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关轨道交通的轨底坡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625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等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有关轨道交通的轨底坡测量尺及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梁的中央位置上面设有把手,主梁的侧面左右等距离位置设有两组等间隔平行的测深尺,在两组测深尺的尺尖正方向相对应位置设两组轨底辅尺,在两个为一组的测深尺中间位置的主梁上设有两个限位块,在主梁与轨面接触的位置设有耐磨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点线距测高差的几何原理,替代了传统人工校验,测量精度高,可精确到毫米,读数简单直观,可快速计算出轨底坡,实现轨底坡的直观测量,实时发现误差并及时调整轨道状态,比人工调整方法快3~4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关轨道交通的轨底坡测量尺本技术涉及铁路等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科学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有关轨道交通的轨底坡测量尺。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轨道交通的发展也随之加快。而轨道交通的结构形式也多采用短轨枕道床结构。 目前国内长轨枕轨道一般采用预制轨枕或铁垫板预留坡度的方法设置轨底坡,短轨枕采用调轨支架设置轨底坡。短轨枕的整体道床,混凝土浇筑前,两侧的钢轨及轨枕位置相对较自由,在轨排架设的时候,两侧钢轨及轨枕的位置均由调轨支架和轨距拉杆控制,调轨支架和轨距拉杆不能测量轨底坡的数值,道床浇筑之前检查及施工中一般凭借人工目测、人工经验来确认控制,道床成型后,通过轨面光带进行检查轨底坡调整,施工过程无有效的测量装置及控制轨底坡的方法,导致整体施工速度慢、误差比较大、轨底坡不容易控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人工校验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点线距测高差的几何原理进行轨底坡测量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有关轨道交通的轨底坡测量尺,包括主梁,其特征在于主梁的中央位置上方设有把手,主梁的侧面左右等距离位置设有两组垂直于主梁且等间隔平行的测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关轨道交通的轨底坡测量尺,包括主梁,其特征在于主梁的中央位置上方设有把手,主梁的侧面左右等距离位置设有两组垂直于主梁且等间隔平行的测深尺,在两组测深尺的尺尖正方向相对应位置设两组轨底辅尺,四把测深尺构成两个为一组的测量位置,在两个为一组的测深尺中间位置的主梁上设有两个限位块,在主梁与轨面接触的位置设有耐磨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静刘习生张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