的増大其可靠性越来越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对于节省线路走廊、減少工程投资和提高输送容量起到较大作用,且四回钢管塔在极端条件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保证了超/特高压同塔多回线路的可靠性。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所述钢管塔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塔头、塔身和塔腿;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钢管塔采用干字型;所述塔身包括上塔身和下塔身,所述上塔身和下塔身为圆锥形钢管构成;所述塔身由上向下依次设有IOOOkV上导横担、IOOOkV中导横担、IOOOkV下导横担、500kV上中导横担和500kV下导横担;所述塔身的变坡位置设置在所述500kV下导横担处,变坡处塔身斜材米取X型布置形式。本专利技术的另ー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IOOOkV上导横担的两端对称设有地线支架,所述地线支架为角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再ー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三个IlOOkV横担之间平行垂直设置,所述两个500kV横担之间伞型设置,所述IOOOkV下导横担和500kV上中导横担之间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再ー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钢管塔的钢管之间采用插板和锻造法兰联接。本专利技术的又ー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塔身设置ー个变坡,变坡隔面与最下层500kV横担下平面共面,塔身变坡隔面以上坡度为4.8%,塔身变坡隔面以下坡度为14. 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I) IOOOkV与500kV交流同塔四回钢管塔采用干字型钢管塔,共布置了 5层横担,地线支架联接在最上层横担上;12相导线悬垂串全部按“V”型布置,IOOOkV导线垂直排列,500kV导线三角排列,其中500kV上导与中导公用一个横担;通过对塔型的合理规划,有效降低了塔高,节省了线路走廊。通过塔材合理布置,使该塔结构简洁、传カ清晰,有效降低了变坡位置主管杆端弯矩,能够充分发挥塔材的承载性能,有效降低鉄塔重量。2)采用钢管塔能够充分发挥钢管构件承受风压小、截面抗弯刚度大、塑性好等性能,一方面降低了鉄塔重量,减小了基础作用力,另ー方面增强了鉄塔在极端条件下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了超/特高压同塔多回线路的可靠性。·3)提高了塔身变坡位置,将变坡设置在第一层横担处,并将变坡处塔身斜材布置成“ X ”型式,减小了主材杆端弯矩,降低了主材规格。4)钢管最高材质为Q420B,钢管全部采用插板和锻造法兰联接,并首次应用强度级差高颈锻造法兰,与常规钢管塔相比,减轻塔重约2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图I为ー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ー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ー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的强度级差高颈锻造法兰主视图;图4为ー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的强度级差高颈锻造法兰剖面图;图5为ー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的钢管构件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I-地线支架、2-1000kV上导横担、3_1000kV中导横担、4_1000kV下导横担、5-500kV上中导横担、6-500kV下导横担、7-变坡以上塔身、8-变坡以下塔身、9-塔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走廊稀缺地区,IOOOkV特高压与500kV超高压同塔四回并架的新型结构的铁塔,其包含有塔腿9、塔身、横担及地线支架I。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线路同塔四回路鉄塔,全高124. I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迄今为止应用于一般线路工程的单塔输送容量最大、高度最高、荷载最大的输电钢管塔。钢管最高材质为Q420B,钢管全部采用插板和锻造法兰联接,首次应用强度级差高颈锻造法兰。该塔的可靠度指标不低于3. 8,基于100年的荷载重现期对杆塔风振系数进行了分段计算,充分考虑了横担尺寸和质量突变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了主材杆端弯矩和风荷载“埃菲尔效应”的不利影响。该塔塔身主材选用了 Q420高强钢管和级差配置的Q420带颈对焊法兰连接,经技术经济比较,与Q345钢管塔相比,减轻塔重约20%。如附图I所示,该铁塔由地线支架IUOOOkV上导横担2、1000kV中导横担3、IOOOkV下导横担4、500kV上中导横担5、500kV下导横担6、变坡以上塔身7、变坡以下塔身8及塔腿9组成。图2为四回钢管塔左视图。全部导线悬垂串按“V”型布置,IOOOkV导线垂直排列,布置在上部三层横担上,即 IOOOkV上导横担2、IOOOkV中导横担3和IOOOkV下导横担4 ;500kV导线三角排列,布置在下部ニ层横担上,即500kV上中导横担5和500kV下导横担6。铁塔采用干字型,将塔身变坡位置设置在第一层横担处,变坡处塔身斜材采取“ X ”形布置型式。除地线支架I为角钢结构外,其余部位均采用钢管结构,钢管最高材质为Q420B,钢管全部采用插板和锻造法兰联接,首次应用强度级差高颈锻造法兰。通过塔材合理布置,使该塔结构简洁、传カ清晰,有效降低了变坡位置主管杆端弯矩,能够充分发挥塔材的承载性能,有效降低鉄塔重量。图3、图4为锻造法兰主视图与剖面图,图5为钢管构件横截面形式。此处已经根据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进行适当的替换或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定义。权利要求1.一种双回IOOO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所述钢管塔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塔头、塔身和塔腿(9);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管塔采用干字型;所述塔身包括上塔身(7)和下塔身(8),所述上塔身(7)和下塔身(8)为圆锥形钢管构成; 所述塔身由上向下依次设有IOOOkV上导横担(2) UOOOkV中导横担(3) UOOOkV下导横担(4)、500kV上中导横担(5)和500kV下导横担(6); 所述塔身的变坡位置设置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回1000kV与双回500kV交流输电同塔四回钢管塔,所述钢管塔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塔头、塔身和塔腿(9);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塔采用干字型;所述塔身包括上塔身(7)和下塔身(8),所述上塔身(7)和下塔身(8)为圆锥形钢管构成;所述塔身由上向下依次设有1000kV上导横担(2)、1000kV中导横担(3)、1000kV下导横担(4)、500kV上中导横担(5)和500kV下导横担(6);所述塔身的变坡位置设置在所述500kV下导横担(6)处,变坡处塔身斜材采取X型布置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华,杨靖波,韩军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